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前哨站的建立,远非找到一个合适的洞穴那么简单。它是在与严酷环境、匮乏资源和紧迫时间的赛跑中,一寸寸凿刻出来的奇迹。
困难一:能源接驳的冰火两重天
发现地热温泉是幸运,但利用它是难题。温泉温度高达七十多度,与洞外零下数十度的极寒形成巨大温差,任何管道材料都承受着巨大的热应力,极易脆裂或变形。老马最初设计的普通合金管道,在第一次试运行时就直接爆裂,灼热的温泉水喷溅出来,瞬间在冰冷的岩壁上凝结成厚厚的冰壳,险些造成人员伤亡。
解决方案: 老马和团队没有气馁。他们从遗迹带回的仪器残骸中,找到了一种韧性极佳的记忆金属碎片。虽然数量稀少,不足以制造整个管道系统,但老马将其研磨成粉末,掺入现有的合金材料中,重新熔炼锻造出几段关键的连接部件。同时,林平利用冰原上常见的某种韧性藤蔓(经过辉光蕨能量短暂浸泡增强),编织成管道的隔热和缓冲外层,形成一种奇特的“生物-金属”复合管道。经过数次调试和加固,一个不稳定但总算能持续提供热量和小部分动力的地热能源系统终于建成,为洞穴带来了至关重要的暖意和基础电力。
困难二:深蓝矿石的“沉默”与“咆哮”
岩壁上的深蓝伴生矿蕴含着巨大能量,但极不稳定。直接敲击或能量刺激不当,就可能引发小规模的能量逸散甚至爆炸,轻则毁坏设备,重则坍塌洞穴。如何安全开采和初步处理,成了拦路虎。
解决方案: 冷一一发挥了关键作用。她通过《归墟秘典》的感应和自身精神力的微操,发现这些矿石对一种特定频率的、极其温和的生命能量有亲和反应。她尝试用稀释后的生命之泉浸润开采点,矿石表面的能量光华会暂时变得温顺。
团队成员趁机使用特制的、振动频率极低的音波钻头进行小心开采。开采下来的原矿也不能直接使用,老马设计了一个利用地热和洞外极寒温差构成的“冷淬”装置,将原矿放入其中,通过极速的冷热交替,使其内部能量结构暂时“休眠”并析出部分不稳定杂质,得到相对安全的初级能量结晶。整个过程缓慢而危险,如同在拆解一个个微型的能量炸弹。
困难三:光照与食物的困境
洞穴深处缺乏自然光,长期处于黑暗中会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而仅靠储备的营养合剂,无法维持长期健康。
解决方案: 辉光蕨的移植和培育成了重点。冷一一利用生命空间戒指的环境模拟能力,在洞穴内划分出一小块“生态角”,精心调控温度和湿度。
她发现,温泉散发的微弱硫磺气息和地热,竟意外地促进了辉光蕨的生长,使其发光效率更高。这些散发着乳白色光晕的植物,成为了前哨站最主要的光源,其柔和的光线还能轻微舒缓精神压力。
同时,老马带领技术小组,利用辉光蕨的光合作用特性(尽管它主要吸收能量而非阳光)和从冰层中提取的水分、矿物质,尝试构建一个小型的、封闭的“气耕”系统,开始试验性地种植一些耐寒、生长快速的蘑菇和藻类,虽然口味单一,但至少提供了新鲜的维生素和纤维。
困难四:防御的脆弱与隐蔽性
洞口虽然隐蔽,但并非无敌。他们必须防备可能的探测和袭击。
解决方案: 林平和影爪将环境利用到了极致。
他们在洞口上方利用冰雪和岩石巧妙构筑了伪装,使其从远处看与周围冰壁无异。影爪在更外围的区域布设了不下三种预警系统:震动传感器、能量波动捕捉器,以及最原始的、由细如发丝的冰髓蛭筋腱连接的铃铛陷阱。
林平则利用开采矿石产生的碎料,混合冰雪,浇筑加固了洞口内侧的防御工事,并设置了几个可以快速封闭洞口的应急闸门(由地热驱动)。
顽石也没闲着,他将“破晓”号上拆下的部分武器系统,改装成了固定的自动防御炮塔,隐藏在洞口两侧的冰槽内。
困难五:精神的磨损与凝聚
在封闭、危险、高强度劳作的环境下,人的精神承受着巨大压力。单调的色彩,重复的劳作,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都在悄无声息地磨损着意志。
没有人明说,但一些小小的仪式和默契开始形成。每天“晚餐”时间(尽管只是营养合剂或新收获的蘑菇汤),大家会聚在辉光蕨生态角旁边,分享一天的工作和发现,哪怕只是顽石讲了个并不好笑的笑话,老马分享了一个微小的技术突破。
冷一一偶尔会动用所剩不多的精神力,为大家进行短暂的精神安抚,驱散一些积累的负面情绪。林平则始终坚持公平的轮值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相对充足的休息。
这些细微的关怀,如同辉光蕨的光芒,照亮了彼此,维系着这个小小共同体在绝境中的凝聚力。
“曙光”前哨站,就是在解决这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困难中,一点点从蓝图变为现实。它简陋,不稳定,危机四伏,但它是“隐星”在北方冰原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家”。
每一次管道的成功输热,每一块矿石的安全淬炼,每一株蘑菇的破土而出,都是他们对这片废土,最顽强、最有力的回应。
喜欢代号,全基因携带者:金平凡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代号,全基因携带者:金平凡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