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透,许心就已经坐在工作台前。
那件“枢府瓷”——此刻正静静立在强光灯下。
一夜的疲惫并未完全消退,但脑子里那根紧绷的弦却让他毫无睡意。
“枢府私器……隐青标记……”他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敲着台面
他重新戴上手套,拿起高倍放大镜,再次对准碗心那朵刻莲纹。
光线调至最亮,角度细微调整。
那极淡的钴料暗记再次浮现——简笔凤凰,隐于花心,若非刻意寻找,根本无从察觉。
“太刻意了吧?”许心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真正的“隐青”标记,是元代枢府瓷为区分等级、用途而设的暗记
本就为了隐秘而存在,绝不会如此“恰到好处”地藏在纹饰最显眼又最隐蔽处——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他放下放大镜,转而拿起侧光灯,从碗沿照进去。
定窑胎土细腻白皙,这是常识。
但此刻,在侧光下,胎体断口处隐约可见极细微的层理结构——像是多次沉积、压实的结果。
而真正的定窑胎,是北方特有的含铁量较高的黏土,胎质坚致,断口干脆,绝不会有这种“千层酥”似的质感。
许心心里“咯噔”一下。
他猛地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一只小瓷碟,倒上几滴浓度为1%的稀盐酸。
“定窑胎含铁量较高,遇酸会有极细微的反应……”他打小就熟记的常识
用针尖蘸取微量酸液,轻轻点在碗足一处未经釉面覆盖的露胎处。
——毫无反应。
真正的定窑露胎处(俗称“芝麻钉”)会因含铁而微微泛黄褐,遇酸会有极其微弱的气泡析出(肉眼几乎不可见,但手感微涩)。
可这只碗的胎,安静得像块石头。
许心脸色沉了下来。
他重新坐回灯前,拿起碗,用手轻轻抚摸碗身釉面。
“定窑釉色温润,触手如脂,但细抚之,应有轻微凹凸感,因其釉面常有‘泪痕’状流淌纹。”
可这只碗的釉面,光滑得过分,像是被一层均匀的、极薄的玻璃质完全覆盖——那是现代气窑烧制才有的特征。
古代定窑是柴窑,釉面流动更自然,绝不可能如此均匀。
“呵……”许心忽然笑出声,摇了摇头。
他明白了。
这不是定窑,也不是枢府瓷。
这是一件“仿定仿枢府”的——双重赝品。
制作它的人,是个高手!
绝顶高手!
首先,它被做成“定窑”的模样,釉色、器型、刻花都极尽逼真,足以骗过大多数藏家和普通专家。
然后,制作者又在不经意处(碗心花蕊)埋下一个“隐青”标记——
这标记极其隐蔽,唯有顶级的、知道“枢府私器”秘辛的行家,才能在特定条件下发现。
一旦发现,行家就会以为自己“捡了大漏”——这根本不是定窑,而是更为珍贵的、带暗记的元代枢府瓷!
而实际上,这标记本身也是假的。
钴料发色过于均匀,毫无元代苏料自然沉淀的层次感,分明是现代化学钴料精心调制的。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局中局”。
一知半解的人,会把它当定窑买走,制作者稳赚不赔。
真正懂行的专家,则会以为自己发现了更深层的秘密,欣喜若狂地以“枢府瓷”的价格接手——结果亏得更惨。
“碟中碟中谍啊……”
许心喃喃道,嘴角一丝冷笑
“楚澜……你知不知道你拿来修的东西,本身就是个炸弹?”
或者说——她就是设局人?
她那么急切地要求“无痕修复”、“绝对保密”,真的是因为怕人知道瓷器受损?还是怕人知道——这瓷器本身就有问题?
许心拿起手机,想给楚澜打个电话,手指悬在拨号键上,却迟迟未落。
现在戳破,为时过早。
他重新看向那只碗。
“你想玩?那我就陪你玩到底。”
修复继续,但他会在那“隐青”标记上,再做一层极其隐秘的、只有他自己能识别的“暗记”。
他要看看,这只碗,最终会流向何处。
楚澜背后,到底藏着什么。
风铃轻响,门被推开。
王天河探头进来:“心哥!昨天那刘总又联系我了,说私拍会提前了,就在后天晚上!”
许心猛地抬头。
他看了一眼工作台上那只“定窑”碗,又看了看兴冲冲的王天河。
“天河,”他忽然开口,语气平静,“后天晚上的私拍会,你跟我一起去。”
“得嘞!……哎?心哥你眼神咋这么吓人?”
“没事,”许心微微一笑,收起桌上的碗,“只是突然觉得,有人撒了一张好大的网。”
“而咱们,可能就是那条刚好游进网里的鱼。”
“有那么邪乎吗”王天河嘴里嘟囔道
“对了心哥,街头的听雅轩关门了,在搞拍卖呢,一起瞧瞧去?”王天河兴奋的说道
“指不定还能捡漏呢!”
“你在想屁吃!古玩行当里你的本金才是别人眼里的漏!”许心不置可否的说
“哪有那么多漏给你捡,你长的丑,想得美?”
“心哥!刻薄了哈,我王天河怎么也是古玩界第二帅的人”
“哦?是嘛?第一帅是谁?”
“那必是瓷心斋掌柜,我心哥,许心爷!”
王天河一脸谄媚的笑着说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古人诚不欺我!”
许心无奈的说道 “看你这么上道,那咱一起瞧瞧街头的听雅轩去?”
“得嘞,您请着,就等您这话了”王天河立马打开店门,做了个请的手势。
听雅轩门口围了不少人,虽说是关门清货,架势却比平时开店还热闹。
王天河挤在前面,抻着脖子往里看,嘴里不停念叨
“心哥,你看那尊佛像,鎏金都快掉光了,说不定是个漏!”
许心没搭理他,目光在店内扫了一圈。
听雅轩不算大,但东西摆得密密麻麻,从瓷器玉器到书画杂项,琳琅满目,真赝混杂。
来的人三教九流,有熟脸的同行,有揣着放大镜的老藏家
也有几个眼神发亮、跃跃欲试的生面孔,一看就是被“捡漏”传说忽悠来的新手。
王天河正要拉着许心往人多的地方去,就听见店老板发话了。
喜欢就修复瓷器,怎么还成鉴宝大师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就修复瓷器,怎么还成鉴宝大师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