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信鸽”在天台的会面,如同一块投入心湖的巨石,在林骁心中激荡起层层波澜。“夜莺”的轮廓变得更加清晰,指向性也愈发明确。那个隐藏在高级指挥层、能够为黑蝎提供“安全通道”和内部信息的阴影,几乎与正在积极谋求“快速保障处”处长位置的刘副连长重叠在一起。
然而,没有确凿证据,一切都只是推测。刘副连长在军中经营多年,根深蒂固,贸然行动只会打草惊蛇,甚至引火烧身。林骁深知,他需要耐心,需要等待一个契机,或者,创造一个契机。
他将与“信鸽”谈话的要点,通过加密渠道向周铁军做了简要汇报,隐去了“信鸽”的具体身份,只说是“可靠情报源”。周铁军的回复简短而凝重:“已知悉,谨慎行事,保护好信息源。刘的事情,我来想办法摸底,你暂时不要有任何动作,专注训练,静观其变。”
林骁明白周铁军的意思。调查刘副连长这个级别的军官,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和更高层的授权,否则极易被反咬一口。他按捺下心中的急切,将注意力重新投入到高强度的训练中,同时更加留意基地内的风吹草动。
几天后,一场营级规模的实兵对抗演习在基地综合训练场展开。红蓝双方围绕一个模拟的边境前哨据点展开攻防。林骁所在的“利刃”小队被编入红军突击群,负责在主力佯攻的掩护下,从侧翼险要地形实施渗透破袭。
演习开始后,红军主力在正面与蓝军陷入胶着。林骁根据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和系统【地形分析】,发现蓝军在侧翼的雷场布置存在一个因地形复杂而产生的微小监控盲区。他当机立断,向带队指挥的营长建议,改变原定渗透路线,利用这个盲区,以小组为单位,快速隐蔽接敌。
营长权衡之后,采纳了林骁的建议。果然,“利刃”小队成功避开蓝军前沿警戒,如同尖刀般插入蓝军防御纵深,一举端掉了蓝军的指挥所和后勤节点,为红军主力创造了决定性战机。演习以红军大获全胜告终。
演习总结会上,营长对“利刃”小队特别是林骁的临机决断提出了表扬。会场气氛本来一片融洽,然而,就在会议临近结束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
“报告!我对此次演习中红军部分人员的战场纪律,有不同看法!”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坐在后排的刘副连长站了起来,面色严肃。他如今虽已调任军区后勤部装备处,但仍是挂靠在铁拳团的干部,此次回来参加演习总结会也属正常。只是他此刻发言,显然意有所指。
主持会议的团长微微皱眉:“刘副连长,有什么看法,说吧。”
刘副连长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会场,最后落在林骁身上,语气带着一丝刻意的沉重:“团长,各位同志。演习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锤炼部队。红军此次获胜,战术灵活值得肯定。但是,我注意到,在突击群渗透过程中,有个别人员,无视为确保演习安全而设定的电子围栏禁区,擅自改变预定路线,虽然取得了战果,但这种漠视规则、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是否值得提倡?如果这是实战,擅自脱离规定路线,是否会误入雷区、暴露我军意图,甚至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
他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指的就是林骁建议并带队改变渗透路线的事情。会场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林骁心中冷笑,果然来了。刘副连长这是借题发挥,用“战场纪律”和“安全规则”的大帽子来打压他,削弱他刚刚建立的威信,甚至可能想给他扣上“无组织无纪律”的帽子。
“刘副连长,”营长脸色有些不好看,开口维护道,“林骁同志的改变路线,是基于对战场态势的准确判断,并且经过了我的批准。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为演习胜利做出了关键贡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官兵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是我军一贯提倡的。”
“营长同志,我理解。”刘副连长似乎早有准备,话锋一转,“鼓励主动性没错,但前提是必须在纪律框架内!我担心的是,这种‘成功’的先例,会不会让一些年轻同志产生错觉,认为只要结果好,就可以不按规矩来?长此以往,部队的令行禁止如何保证?更何况……”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锐利地投向林骁,语气加重:“我听说,这位林骁同志,在新兵连时期就曾有过‘擅自行动’的先例?虽然那次结果是好的,立了功,但这种习惯性的‘出格’行为,是否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我们培养的是服从命令、严守纪律的战士,不是追求个人表现的‘独狼’!”
这话就说得相当重了,不仅否定了林骁此次的表现,还翻出旧账,隐隐将林骁描绘成一个不守规矩、热衷个人主义的危险分子。甚至暗指他之前的立功也有“侥幸”成分。
会场里一片寂静。不少军官皱起了眉头,觉得刘副连长有些小题大做,甚至咄咄逼人。但也有少数人露出思索的表情,似乎觉得他的话不无道理。
赵二柱在下面气得直瞪眼,韩笑也面露不忿。秃鹫脸色阴沉,刚要开口反驳,林骁却轻轻拉了他一下,自己站了起来。
他身姿挺拔,目光平静地迎向刘副连长审视的眼神,声音清晰而沉稳:“报告团长,刘副连长!”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刘副连长提出的关于战场纪律的重要性,我非常赞同。军队的确是一个讲求纪律和服从的地方,任何行动都必须在指挥员的授权和纪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林骁先肯定了对方的大原则,姿态放得很低。
接着,他话锋一转,不卑不亢地解释道:“关于此次演习中改变路线一事,我有几点需要说明:第一,改变路线并非擅自行动,而是在发现战机后,第一时间向现场最高指挥员(营长)提出了建议,并获得了明确批准。整个过程,符合战场请示报告制度。”
“第二,选择新路线,并非盲目冒险。是基于对无人机侦察信息、地图判读和现场地形的综合分析,确认了该区域存在战术利用价值且风险可控。在渗透过程中,小队始终保持通讯畅通,严格遵守隐蔽接敌的要求。”
“第三,关于刘副连长提到的‘个人英雄主义’。”林骁的语气依旧平静,但目光锐利了几分,“‘利刃’小队是一个整体,此次渗透成功,是小队全体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奋战的结果。我所做的,只是一名侦察兵在职责范围内,为指挥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术选择。真正的功劳,属于营长的正确决断,属于小队每一位战友的英勇奋战。”
他顿了顿,最后看向团长,诚恳地说:“团长,我入伍时间不长,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特别是对条例纪律的理解和执行。我会深刻反思刘副连长的批评,在今后的训练和战斗中,更加注重将战术灵活性与严格的纪律性结合起来,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也请各位首长和同志们继续监督、帮助我成长!”
一番话,有理有据,有节有度。既澄清了事实,反驳了不实指责,又表明了谦虚态度,维护了上级权威。与刘副连长那种夹枪带棒、扣大帽子的发言形成了鲜明对比。
会场上不少军官暗暗点头,看向林骁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欣赏。这小伙子,不仅军事素质过硬,心思也缜密沉稳,是个可造之材。
团长的脸色缓和下来,点了点头:“林骁同志的态度很好。战场纪律是生命线,战术灵活性也是战斗力。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在遵守纪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次演习,红军整体表现不错,林骁同志的建议和突击队的行动,是亮点,值得肯定。当然,刘副连长的提醒也很及时,希望大家都能引以为戒。散会!”
刘副连长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没想到林骁如此沉稳,应对得体,反而让他的发挥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他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这场当众发难,看似被林骁化解了,但林骁心中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刘副连长(或者说他背后的“夜莺”)已经将他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接下来的斗争,将会更加隐蔽,也更加凶险。
走出会议室,秃鹫拍了拍林骁的肩膀,低声道:“小子,应对得不错。那老小子盯上你了,以后更要加倍小心。”
林骁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冷芒:“我知道。班长,有些事,恐怕不能静观其变了。”
风,越来越紧了。
喜欢重生之铁血兵魂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之铁血兵魂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