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赛第一轮的结果,在当晚八点准时公布。冰冷的电子名单投射在每个参赛者宿舍的终端屏幕上,没有掌声,没有议论,只有沉默的注视和各自内心的波澜。
陈默看着名单。自己的名字后面,跟着绿色的“晋级”字样。对手张震的名字后面,则是红色的“淘汰”。一场硬仗,他以微弱优势胜出。裁判组的评语简短而关键:“侧写角度极具突破性,对潜在动机的挖掘大胆深刻,虽部分推断有待实证,但为案件提供了颠覆性的侦查方向。” 张震的报告则被评价为“物证分析扎实严谨,纵火者行为画像准确,但在动机层次及案件特殊性的洞察上稍显保守。”
何锋的名字同样显示“晋级”。他战胜了何伟强。评语肯定了他“逻辑模型构建出色,有效整合零散信息,指向性明确”。何伟强的报告被认可为“信息梳理全面细致,基础工作无可挑剔”,但最终被认为“在核心矛盾的捕捉上略逊一筹”。
六十四名参赛者,三十二人晋级,三十二人止步。大厅里的空气仿佛被抽走了一半,留下的晋级者脸上并无多少喜色,反而更添凝重。真正的残酷淘汰才刚刚开始。
然而,就在这份凝重的寂静即将固化时,国家刑侦中心的广播再次响起。这一次,是大赛总负责人,那位公安部副局长的声音,沉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
“各位参赛者,第一阶段小组赛及淘汰赛首轮已结束。我们看到了各位的优秀表现,也看到了一些遗憾。为确保最终选拔出的,是真正具备全面实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顶尖侧写师,经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启动‘复活赛’机制。”
复活赛?
这个词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在所有参赛者心中激起涟漪。无论是已晋级的还是已被淘汰的,都瞬间竖起了耳朵。
“复活赛规则如下。”副局长声音清晰,“一、参赛资格:在小组赛中被淘汰,但其个人积分排名前六十四位的选手,共计三十二人,获得复活赛资格。”
个人积分排名前六十四?小组赛共有十六组,每组四人,理论上全员六十四人都有个人积分。但晋级三十二强的选手,其个人积分不再参与复活赛排名。这意味着,复活赛资格将从被淘汰的三十二人中,选取小组赛个人积分最高的三十二人。
实际上,由于小组赛淘汰的三十二人,其个人积分必然低于晋级的三十二人,所以这相当于所有被淘汰者中,积分排名前一半的人,获得了复活机会。
“二、对阵形式:复活赛三十二名选手,将随机抽签,与目前已晋级的第三十三名至第六十四名选手进行一对一淘汰赛。”
已晋级的第三十三名至第六十四名?这指的是在首轮淘汰赛中,虽然晋级,但其个人表现评分(结合小组赛积分和淘汰赛得分)排在所有晋级者后一半的人。他们并非被直接淘汰,但需要接受复活者的挑战,胜者才能稳固六十四强席位,败者则将让出位置,由复活者取代。
这是一个残酷的“守擂”与“攻擂”机制。给了表现优异但运气不佳的被淘汰者一次机会,同时也鞭策那些低空飞过的晋级者不能有丝毫松懈。
“三、比赛内容与时限:与淘汰赛首轮相同,八小时独立分析同一桩未破悬案。四、赛程安排:复活赛将于明日上午九时准时开始。对阵抽签于半小时后在主大厅进行。”
广播结束。宿舍区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各种压抑的惊呼、叹息和快速的议论声。
对于已被淘汰的选手,尤其是那些小组赛个人积分较高、却因团队协作或抽签对手强大而遗憾出局的人,这无疑是黑暗中的一道光。而对于那些刚刚晋级、但排名靠后的选手,则瞬间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刚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紧绷。
陈默关掉终端。他的排名靠前,无需参与守擂。何锋同样如此。两人暂时安全。
但这个消息,让一个人重新燃起了希望——林薇。
陈默很快收到了林薇发来的信息,只有简短的几个字:“我有机会了。” 后面跟着一个小组赛个人积分的截图:75分。
陈默快速心算。小组赛被淘汰的三十二人,个人积分必然从高到低排列。林薇的75分,在所有参赛者中原本处于中下游,但在被淘汰的选手里,这个分数并不低,有很大概率能排进前一半,获得复活赛资格。
果然,几分钟后,官方公布了获得复活赛资格的三十二人名单。林薇的名字赫然在列,排在第二十四位。
又过了十分钟,复活赛对阵抽签结果出炉。
大厅屏幕上,名字飞速滚动后定格。
【复活赛对阵:林薇(b组) VS 赵大雷(c组)】
陈默的目光微微一凝。赵大雷,他的前队友,那个耿直的痕迹专家,在小组赛中以78分位列c组第四,勉强晋级。在刚刚结束的淘汰赛首轮,赵大雷的对手不强,他惊险获胜,但综合评分必然排在所有晋级者的末端,落入了需要“守擂”的区间。
现在,他将面对卷土重来的林薇。
这是一场极具看点的对决。赵大雷风格扎实,擅长从物理痕迹中寻找铁证,但思维框架相对固定,缺乏灵活性。林薇则心思缜密,犯罪地理画像能力突出,对空间和轨迹敏感,但在小组赛中受限于团队内耗,未能完全发挥。
更重要的是,两人都曾是陈默的队友,彼此有一定了解。赵大雷知道林薇的细致,林薇也清楚赵大雷的直率与可能存在的思维盲区。
陈默没有给林薇发信息。此刻任何话语都可能是干扰。他只是在心里快速评估着这场对决。林薇的机会在于,复活赛的案件是全新的,赵大雷没有先发优势。她能否突破赵大雷赖以成名的“痕迹铁壁”,用更宏观的视角和更灵活的关联性分析打动裁判?
另一边,何锋也看到了对阵表。他给陈默发了条信息:“有意思。林薇对赵大雷。你觉得谁能赢?”
陈默回复:“看案子。”
何锋:“赵大雷的痕迹学功底很硬。林薇需要奇招。”
陈默没再回复。他知道,林薇需要的不是“奇招”,而是将她固有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并且找到赵大雷分析模式中的缝隙。
当晚,宿舍区的气氛变得微妙。晋级的选手们,尤其是排名靠后的,纷纷闭门不出,抓紧时间调整状态,准备迎接挑战。获得复活资格的选手,则如同注入强心剂,眼神中重新焕发出斗志,同样在争分夺秒地复习、调整策略。
林薇的宿舍灯亮了很久。她没有像小组赛前那样焦虑地翻看资料,而是静静地坐在桌前,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梳理自己的分析流程,强化对空间轨迹和关联性分析的敏感度。她回想起小组赛的失利,意识到过于纠结细节和被他人的节奏带偏是自己的弱点。这次,她必须更果断,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赵大雷则显得有些烦躁。他本来以为晋级后就稳了,没想到还有复活赛这一关。他对自己的痕迹分析能力有信心,但也知道自己的短板。面对林薇这种擅长“软性”分析的对手,他必须确保在硬证据上做到无懈可击,同时尽可能弥补动机推断和心理侧写方面的不足。
第二天上午八点五十。参赛者们再次汇聚到各自的考试房间区域。气氛比首轮淘汰赛更加凝重,空气中弥漫着背水一战的决绝。
林薇走进指定的房间,深吸一口气,在电脑前坐下。她看了一眼对面紧闭的房门,知道赵大雷就在里面。
九点整。提示音响起。新的案件包下发。
标题:《“古镇谜影”失踪案》。
案件描述:三年前,一个着名的江南水乡古镇,一名独自旅行的年轻女画家在入住民宿后离奇失踪。房间内个人物品齐全,无打斗痕迹,仅少了一支她常用的绘图铅笔和写生本。监控显示她傍晚独自出门写生后未归。古镇巷道错综复杂,监控盲区众多,大规模搜寻无果。案件悬置。
资料包内包括:失踪者背景调查、民宿现场勘查报告、古镇详细地图、有限的监控录像截图、以及大量对古镇居民和游客的询问笔录。
又是一个看似毫无头绪的失踪案。但发生在结构复杂的古镇,线索可能隐藏在空间的脉络里。
林薇和赵大雷,同时点开了文件。
八小时的倒计时,开始。
喜欢侧写师陈默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侧写师陈默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