蜷缩在床底的黑暗中,我像一只被捂住了口鼻的幼兽,连呼吸都带着濒死的重量。
许明远身上那股混合着消毒水和陈腐气息的味道,还黏腻地附着在床板的缝隙里,钻进我的鼻腔,像一层油腻的薄膜裹住每一次吸气。
耳鸣,那阵几乎要将我理智撕裂的尖锐噪音,此刻却像退潮般悄然远去。
世界,前所未有地清晰起来。
不是那种平常的安静,而是一种毛骨悚然的、被放大了无数倍的清明。
我能听见走廊尽头,老吴那只穿着老式布鞋的脚,每一次踩在地板上时,鞋底橡胶与老旧木板摩擦发出的、略带粘滞的“嗞啦”声,像钝刀刮过生锈的铁皮。
他的脚步很有节奏,每一步的间隔几乎分毫不差,像一台精准的节拍器。
我甚至能分辨出他呼吸的频率,那是一种长期吸烟者特有的、带着轻微哮鸣的喘息,每分钟十七次,吸气短,呼气长,像破风箱在寂静中缓慢抽动。
墙壁之外,草丛里的蟋蟀正在鸣叫,我能清晰地捕捉到它们每一次振翅的间隔,零点八秒,然后是零点九秒,接着又是零点八秒,那声音在耳膜上规律地敲击,如同某种加密的摩斯电码。
我的大脑,或者说某种盘踞在我脑海深处的东西,开始自动处理这些信息。
一行冰冷的,类似系统提示的文字在我意识中浮现:老吴,夜间巡查岗。
巡查周期:每晚四点三十五分,自东区走廊起始,巡查一次。
间隔时间:二十分钟。
我的心脏猛地一缩。
我瞥了一眼从床底缝隙透进来的微光,那光线来自于走廊墙角的地灯,昏黄如病眼,斜斜地切过地板,像一把钝刀划开黑暗。
根据光影的角度,我能判断出老吴此刻的位置。
他刚刚走过这间房门口。
二十分钟的间隔。
而现在,距离他下一次经过这里,只剩下不到五分钟。
我不敢再耽搁,从怀里摸出那支比口红大不了多少的录音笔。
这是我的全部希望,也是我的催命符。
冰冷的金属外壳攥在手心,汗水让它变得湿滑,指尖传来微微的电流感,仿佛它也在恐惧中颤抖。
我迅速将otG转接线的一头插进录音笔,另一头连接到手机上。
屏幕亮起,微弱的光芒映出我紧张到扭曲的脸,瞳孔在光线下剧烈收缩,像被钉在显微镜下的标本。
必须立刻把音频文件上传到云端,发给我唯一信得过的那个邮箱。
我点开文件管理器,找到了那个被我命名为“π”的音频文件。
然而,就在我准备点击上传时,手机屏幕右上角那个小小的信号标识,却是一个冰冷的“x”。
没有信号。
这里,这个被称作“静心疗养院”的地方,屏蔽了所有的外部网络信号。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像有冰蛇顺着脊椎爬进脑髓。
物理拷贝,这是唯一的办法。
我必须出去,找到一台能读取数据的电脑,将这份录音复制出来。
可我能去找谁?
这个村子,整个青川乡,都像是被这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每一个村民的眼神里都透着一种麻木的顺从。
一个模糊的身影突然闯入我的脑海。
阿毛。
村口那个修车铺的少年,总是穿着一身油污的工作服,低着头,沉默寡言地摆弄着那些外人看不懂的电路板,指尖在焊点间游走,像在解剖某种机械的神经。
我记得社区活动中心那台报废的监控主机,几个专业师傅都说没救了,最后是阿毛拿回去,敲敲打打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奇迹般地恢复了运行。
他母亲有一次申请困难家庭补助,表格复杂,是我帮她填写的。
我把填好的表格交给那个少年时,他依旧低着头,只是从喉咙里挤出一句闷闷的话:“有事,找我。”
赌一次。我只能赌这一次。
我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便签纸和半截铅笔,这是我从心理辅导室偷出来的。
借着手机屏幕的光,我趴在冰冷的地面上,用最快的速度写下一行字:救我,录音笔需充电+拷贝,西巷老槐树下等。
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的轻响,像老鼠啃噬木屑。
写完后,我看向床脚的方向。
那里有一个不起眼的通风口,巴掌大小,连通着这间“准备室”和隔壁小满的房间。
我小心翼翼地将纸条折叠成一个尽可能小的方块,边缘锐利,硌着指尖。
可怎么才能让它不引人注意地送到小满手里?
我的目光落在了床头柜上。
那里摆放着一只用彩色卡纸折成的蝴蝶,翅膀上用蜡笔画着歪歪扭扭的太阳花,触感粗糙,边缘微微卷起,像是被反复摩挲过。
这是小满昨天送给我的,她说蝴蝶会带着她的梦飞到我这里来。
我深吸一口气,轻轻拆开蝴蝶的一边翅膀,将纸条塞进夹层,纸面摩擦卡纸发出细微的“窸窣”声,然后小心翼翼地复原。
我爬到通风口,用尽全力将那只承载着我全部希望的蝴蝶推了过去。
金属网格发出轻微的“咔哒”声,蝴蝶消失在黑暗的通道里,像一颗沉入深渊的信号弹。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像是在我神经上切割,空气凝滞,连呼吸都带着铁锈味。
终于,走廊里再次响起了老吴的脚步声。
这一次,他停在了隔壁,也就是小满的房间门口。
钥匙插入锁孔,转动,开门。
我听见小满带着睡意的、软糯的声音:“吴爷爷,我的蝴蝶飞到你那里去了吗?我梦见它飞走了。”
“小屁孩,净做些不着边际的梦。”老吴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耐烦的嗤笑,唾沫星子仿佛溅在空气里。
我听见纸张被拾起的声音,然后是他轻蔑的一瞥,“画得乱七八糟的……给,拿好了,别再乱扔。”
门关上了。
我的心跳得像擂鼓,但那行冰冷的文字再次浮现在我脑中:威胁解除。
下一巡查周期,清晨六点。
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几乎要虚脱,冷汗浸透后背,黏在皮肤上,像一层冰冷的膜。
趁着这宝贵的间隙,我像壁虎一样贴着墙根,溜出了这间令人窒息的房间,消失在疗养院后方的晨雾里。
清晨六点,天色已经蒙蒙亮。
我藏身在村后废弃的粮仓里,透过墙壁的破洞,死死盯着远处村西头的那棵老槐树。
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泥土和腐烂草木混合的气味,还夹杂着铁锈与陈年谷壳的霉味,每一次呼吸都像在吞咽旧日的残骸。
一辆破旧的电驴,像个蹒跚的老人,晃晃悠悠地出现在巷口。
是阿毛。
他还是那副样子,穿着不合身的工装,头发乱糟糟的,但他准时来了。
我不再犹豫,从粮仓的阴影里冲了出去,像一道被追逐的鬼影。
阿毛显然被我的出现吓了一跳,但他没有出声,只是用那双总是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我,眼白里布满细密的红丝,像被电流灼伤过的电路板。
“这个。”我将录音笔和otG线一起塞到他手里,声音因为紧张而嘶哑,“帮我充电,拷一份给你,另一份我带走。充到百分之五十就停,绝对不能联网,不能留下任何痕迹。”
阿毛没有多问一个字。
他只是点了点头,那张布满青春痘的脸上,表情异常沉静,像一口深井,看不出波澜。
他从电驴后座的工具箱里拿出一个用黑色胶带缠得严严实实的方块,上面接着几根红红绿绿的电线,触感粗糙,胶带边缘翘起,露出里面焊接的痕迹。
一个改装过的移动电池组。
“我修车铺里有台断网电脑。”他开口了,声音比我记忆中要沉稳,“U盘用的是报废的警用级固态盘,物理覆写过三次,没人查得到源头。”
我看着他熟练地连接好设备,录音笔上微弱的红色指示灯亮了起来,像一颗跳动的心脏。
在等待充电的这几分钟里,我的大脑却没有片刻停歇。
那股奇异的能力再次被激活,开始自动回放和分析录音笔里的关键信息。
“π咒语”这个词,在长达数小时的录音里,一共出现了三次。
每一次出现,都紧跟着两个地名和一段指令。
“西区仓库”、“午夜替换”。
西区仓库……西区……我的心猛地一跳。
我想起来了,我姥姥家的老宅就在村西区,那里有一间用来堆放杂物的柴房,因为里面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所以从来不上锁。
那间柴房的门牌编号,就是“西 - 3”。
他们口中的“西区仓库”,会不会就是那里?
而那个烙印在我记忆深处的编号,“m - 07”。
我一直以为“m”只是一个代号,可现在,一个更可怕的猜测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m”会不会是“模型(model)”的缩写?
或者……是“失踪(missing)”?
这个念头让我浑身发冷,血液仿佛凝固,指尖冰凉。
我突然想起小满送我的那只蝴蝶,在她那些天马行空的涂鸦里,我曾瞥见翅膀的背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小字:“m - 08”。
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
我们是序列目标。
我是七号,小满是八号。
那个被许明远和他的同伙称为“净化”的仪式,那个所谓的“π咒语”,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流程。
而我,本该是下一个被“替换”掉的祭品。
“充到百分之四十八了。”阿毛低沉的声音将我从冰冷的思绪中拉回,“再充可能会烧坏主板。”
他动作飞快,将数据线连接到一台同样破旧的笔记本电脑上。
进度条在屏幕上飞速前进,几分钟后,他拔下数据线,从工具箱里拿出两样东西。
一个被掏空了内芯的巨大扳手,另一个是自行车轮胎的内胎。
他将两个指甲盖大小的U盘分别塞了进去,然后用专业的手法将开口封死,胶水在缝隙间凝固,像一道隐形的封印。
“扳手你拿着,内胎我带走。”他将沉甸甸的扳手递给我,“记住,除非你死我死,否则我们没见过。”
我接过扳手,那冰冷的金属质感让我稍稍感到一丝心安,掌心传来沉甸甸的实感,像握住了唯一的锚点。
我点了点头,正准备转身离开,阿毛却突然一把拉住了我的胳膊。
他的力气很大,手指像铁钳一样,指甲边缘嵌进我的皮肤,留下几道浅浅的红痕。
“等一下。”他压低声音,眼神死死盯着村口的方向,“他们换了巡逻车,车牌尾号是731——和昨天晚上的不一样。”
我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
组织在升级警戒。
他们可能已经发现了我失踪,或者,只是例行的防备升级。
无论是哪一种,都意味着我的处境比想象中更加危险。
就在这时,一阵摩托车的轰鸣声由远及近。
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巷口的拐角处。
是老吴。
他没有骑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而是换上了一台黑色的摩托。
更让我瞳孔骤缩的是,他的手里,赫然拎着一套崭新的、洁白的长袍。
那是我在许明远房间里见过的、用于“净化仪式”的衣服。
他们在为下一个“目标”做准备。
“快走!”阿毛猛地推了我一把。
我攥紧了手里的扳手,那里面藏着能将这群魔鬼钉死的证据。
我没有回头,转身一头扎进了旁边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
潮湿的叶片划过我的脸颊,带来一阵火辣辣的疼,叶缘像锯齿般刮过皮肤,留下细密的灼热感。
泥土的气息混着玉米秸秆腐烂的微酸扑面而来,脚下是松软的黑土,每一步都陷进半寸,发出轻微的“噗嗤”声。
我伏在玉米地的边缘,不敢动弹,耳中那冰冷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它在我的意识里投射出了一张简易的地图,清晰地标注出了我和那个唯一可能的藏身之处。
下一个安全点——西区柴房。
距离,一点二公里。
根据当前地形和我的体能状况分析,预计抵达时间,十八分钟。
喜欢姥姥家的第三扇门:男教师的秘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姥姥家的第三扇门:男教师的秘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