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的春日本该是汴水潺潺、柳色青青的模样,可城郊的朱仙镇却被一片喧嚣与戾气笼罩。辰时刚过,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小镇的宁静,十余名身着吴军服饰却未佩戴正规军徽的士兵,簇拥着一名满脸横肉的小校,径直闯入镇口的杂货铺。
“掌柜的,快把上好的绸缎、粮食都拿出来!”小校一脚踹翻门口的货筐,糙米滚落满地,“我等为吴王征战,吃穿用度难道还需掏钱?”
杂货铺老板是个年近六旬的老者,见状急忙上前作揖:“军爷息怒,小店刚遭战乱,存货本就不多,还要养活一家老小,还请军爷高抬贵手……”
“少废话!”旁边一名士兵不耐烦地挥刀砍向货架,绸缎、瓷器应声碎裂,“敬酒不吃吃罚酒,再敢阻拦,连你铺子都烧了!”
士兵们一哄而上,翻箱倒柜,将店铺里的粮食、布匹、银钱洗劫一空。老者欲上前阻拦,却被一名士兵推倒在地,额头磕在门槛上,鲜血直流。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数十名百姓看到,人群中顿时响起愤怒的咒骂声。
“这些兵痞太不像话了!吴王说过要保境安民,他们却比土匪还狠!”
“我家的耕牛昨天也被他们抢走了,这日子还怎么过?”
“走,咱们去找他们长官评理!”
愤怒的情绪如同星火燎原,很快聚集了数百名百姓,大家手持锄头、扁担,朝着士兵们撤离的方向追去。行至镇外的吴军临时军营门口,恰好遇上那队劫掠归来的士兵。百姓们群情激愤,将士兵们团团围住,要求归还财物、惩治凶手。
“你们这群刁民,竟敢拦着大军去路!”带头的小校见状,不仅毫无惧色,反而拔出腰间佩刀,指着百姓厉声呵斥,“再不退开,休怪老子刀下无情!”
“你抢了我们的东西,还想伤人?”一名年轻后生怒吼着挥起锄头,朝着小校砸去。小校侧身躲过,挥刀便砍,后生躲闪不及,胳膊被划开一道深深的口子,鲜血喷涌而出。
这一刀彻底点燃了百姓的怒火,大家纷纷挥舞着农具冲向士兵。士兵们也拔刀相向,双方瞬间扭打在一起。军营里的其他士兵听到动静,也冲了出来加入混战。百姓们手无寸铁,哪里是正规士兵的对手,短短一炷香的时间,便有数十人被砍伤、踩踏受伤,哭喊声、咒骂声、惨叫声响彻云霄。
混乱持续了近一个时辰,直到开封府尹带着衙役匆匆赶到,才勉强将双方分开。可此时的朱仙镇早已一片狼藉,商铺被砸、百姓受伤、民怨沸腾,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开封城及周边州县。
午后,加急军报送到了开封城内的吴军中军帐。正在与沈落雁、楚嫣然商议地方治理的吴三桂,看到军报上的内容,脸色瞬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猛地将军报拍在案几上,案上的茶杯应声落地,碎裂的瓷片溅起水花。
“岂有此理!”吴三桂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震怒,额角青筋暴起,“孤率军南下,为的是驱逐鞑虏、保民安邦,不是让这些败类祸害百姓!收编的义军与地方武装,本是想扩充实力,没想到竟成了祸乱中原的毒瘤!”
沈落雁拿起军报仔细看过,眉头紧锁:“王上息怒,此事非同小可。这些收编的队伍成分复杂,有义军余部、地方团练,还有散兵游勇,大多缺乏正规训练与军纪约束。此前我们忙于征战,未能及时整顿,如今才出了这般大乱子。”
楚嫣然也忧心忡忡地说道:“开封是中原重镇,民心向背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在中原立足。如今军民冲突,数十名百姓受伤,若处置不当,百姓定会对我们失去信任,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民变。到时候,多尔衮的清军还未南下,我们自己先乱了阵脚。”
吴三桂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穿越而来,深知民心是立国之本,历史上多少王朝都是因为失去民心而覆灭。当初在山海关起兵,正是靠着“保关安民、复汉家天下”的口号才凝聚了军心民心,如今刚占据中原,就出现这样的军纪乱象,若不及时整治,后果不堪设想。
“孤明白其中的利害。”吴三桂走到舆图前,目光落在开封城郊的位置,语气沉重,“中原是我们连接华北与江南的枢纽,是北伐清军、南定江南的根基。根基不稳,地动山摇。这些害群之马,必须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他转头看向帐外,沉声道:“传孤的命令,立刻封锁开封城郊各路口,禁止冲突扩大;让白芷薇即刻带领医官前往朱仙镇,救治受伤百姓与士兵;命开封府尹安抚百姓,承诺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同时,彻查此次参与劫掠、斗殴的士兵及其所属部队,将相关人员全部控制起来,等候发落!”
“臣遵令!”帐外的亲卫高声应诺,转身匆匆离去。
沈落雁补充道:“王上,此次事件并非个例。据各地上报,近一个月来,收编队伍违纪扰民的事情已发生数十起,只是规模较小,未引发大规模冲突。此次朱仙镇之事,不过是矛盾的集中爆发。”
“孤知道。”吴三桂语气凝重,“收编这些队伍时,只想着扩充兵力,却忽视了军纪整顿与思想教化。这些士兵大多是贫苦出身,跟着义军或地方武装混饭吃,早已养成了劫掠扰民的恶习。如今归入我军麾下,若不严加约束,迟早会酿成更大的灾祸。”
楚嫣然说道:“这些队伍的将领也难辞其咎。他们大多拥兵自重,对部下的违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纵容包庇,只为笼络人心、保住自己的势力。”
吴三桂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军纪涣散,根源在将领;将领失职,责任在孤。此事不仅要严惩违纪士兵,还要追究其将领的责任。孤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在我吴军之中,无论出身何种,无论官职高低,只要触犯军法、祸害百姓,就必须付出代价!”
他走到帐中,目光坚定地看着沈落雁与楚嫣然:“沈军师,你即刻起草一份军纪整顿令,明确军法细则,强调‘军民一体、秋毫无犯’的原则;楚嫣然,你负责安抚百姓,查清受损情况,登记造册,由军需处拨款赔偿;孤则亲自前往各收编军营,查看情况,稳定军心。”
“王上,万万不可!”沈落雁连忙劝阻,“如今各收编军营人心浮动,王上亲自前往,恐有危险。不如派得力将领前往传达命令,整顿军纪。”
吴三桂摆了摆手,语气坚决:“孤必须去。身为君王,若不能直面问题,不能与士兵、百姓共进退,如何能赢得他们的信任?此次军纪风波,既是危机,也是契机。孤要借此次事件,彻底整顿收编队伍,肃清军纪,凝聚民心,为后续北伐南征奠定坚实基础。”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百姓是水,军队是舟,君王是舵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孤穿越而来,逆天改命,不是为了重蹈历史覆辙,而是要建立一个真正国泰民安的盛世。若连自己的军队都管不好,连百姓都保护不了,何谈一统天下?”
沈落雁与楚嫣然见吴三桂态度坚决,深知他心意已决,不再劝阻。两人齐声应道:“臣等遵令,定当协助王上,平息乱象,稳固中原!”
此时,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亲卫再次禀报:“启禀王上,朱仙镇百姓聚集了数千人,正朝着开封城而来,要求王上亲自出面,严惩肇事士兵,还他们一个公道!”
吴三桂闻言,眼神愈发坚定:“来得好!孤正想与百姓当面说清楚。传孤命令,大开开封城门,孤亲自到城门迎接百姓,倾听他们的诉求!”
沈落雁心中一紧:“王上,百姓情绪激动,恐有不测,还请多带亲卫随行。”
“不必。”吴三桂摇了摇头,“若带重兵,反而会让百姓心生畏惧。孤只带穆青岚与少量亲卫即可。真心换真心,孤相信百姓会理解孤的诚意。”
说罢,吴三桂整理了一下衣袍,大步走出中军帐。春日的阳光洒在他身上,却未能驱散他心头的沉重。他知道,这场军纪风波,不仅是对他军队的考验,更是对他这个穿越者帝王的考验。能否妥善处置,关乎中原的稳定,关乎他霸业的根基,容不得半点差错。
开封城外,数千名百姓手持标语,高呼着“严惩兵痞”“还我公道”的口号,朝着城门方向走来。人群中,有受伤百姓的亲属,有被劫掠的商户,还有许多心怀不满的普通民众。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期待,期待着这位传闻中“救民于水火”的吴王,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城门缓缓打开,吴三桂身着便服,在穆青岚的陪同下,独自一人走出城门,站在百姓面前。喧嚣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年轻的帝王身上。
吴三桂深吸一口气,抬手对着百姓拱手行礼,声音洪亮而诚恳:“开封父老乡亲们,孤知道你们受了委屈,孤向你们赔罪了!”
他弯腰鞠躬,姿态谦卑。这一举动,让原本情绪激动的百姓们顿时愣住了,愤怒的情绪也渐渐平复了些许。
“朱仙镇士兵劫掠扰民、殴打百姓之事,孤已经知晓。”吴三桂直起身,目光扫过人群,“这些士兵违背军纪,祸害百姓,罪不可赦!孤向大家保证,定会彻查此事,严惩肇事凶手及其包庇者,绝不姑息!所有受损百姓,孤会下令全额赔偿,受伤百姓由太医院医官亲自诊治,费用全免!”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开封城外的上空:“孤起兵以来,始终以‘保民安邦’为己任。军队是百姓的守护者,不是祸害百姓的豺狼!此次事件,是孤管教不严,孤有责任!从今往后,孤会严格整顿军纪,制定铁律,若再有士兵违纪扰民,无论身份高低,一律军法处置,格杀勿论!”
百姓们沉默着,看着眼前这位躬身赔罪、言辞恳切的吴王,眼神中渐渐流露出动容之色。一名受伤老者的儿子走出人群,对着吴三桂拱手道:“王上若真能说到做到,严惩兵痞,整顿军纪,我等百姓便心服口服,愿意追随王上,共抗清军!”
“孤以吴王之名起誓!”吴三桂举起右手,神情庄重,“若有违背今日之言,天诛地灭,不得好死!”
“好!我们相信王上!”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呼喊声,原本的愤怒与不满,渐渐被信任与期待所取代。
吴三桂看着眼前的百姓,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平息乱象的第一步,后续的军纪整顿、赔偿安抚、军队改革,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他坚信,只要自己真心为百姓着想,严守承诺,就一定能赢得民心,稳固中原根基。
就在此时,一名亲卫匆匆赶来,在吴三桂耳边低语了几句。吴三桂脸色微变,随即沉声道:“父老乡亲们,孤已下令彻查此事,后续进展会及时向大家通报。现在,请大家先回去,孤会尽快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百姓们见状,纷纷点头散去。吴三桂望着百姓离去的背影,眼神凝重。亲卫刚刚禀报,除了朱仙镇之外,开封周边的祥符、尉氏等县也出现了收编士兵违纪扰民的情况,军民矛盾已到了不得不彻底解决的地步。
“穆青岚。”吴三桂转身看向身旁的亲卫统领,“此事交给你全权负责,立刻抽调精锐亲卫,前往各州县,抓捕所有肇事士兵,控制相关将领,押解至开封,由孤亲自审理!”
穆青岚单膝跪地,眼神坚定:“末将遵令!定不辱使命,严惩违纪者,还百姓一个公道,整肃军纪!”
看着穆青岚离去的背影,吴三桂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这场军纪风波,既是危机,也是转机。他要借此次事件,彻底清除军队中的害群之马,建立一支纪律严明、军民同心的铁军,为他的霸业之路扫清障碍。
夕阳西下,开封城的轮廓被染成了金色。吴三桂站在城门之上,望着中原大地,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前路注定充满荆棘与挑战,但只要他坚守初心,善待百姓,团结红颜诸将,就一定能逆天改命,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盛世王朝。而眼下的第一步,就是以铁血手段整顿军纪,稳固这来之不易的中原根据地。
喜欢吴三桂称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吴三桂称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