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垒内的紧张气氛,在收到那份冰冷的“战书”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被动防御,一种更具攻击性的、带着破釜沉舟意味的决绝开始弥漫。未知的恐惧依旧存在,但被一个明确的目标所锚定——七十二小时,废弃水文监测站。
林瑶的身影出现在特侦组办公室的大屏幕前,她的到来仿佛给这片压抑的空间注入了新的动能。她没有废话,直接切入主题。
“他给了我们时间和地点,这不是仁慈,而是绝对的自信。”林瑶的声音如同淬火的钢铁,冷硬而坚定,“他认为在他的舞台上,我们毫无胜算。我们的任务,就是在他设定的规则里,找到漏洞,撕碎他的自信。”
她操作控制台,大屏幕上显示出一张清晰的市区地图,那个位于城市边缘、标注为“废弃水文监测站”的坐标被一个刺目的红圈锁定。
“李静,调动所有资源,我要这个监测站及其周边五公里范围内的一切信息——历史沿革、建筑结构、地质数据、水文资料、电磁环境、甚至是近五十年的气象记录和异常事件报告。”
“王刚,我需要你挑选最精干、最谨慎的小队,对监测站进行远距离、非接触式侦察。绘制详细的地形图、建筑布局,寻找所有可能的进出口、狙击点、埋伏点和撤退路线。记住,绝对不要踏入其核心区域,我怀疑那里已经布满了我们无法理解的‘礼物’。”
“陈启,”她的目光转向脸色依旧苍白的陈启,“你的任务是休息,但也是思考。回忆所有与吴镜玄交手的细节,尤其是他力量的‘感觉’,他修改‘死线’的‘手法’。我们需要你的直觉,来预判他在这个特定舞台上,可能上演的‘剧本’。”
命令清晰,目标明确。堡垒瞬间从防御姿态切换为战前准备状态。
李静率先行动起来。她的领域是数据的海洋。卫星地图、市政档案、地质勘探报告、环境监测数据……无数信息流被她编写的程序捕捉、筛选、交叉比对,汇聚成关于那个坐标点的立体信息图谱。屏幕上,监测站的三维模型被快速构建出来,旁边滚动着各项参数。
“监测站建于六十年代,八十年代末废弃。主体建筑为两层砖混结构,带一个半地下储水窖。周边地势低洼,原为沼泽区域,后来被纳入湿地公园规划,但开发一直停滞。”李静语速飞快地汇报着,“地质结构不稳定,存在轻微沉降。电磁环境干净得……有点异常,背景读数低于周边区域平均值。历史记录显示,该站废弃前三年,曾有四名工作人员先后因‘意外’死亡或失踪——两起溺水,一起设备触电,一起‘失足’跌落沼泽。”
又一个与“意外”死亡紧密关联的地点!这绝非巧合!
王刚那边,一支由他亲自挑选的三人侦察小队已经出发。他们乘坐没有任何标识的民用车辆,利用夜色和复杂地形的掩护,在距离监测站一公里外的一处高地建立了观察点。高倍望远镜和热成像仪穿透黑暗,将那座孤零零矗立在荒草湿地中的破败建筑纳入监视之下。
“建筑外围没有明显活动痕迹,窗户大多破损,入口的铁门锈蚀严重,看似随意地半开着。”侦察队员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来,伴随着轻微的电流噪音,“热成像显示建筑内部没有明显热源,但……地下室区域,温度似乎比环境温度略低一两度,而且分布均匀,不太自然。”
陈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参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他闭着眼,努力排除左眼因过度消耗带来的疲惫和隐痛,在脑海中回放与吴镜玄的一次次间接交锋——赵卫国家被“嫁接”的死亡轨迹、孙福生家中被微妙篡改的气流、暖阳公寓那精密如仪器的滑轨杀局、还有笔记本上那冰冷的标记和最后那凝聚的“奇点”……
碎片化的信息在他脑中旋转、碰撞。他尝试抓住那种感觉,那种属于吴镜玄的、独特的“死亡语法”。
“他喜欢……利用环境。”陈启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他很少强行创造,更多的是……引导和放大。将本就存在的微小风险、脆弱环节,通过最不起眼的介入,放大成必然的死亡。”
他走到主屏幕前,指着监测站的三维模型和周边的地质水文数据。
“这里,低洼,潮湿,地质不稳,历史上有溺水案例……水和结构坍塌,可能是他的工具。”
“电磁环境异常干净……这本身就不正常。他可能在清除干扰,为某种更精密的能量操控做准备。”
“还有那些历史上的‘意外’……也许不是意外,而是他更早之前的‘练习’?这个地方,对他有特殊意义。”
李静立刻将陈启的推测输入分析模型。“逻辑吻合度很高。结合环境数据和历史案例,‘水’、‘结构陷阱’和‘能量干预’是三大高危因素。”
王刚的声音也从频道传来:“侦察小队报告,使用长程雷达对建筑进行浅层扫描,发现地下室区域存在多处非自然的结构空隙和金属反射,疑似人为改造或设置了某种装置。”
线索开始汇聚。一张针对废弃监测站的、可能存在的死亡陷阱网络,正在众人眼前缓缓浮现。
林瑶看着屏幕上逐渐丰满起来的情报拼图,眼神锐利。
“他不会只准备一种手段。”她断言,“根据陈启的描述和他的行为模式,他享受的是那种将多重因素精巧叠加,最终引发‘完美’死亡的掌控感。我们需要预判他所有的‘剧情线’。”
她开始分配更具体的任务:
“李静,重点模拟几种可能的死亡触发场景——例如,特定位置的结构承重弱点与地下水位变化的联动;特定频率的声波或能量场对老旧电路或人体平衡系统的干扰;甚至考虑气象因素,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会如何改变那里的环境参数。”
“王刚,让侦察小队持续监控,记录任何细微的环境变化,哪怕是风吹动一扇破窗的角度差异。同时,准备多种应对方案,包括强攻、渗透、远程破坏以及……最坏情况下的紧急撤离。”
“陈启,继续深化你的感知。尝试想象,如果你是他,站在那个监测站里,你会如何利用那里的一切,来设计一场无法逃脱的死亡?”
压力巨大,时间紧迫。
但这一次,他们不再是被动地等待死亡降临,而是试图主动解读死神的剧本。
地图上的那个坐标,不再只是一个地点。
它是一个舞台,一个陷阱,一个即将上演生死对决的角斗场。
而他们,必须在幕布拉开之前,读懂导演的一切安排。
喜欢车祸醒来,我成了完美犯罪克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车祸醒来,我成了完美犯罪克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