那时的原始纪元

心非本心

首页 >> 那时的原始纪元 >> 那时的原始纪元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唐伯虎现代寻芳记铁甲轰鸣内大唐暴吏北宋小厨师神话版三国我在大唐做战神绛色大宋水浒话事人不明不清大唐之超级商城
那时的原始纪元 心非本心 - 那时的原始纪元全文阅读 - 那时的原始纪元txt下载 - 那时的原始纪元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3章 粮仓基础搭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清晨的露水珠还挂在青林的树叶上,长影时的阳光刚把晾晒场旁的空地染成浅金色,族人们就扛着工具聚到了粮仓地基旁 —— 巴图手里的木铲刃口磨得发亮,昨晚他特意用磨石蹭了半炷香时间;岩抱着木杆量尺,尺身上用炭粉画的 “1 尺”“半尺” 标记清晰可见;小禾拎着记录板和浸过炭粉的兽毛笔,板上提前画好的 “搭建清单” 旁,还多了几处空白,专门用来记 “误差和调整”,这是那时昨晚提醒她的:“建粮仓不能只记‘完成’,还要记‘哪里调过’,以后再建就少走弯路。”

地基是昨天傍晚清理出来的,长 4 尺、宽 3 尺的矩形范围里,碎石和杂草都被捡干净了,只留着松软的黄土。岩先把木杆量尺靠在地基东边的木桩上,又跑到西边的木桩旁比对:“东边木桩到西边木桩,刚好 4 尺长;南边到北边,3 尺宽,没差!” 他喊着朝小禾挥挥手,小禾赶紧在记录板上画了个矩形,标上 “长 4 尺、宽 3 尺”,旁边打了个小勾。

阿山正蹲在木料堆旁检查木腿 ——4 根杨木腿都削成了 5 尺长,底部削成尖锐的楔形,方便埋进土里;靠近顶部的位置,都凿好了 3 寸深的凹口(用来卡横梁),凹口边缘用细砂纸(其实是粗树皮)磨过,避免卡横梁时刮伤凸头。“每根木腿的凹口都要对齐,不然横梁卡不进去。” 他把 4 根木腿并排立在地基旁,用木杆量着凹口的高度,确保每根木腿的凹口都在 “离底部 4 尺” 的位置,“差半指都不行,横梁是直的,凹口歪了,横梁就会斜。”

“先把地基整平!土面不平,木腿埋进去早晚得歪!” 老麦拄着木铲走过来,他弯腰用手掌摸了摸地基中间的土,又摸了摸靠渠边的土,眉头轻轻皱了下:“中间的土硬,靠渠的土软 —— 硬土那边得铲掉点,软土那边要填点干土,不然踩实后会高低不平。”

巴图立刻握着木铲开始铲中间的硬土,他的动作很稳,铲刃斜着插进土里,每次铲起的土不多不少,刚好能倒进旁边的藤筐里。“铲的时候别太急,一次铲半寸厚就行。” 老麦站在旁边指导,“要是一次铲太厚,容易铲出坑,还得填回来。” 巴图点点头,放慢了速度,每铲一次就抬头看老麦,老麦点头了才继续下一次。

岩则拿着 “铅垂线” 忙前忙后 —— 那是一根两尺长的麻绳,末端绑着块巴掌大的扁平石子,是前 45 章编坡度绳时剩下的边角料。他把麻绳的一端系在东边木桩的顶部,另一端拉到西边木桩的同一高度,让石子自然下垂,待绳子完全不动后,用木杆量了量绳子到地面的距离:“东边高 2 指!西边低 2 指!巴图,东边再铲掉 2 指厚的土!”

巴图赶紧挪到东边,用木铲轻轻刮土 —— 这次他连半寸都不敢多铲,刮一下就停下来,让岩量一次。第一次刮完,岩喊:“还高 1 指!” 巴图又刮了一下,岩再量:“平了!东边和西边都是 1 尺 5 寸!” 小禾赶紧在记录板上写 “第一次调整:东边铲土 2 次,消除 2 指误差,东西水平”,还画了个铅垂线的小图,标上 “1 尺 5 寸”。

可刚调整完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又出了问题 —— 岩把铅垂线系在南边木桩和北边木桩之间,量出来南边比北边高 1 指。“南边要铲,北边要填!” 老麦蹲下来,用手捏了捏北边的土:“北边的土太湿,得掺点干土才好踩实。” 阿平赶紧跑去储存棚旁的干土堆,用藤筐装了半筐干土过来,撒在北边的低洼处,巴图则用木铲把干土和湿土拌均匀,再轻轻压实。

这样来来回回调整了 5 次:第一次调东西,第二次调南北,第三次补填北边干土,第四次铲平中间凸起的土块,第五次整体踩实后再量 —— 直到岩拿着铅垂线绕地基走了一圈,每边的距离都精准到 “1 尺 5 寸,没差半指”,才松了口气:“平了!这次真平了!”

那时带着青壮们开始踩地基,每人围着地基走圈,每一步都踩得很重,把松散的土踩实。巴图踩得最用力,脸都憋红了,每踩一步还会用木铲戳一下地面:“戳不动了!土硬得像石头!” 老麦蹲下来,用木铲的尖端试着戳了戳地面,木铲尖只陷进去半指:“这样就行,埋木腿的时候不会陷下去,也不会因为土松导致木腿歪。”

小禾在记录板上 “地基找平” 后面打了个大大的勾,还补充了一行:“调整 5 次,用铅垂线量 6 次,最终四边角均为 1 尺 5 寸,土面踩实至木铲戳入半指,完成”,写完她还特意把 “铅垂线” 三个字圈了圈,觉得这个工具真好用,比光用眼睛看准多了。

埋木腿的活分工明确:巴图负责挖坑,岩负责扶木腿,阿山负责校准垂直度,小禾负责记录每根木腿的细节。阿山先把 4 根木腿分别放在地基的四个角,用炭粉在地面画了个圈,标记好木腿的位置:“就按这个圈挖,别挖偏了,不然木腿会歪。”

第一根木腿(东南角) :巴图拿着木铲,沿着炭粉圈的边缘挖坑,他特意把木铲刃口对准圈的内侧,避免挖大了。挖的时候,他每挖深 2 寸就用木杆量一次 —— 木杆上有 “1 尺” 的标记,刚好是规定的深度。挖到 8 寸深时,土变得越来越硬,巴图不得不加大力气,木铲 “咚咚” 地敲着地面,震得他手都有点麻。“快到 1 尺了!” 岩在旁边看着木杆,提醒道。

最后一铲下去,巴图把木杆伸进坑里,木杆上的 “1 尺” 标记刚好和坑口齐平:“坑挖好了!阿山哥,你看深度对不对?” 阿山蹲下来,把木杆拿出来又放进去,反复确认了两次:“对,刚好 1 尺深,没深没浅。”

他抱起第一根木腿,小心翼翼地放进坑里,岩赶紧用手扶住木腿的顶部,确保木腿不会倒。巴图则开始填土,他没有一次性把土全倒进去,而是分三次填:第一次填三分之一,用脚踩实;第二次再填三分之一,用木铲的背面敲实;第三次填完剩下的土,再用脚踩得严严实实。“填土要分层,不然土和木腿之间有空隙,木腿会晃。” 老麦在旁边补充,这是他年轻时埋木柱的经验。

填完土,阿山拿出铅垂线,把绳子靠在木腿的侧面,让石子自然下垂。待绳子不动后,他仔细看了看木腿和绳子的缝隙:“有点歪!往西边挪半指!” 岩赶紧用手轻轻推木腿的顶部,巴图则在木腿的东边填了一小撮土,再用脚踩实。阿山又用铅垂线量了一次,这次木腿和绳子紧紧贴在一起,没有一丝缝隙:“直了!这根木腿直了!”

小禾在记录板上写 “木腿 1(东南角):挖坑 1 尺深,分 3 次填土,调整 1 次(往西挪半指),铅垂线校准垂直,完成”,还在旁边画了个竖直的木腿符号,标上 “直” 字。

第二根木腿(西南角) :有了第一根的经验,这根木腿埋得顺利多了。巴图挖坑时速度更快,也更准,刚好 1 尺深;岩扶木腿时特意站在西边,和木腿保持一条直线;阿山用铅垂线量的时候,一次就对准了,木腿和绳子严丝合缝。“这根好!没调整就直了!” 阿山拍了拍木腿,木腿纹丝不动。

小禾笑着记录:“木腿 2(西南角):挖坑 1 尺深,分 3 次填土,一次校准垂直,无调整,完成”,还在后面画了个小笑脸 —— 她发现记录顺利的木腿,自己写得也快。

第三根木腿(西北角) :挖到 8 寸深时,巴图的木铲突然 “哐当” 一声,像是碰到了硬东西,震得他手都麻了,木铲刃口还磕出了个小缺口。“咋了?” 阿山赶紧跑过来,巴图皱着眉:“下面有硬东西,好像是石头!”

老麦也凑过来,蹲在坑边看了看:“别硬铲!石头硬,会把木铲磕坏,还容易把坑挖歪。” 他指挥巴图:“先把石头周围的土挖松,挖个圈,再找根粗木杆撬。” 岩跑去木料堆找了根 3 尺长的粗木杆,一端削得尖一点,插进石头旁边的土里,阿山和巴图一起用力往下压木杆的另一端 ——“嘿!” 随着两人的喊声,石头 “咕噜” 一声滚出了坑,落在地上,是块拳头大的鹅卵石,表面还沾着湿土。

“这石头能留着!” 老麦捡起鹅卵石,擦了擦上面的土,“以后砌灶的时候,把石头垫在灶底,能防火烧到地面的土。” 阿平赶紧把鹅卵石放进旁边的藤筐里,像宝贝似的收着。

巴图接着把坑挖到 1 尺深,阿山把木腿放进去,岩扶着,巴图填土踩实。这次校准垂直度时,木腿有点往南边歪,阿山让岩推木腿的北边,巴图在南边填了点土,很快就调直了。小禾记录:“木腿 3(西北角):挖坑遇鹅卵石(已收起备用),挖深 1 尺,调整 1 次(往北推半指),完成”,还在 “鹅卵石” 旁边画了个小圆圈,提醒自己这是有用的材料。

第四根木腿(东北角) :这根木腿埋的时候,族里的几个小孩跑来看热闹,围着地基转圈,好奇地看着木腿。小禾怕他们碰到工具,就蹲下来教他们认 “木腿” 的汉字:“你看,这是‘木’字,像棵树;这是‘腿’字,像木杆立在地上,合起来就是‘木腿’,用来支撑粮仓的。” 小孩们跟着念 “木腿、木腿”,声音奶声奶气的,惹得族人们都笑了。

因为没人打扰,第四根木腿埋得最快,不到半个时辰就完成了 —— 挖坑、放木腿、填土、校准,一气呵成,连调整都没需要。小禾在记录板上写 “木腿 4(东北角):无插曲,一次完成,垂直,完成”,然后把 4 根木腿的记录都看了一遍,确认每根都写清楚了位置、调整次数和细节,才满意地合上记录板。

木腿埋好后,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长影时慢慢变成了短影时的前奏。阿山招呼大家歇了口气,玛姆提着陶壶和陶碗过来,给每个人倒了碗清凉的薄荷水 —— 水是早上刚从渠里挑的,还加了点晒干的薄荷叶,喝起来很解渴。

歇完晌,开始装斜撑 ——8 根斜撑,4 根木腿,每根木腿配 2 根,小禾在记录板上画了 4 个木腿符号,每个旁边画 2 根斜撑,还标上 “2+2+2+2=8 根”,用加法算得清清楚楚,怕自己记混。

阿山先拿起一根新斜撑(4 寸粗,3 尺长,一端削成和木腿凹口匹配的凸头),走到木腿 1(东南角)旁边:“斜撑要斜着顶在木腿和地面之间,凸头卡进木腿的凹口,另一端埋进土里半尺深 —— 这样横梁压下来时,斜撑能顶住力,木腿就不会往两边歪。”

木腿 1 的 2 根斜撑 :第一根斜撑的凸头有点大,卡进木腿凹口时有点紧,阿山不敢硬推,怕把木腿的凹口撑裂。他从工具堆里拿出一把小石凿,轻轻凿了凿斜撑的凸头,每次凿掉一点点,就试着卡一次,凿了三次后,凸头终于顺利卡进了凹口。“斜撑和木腿要刚好卡紧,太松会晃,太紧会裂,得找好分寸。” 阿山边说边让巴图扶着斜撑,岩用木铲在斜撑另一端的地面挖坑,挖半尺深,把斜撑放进去,填土踩实。

第二根斜撑装得顺利,凸头大小刚好,很快就卡进了凹口,埋好了土。老麦递过来一卷浸过树胶的麻绳 —— 这是昨天下午泡在树胶里的,晚上晾干后,麻绳变得又韧又硬,比普通麻绳结实多了。“把斜撑和木腿绑在一起,绕三圈,打个活结。” 老麦教阿山绑麻绳的方法,“第一圈绕木腿,第二圈绕斜撑,第三圈交叉绕在木腿和斜撑的连接处,这样绑得最结实。”

阿山跟着学,绕了三圈,活结拉紧后,用手拽了拽麻绳,纹丝不动:“结实!这样就算横梁压得重,斜撑也不会松。” 小禾记录:“木腿 1 斜撑:2 根,第一根凿凸头 3 次,均绑麻绳 3 圈,完成”。

木腿 2 的 2 根斜撑 :这两根斜撑里,有一根是旧的 —— 之前搭干燥架剩下的,4 寸粗,就是长度比新斜撑短了半寸。阿山先检查了旧斜撑的完好度,用手掰了掰,确认没有裂纹,又用木杆量了长度:“短半寸没事,埋进土里深一点,刚好能补上长度。” 他把旧斜撑装在木腿 2 的西侧,靠近地面的位置:“旧斜撑放在下面,承重少,新斜撑放在上面,承重大,这样分配合理。”

装新斜撑时,岩挖坑挖深了点,有 6 寸,阿山让他铲掉 1 寸土,刚好半尺深:“埋深了斜撑会往上翘,埋浅了会往下沉,半尺深刚好。” 两根斜撑都绑好麻绳后,阿山推了推木腿,木腿没动,他满意地点点头。小禾记录:“木腿 2 斜撑:1 新 1 旧,旧斜撑短半寸(埋深半尺),完成”,还在 “旧斜撑” 旁边标了 “下侧,承重少”。

木腿 3 的 2 根斜撑 :第一根斜撑的长度刚好,顺利卡进凹口、埋好土;第二根斜撑有点长,卡进凹口后,另一端埋进土里会超过半尺,阿山决定把它锯短一点。他拿出双齿木锯,在斜撑上量出半尺的位置,用炭粉画了道横线,然后蹲下来,把斜撑放在木凳上,小心翼翼地锯 —— 木锯 “沙沙” 地响,木屑落在地上,他锯得很慢,怕锯歪了。锯了半炷香时间,终于锯掉了 1 寸长的一段,试了试,刚好能埋半尺深。

“锯斜撑时要顺着木纹锯,不然会把斜撑锯裂。” 阿山把锯好的斜撑装进去,绑好麻绳,“锯口要用粗树皮磨一磨,防止扎手。” 小禾记录:“木腿 3 斜撑:2 根,第二根锯短 1 寸,磨锯口,完成”。

木腿 4 的 2 根斜撑 :这两根斜撑装得最顺利,凸头大小刚好,长度合适,没一会儿就装好了,绑上麻绳,牢固得很。阿山拍了拍斜撑:“8 根斜撑全装完了!每根都绑了麻绳,这下木腿稳得很!”

小禾数了数记录板上的斜撑:“木腿 1-2 根,木腿 2-2 根,木腿 3-2 根,木腿 4-2 根,一共 8 根,没多没少!” 她在 “斜撑” 后面打了个勾,还画了个小笑脸 —— 这是今天第二个完成的项目,比她预想的快。

中午的短影时,太阳烈得晃眼,族人们歇了晌,吃了玛姆做的麦饼和薄荷水 —— 麦饼是用前几天剩下的麦粉做的,还夹了点切碎的野菜,吃起来很香。歇完晌,开始装横梁 ——6 根横梁,分 3 层,每层 2 根,小禾在记录板上写 “一层 2 根,二层 2 根,三层 2 根,2+2+2=6 根”,用加法算得明明白白。

阿山先拿起一根横梁(6 寸粗,4 尺长,两端有凸头),走到木腿 1 和木腿 2 之间:“横梁的凸头要刚好卡进木腿的凹口,卡之前要擦干净凸头和凹口的土,不然有土会卡不紧。” 他让岩用干净的兽皮擦了擦横梁的凸头和木腿的凹口,然后和巴图各抬横梁的一端,慢慢往凹口上放。

一层横梁(2 根) :阿山站在中间指挥:“左边高一点,右边低一点,对,再往左挪半寸!” 随着他的指挥,横梁的凸头慢慢靠近木腿的凹口,“咔嚓” 一声轻响,两端的凸头同时卡进了凹口。阿山用手推了推横梁,横梁没动;他又站在横梁上,轻轻踩了踩,横梁还是没动:“稳!这根横梁卡得结实!”

第二根横梁装在木腿 3 和木腿 4 之间,同样顺利,凸头很快就卡进了凹口。阿山让巴图站在横梁上试承重 —— 巴图体重不轻,站在横梁中间,横梁只是微微往下沉了一点,很快就恢复了原状:“能行!这横梁承重力够,放 3 小筐粟穗没问题!” 小禾记录:“一层横梁:2 根,均试承重(巴图站上去),完成”。

二层横梁(2 根) :二层比一层高,得搭个临时木梯才能装横梁。阿山用 2 根 3 尺长的粗木杆当梯腿,每隔 5 寸绑一根细木杆当横档,很快就搭好了木梯。他先爬上去试了试,木梯很稳,才让巴图爬上去递横梁。

岩在下面扶着木梯,阿山在木梯上指挥:“横梁的凸头对准木腿凹口,慢慢放,别着急!” 巴图在上面小心地调整横梁的位置,试了两次后,凸头终于卡进了凹口。第二根横梁装的时候,凸头有点歪,阿山在木梯上伸手帮着调整,才卡进去。“二层横梁比一层难装,主要是太高,不好对准凹口,得有人在上面看着。” 阿山爬下木梯,擦了擦额头的汗。小禾记录:“二层横梁:2 根,搭木梯,调整 2 次,完成”。

三层横梁(2 根) :三层最高,装横梁时更费劲,阿山让巴图和岩都爬上木梯,一人扶横梁,一人调整位置。老麦在下面提醒:“三层最高,横梁要是歪了,放粟穗会滑下来,装完一定要量水平!”

第一根横梁卡进凹口后,岩拿着铅垂线,从横梁的一端拉到另一端,量了量:“有点歪!左边高,右边低,差半指!” 阿山爬上木梯,用手轻轻往下压横梁的左端,巴图则在木腿的凹口处垫了几片薄木片 —— 这是从锯斜撑剩下的木屑里选的,厚度均匀,刚好能垫平。垫了 3 片薄木片后,岩再用铅垂线量,横梁和绳子平行了:“平了!”

第二根横梁装得顺利,一次就对准了凹口,量了水平,没歪。阿山爬下木梯,抬头看三层横梁:“平了!三层横梁都平了,放粟穗不会滑下来。” 小禾记录:“三层横梁:2 根,第一根垫薄木片 3 片,量水平 2 次,完成”,在 “横梁” 后面打了个勾。

装完所有横梁,整个粮仓的骨架终于成型了 ——4 根木腿笔直地立在四个角,8 根斜撑对称地顶在木腿和地面之间,6 根横梁水平地架在木腿上,像个方方正正的 “木房子”,透着结实。族人们都围过来看,巴图试着推了推木腿,又晃了晃横梁,整个骨架纹丝不动:“太稳了!这粮仓骨架,别说放 9 小筐粟穗,再放 3 小筐都没问题!”

傍晚的斜影时,夕阳把粮仓骨架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地面上,像个巨大的矩形。小禾把记录板摊在石头上,上面写满了今天的记录,密密麻麻的,还有不少简笔画:

? 地基:调整 5 次,量铅垂线 6 次,四边角 1 尺 5 寸,踩实至木铲戳入半指,完成(√);

? 木腿:4 根(东南、西南、西北、东北),每根埋深 1 尺,均校准垂直,木腿 3 遇鹅卵石(备用),完成(√);

? 斜撑:8 根(2 根 \/ 木腿),1 根旧斜撑(下侧),1 根锯短 1 寸,均绑麻绳 3 圈,完成(√);

? 横梁:6 根(3 层各 2 根),一层试承重,二层搭木梯,三层垫薄木片 3 片,完成(√);

? 次日计划:1 铺 3 层木层板(8 寸粗杨木);2 编 2 面芦苇墙(用 20 捆芦苇);3 留通风口(老麦建议)。

族人们围过来看记录板,巴图指着 “木腿 3 遇鹅卵石” 的记录笑:“那石头我记得,差点把我的木铲磕坏,还好老麦有办法,现在还能留着砌灶!” 岩则看着 “斜撑锯短 1 寸” 的记录:“阿山锯得真准,锯短 1 寸刚好能用,没浪费材料。”

老麦摸了摸三层横梁,突然想起一件事:“明天铺层板的时候,要在层板之间留半指宽的缝,别铺得太密 —— 留缝能通风,粟穗闷在里面不会潮,还能看到里面的粟穗有没有发霉。” 阿山赶紧点头:“对!通风口很重要,明天铺层板时我记着留缝。” 小禾赶紧在 “次日计划” 后面补了 “层板留半指缝(通风)”,画了个小缝隙的示意图。

那时对族人们说:“明天的分工不变:阿山带 2 个人铺层板,要注意留通风缝;巴图带 3 个人编芦苇墙,先编南北两面,用 20 捆芦苇;小禾继续记录,重点记层板的块数和芦苇墙的进度;其他 7 个人帮忙搬材料 —— 层板重,芦苇捆多,得多几个人帮忙。”

小禾数了数人数:3(阿山组)+3(巴图组)+1(自己)+7(其他)=14 人,刚好是部落里能干活的青壮和老人,没落下一个。“明天我要早点来,先把层板的尺寸记下来,再看着他们留通风缝。” 小禾把记录板抱在怀里,眼里满是期待 —— 再过几天,粟穗就能住进这个结实的 “新家”,再也不用怕返潮发霉了。

篝火旁,玛姆又端来热的薄荷水,大家边喝边聊明天的活。阿山在地上画层板的铺法,教巴图怎么留半指缝;老麦给年轻女孩们讲编芦苇墙的技巧,说 “芦苇要编得密,才能挡雨,又要留小缝通风”;小禾则在记录板上最后描了一遍 “完成” 两个字,觉得今天的记录比之前都详细,以后再建粮仓,看这个板就知道该怎么干了。

夜色渐深,月亮升了起来,银白色的月光洒在粮仓骨架上,4 根木腿像 4 个忠诚的卫士,静静地立在地基上,守护着即将到来的层板、芦苇墙和粟穗。族人们渐渐散去,只有粮仓骨架还立在空地上,透着一股踏实的气息 ——

喜欢那时的原始纪元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那时的原始纪元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波矮子的开挂人生娇妻入怀:恶魔总裁来自阴间鬼眼道长神道丹尊食妖奇谭皇甫帝国·夫人不好当!我真是个富二代战婿归来我的美女总裁魔兽世界之吉尔尼斯王子扉页空间错爱首席我们村的阴阳两界比蒙传奇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重生年代不做贤妻龙游天下之龙珊情缘开局操作蝙蝠侠别笑哥抓鬼呢我的老爹是重生
经典收藏铁甲轰鸣内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重历战争年代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我在大明得长生医品狂妃汉末大混子一瘦解千愁锦绣嫡女的宅斗攻略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抽个美女打江山纨绔帝业袁术天下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大乾:帝国独裁者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女帝穿今不好惹大明执刀人隐居多年,皇上请我出山登基
最近更新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六州风云季隋唐:家兄程咬金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大唐风流小厨师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穿越之边疆崛起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大梁好声音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春秋风云,我乃华夏第一谋士白虎御唐:龙阙血鉴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大唐长安秘物栈
那时的原始纪元 心非本心 - 那时的原始纪元txt下载 - 那时的原始纪元最新章节 - 那时的原始纪元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