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盟约的墨迹未干,龙国访问舰队已在汉堡港完成补给,朝着沙皇国首都圣彼得堡启航。此行的核心任务,是与沙皇国敲定北极航线合作协议——并非拉拢这个协约国成员,而是借着其对北极利益的觊觎,将其捆绑在航线建设中,榨取其人力与资源,同时为日后支持革命党政变埋下伏笔。
圣彼得堡的涅瓦河口,沙皇国海军舰队早已列阵等候。远远望去,数十艘舰船排成整齐的队列,桅杆如林,炮口森然,看似气势恢宏。其中不乏“甘古特”级战列舰这样的新锐舰船,船体崭新,火力配置堪称当时一流,确实展现了沙皇国海军主力尚存的底蕴。但只要稍加观察便不难发现,舰队中混杂着大量19世纪末的老旧铁甲舰,船体锈迹斑斑,烟囱冒出的黑烟断断续续,与新锐舰船形成刺眼的对比;部分舰船的炮管甚至没有擦拭干净,炮口残留着灰尘与锈迹,显然长期缺乏有效的维护。
龙国代表团乘坐小艇登岸时,沙皇国海军大臣阿列克谢·格里戈里耶维奇·鲁斯基亲自迎接。这位身着华丽海军制服的大臣,言谈间充满了傲慢与炫耀,不断吹嘘沙皇国海军的“强大实力”,声称其波罗的海舰队足以“横扫任何来犯之敌”。但李和敏锐地注意到,鲁斯基在介绍舰队时,刻意避开了那些老旧舰船,只字不提舰船维护与训练情况,眼神深处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慌乱。
谈判在冬宫的内阁会议厅举行。沙皇国方面出席的除了鲁斯基,还有财政大臣、外交大臣与多名地主阶级代表——这些人构成了沙皇国的统治核心,思维僵化,目光短浅,满脑子都是如何维护自身特权与利益,对北极航线的战略价值毫无概念,只关心能从中获取多少直接利润。
丁汝昌率先抛出合作协议草案:“沙皇国作为北极沿岸国家,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龙国与汉斯国提议,沙皇国以人力、资源与港口使用权入股,承担北极航线六成的建设义务——其中仅需投入一成资金,其余五成以煤炭、铁矿、木材等战略资源,以及劳动力的形式折算;作为回报,沙皇国将获得四成的航线利润,并享有航线的优先使用权。”
财政大臣尼古拉·冯·科科弗采夫立刻皱起眉头,手指在协议上快速划过:“一成资金?即便如此,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北极航线每年仅通航四个月,利润能否覆盖成本尚未可知,沙皇国为何要投入如此多的人力与资源?”
“阁下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却忽视了航线的长远价值。”李和回应道,“北极航线一旦开通,沙皇国的西伯利亚资源将能直接运往欧洲与远东,运输成本降低一半以上;同时,航线带来的贸易往来,将极大带动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为沙皇国带来源源不断的税收。更重要的是,龙国与汉斯国将为沙皇国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其改造摩尔曼斯克等港口,提升其海军的补给能力——这对沙皇国维护北方海域的主权至关重要。”
鲁斯基则更关心海军利益:“协议中提到的破冰船建造,龙国与汉斯国将提供多少技术支持?沙皇国海军目前的破冰能力有限,若要承担东部海域的破冰任务,必须获得先进的技术图纸与设备。”
“我们将提供基础的破冰船设计方案与防寒技术,但核心的大功率锅炉与高强度船板锻造技术,需由三国联合研发中心共同攻关。”李和刻意保留了关键技术,“沙皇国需组建至少5艘破冰船的舰队,这些舰船可在龙国或汉斯国的造船厂建造,也可在本国造船厂建造,我们将派遣技术顾问提供指导。”
谈判过程中,沙皇国代表的短视与摇摆暴露无遗。地主阶级代表们反复纠结于短期投入与利润分配,对航线的战略意义嗤之以鼻,甚至提出“减少三成人力投入,提高一成利润分成”的无理要求;鲁斯基则一边吹嘘沙皇国海军的实力,一边又不断索要更多的技术支持,担心本国舰队无法胜任破冰与护航任务。更可笑的是,他们对北极航线的技术难度一无所知,竟提出“让囚犯与农奴承担全部建设劳动”的提议,完全无视极地环境的恶劣与劳动强度的巨大。
段祥瑞在谈判间隙低声对李和与丁汝昌说道:“这些地主老爷们只懂搜刮民脂民膏,根本不懂国家战略。他们眼中的人力与资源,不过是可以随意压榨的工具,这样的国家,即便有先进的舰船,也终究是外强中干。”
李和深表认同:“这正是沙皇国的致命弱点。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导致其军事装备与人员素质严重脱节——舰船虽有部分新锐,但军官大多是靠世袭上位的纨绔子弟,缺乏实战经验与指挥能力;士兵多为农奴出身,训练不足,士气低落。刚才在涅瓦河口看到的舰队,看似整齐,实则破绽百出,舰船之间的间距不均,航行速度参差不齐,显然缺乏协同训练。”
丁汝昌补充道:“我们不必急于达成协议,可适当做出让步,满足其部分利润诉求,但必须坚持人力与资源投入的核心条款。沙皇国对我们本就不友好,此次合作只是相互利用,只要能让其承担起五成的人力与资源成本,我们的目的就已达到。至于他们的资金投入,能拿到一成已是意外,不必过多强求。”
经过三天的拉锯谈判,双方终于达成初步共识,签订了《北极航线三国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明确:沙皇国投入一成资金(折合5000万卢布),提供煤炭、铁矿等战略资源(每年不少于1000万吨),派遣50万劳动力参与港口改造与补给站建设,组建5艘破冰船舰队;龙国与汉斯国各投入三成资金,提供核心技术支持,主导航线规划与护航舰队指挥;利润分成仍为龙国三成、汉斯国三成、沙皇国四成,若沙皇国未能按时足额提供人力与资源,利润分成将按比例扣除。
签字仪式上,沙皇尼古拉二世并未出席,仅由外交大臣代为签字。自龙俄战争失利后这位沙皇沉迷于宫廷享乐,对国事漠不关心,连如此重要的国际协议都懒得露面,更凸显了沙皇国统治阶层的腐朽与麻木。
离开冬宫时,李和特意观察了沙皇国海军的训练情况。涅瓦河口的海面上,几艘战舰正在进行火炮射击训练,但炮弹大多偏离靶标,命中率不足三成;甲板上的士兵动作迟缓,队列混乱,甚至有军官在训练期间饮酒作乐。李和不禁摇头:“这样的海军,即便拥有先进的舰船,也难以形成真正的战斗力。一旦战争爆发,他们的舰队不过是协约国的累赘,而我们支持的革命党,终将推翻这个腐朽的王朝。”
龙国访问舰队在圣彼得堡停留了五日,完成了协议签署与相关事宜的交接后,便启航前往大西洋。按照计划,舰队将穿越大西洋,前往北美大陆进行访问,与漂亮国敲定双边合作的最终细节。站在龙凤号战列舰的甲板上,丁汝昌望着渐渐远去的圣彼得堡,语气沉稳:“与沙皇国的协议只是权宜之计,我们真正的盟友是汉斯国,真正的助力是漂亮国的资源支持。接下来的北美之行,将决定同盟国能否在战时获得稳定的战略物资供应。”
李和望着茫茫大海,眼神坚定:“沙皇国的命运早已注定,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注定无法长久。我们只需静待时机,待战争爆发,革命党便能一呼百应,让沙皇国退出战争,彻底解除北极航线的后顾之忧。现在,我们该专注于北美之行,确保漂亮国的支持落到实处。”
段祥瑞则补充道:“舰队此次前往北美,既是访问,也是展示实力。龙凤号战列舰的亮相,能让漂亮国看到龙国的海军潜力,从而更加重视与我们的合作。同时,我们也能借机考察漂亮国的工业实力,为后续的技术合作与物资采购打下基础。”
龙国访问舰队的烟囱喷出浓密的黑烟,朝着大西洋深处驶去。圣彼得堡的轮廓逐渐消失在地平线,而北美大陆的海岸线,正在遥远的西方等待着他们的到来。北极航线的建设即将启动,同盟国的战略布局稳步推进,而协约国与沙皇国的命运,早已在这场无形的博弈中,埋下了倾覆的种子。
今日份更新结束,烦请兄弟们多多催更多多推荐,点点免费的为爱发电支持下,长歌拜谢诸位弟兄!
喜欢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