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霜把马家堡的土坯房顶染成了淡白色,风掠过村头老槐树的枯枝,带着股子刚过霜降的凉,却吹不散临时医疗点飘出的草药香。王卫国背着个粗布药箱走在最前,药箱里装着昨天刚晒好的紫苏叶、蒲公英,还有王破军配的“风寒散”——用柏叶、艾叶磨成的细粉,装在纸包里,外面用炭笔写着“一次一勺,温水送服”。他的棉鞋踩在结了薄霜的土路上,发出“咯吱”的轻响,空冥天赋下意识展开,眉心的发烫感带着温润的暖意,能“闻”到村里每户人家飘出的炊烟味,还能“听”到远处刘奶奶家传来的孩子哭声。
“卫国哥,刘奶奶家的小石头是不是又不舒服了?”小李扛着个木柴捆跟在后面,木柴是昨天从山坳里砍的,用来给医疗点烧药锅,“昨天俺去送草药时,就见小石头没精神,饭也没吃几口。”
小桃抱着笔记本走在侧面,封面的“医”字旁又添了片小小的草药图案,是她昨晚绣的:“俺记着刘奶奶说,小石头这几天总喊肚子胀,还吐过两次,赵婶说可能是‘积食’,咱们带的‘消食草’(蒲公英煮水)应该能用。”
三人走到刘奶奶家的土坯房门前,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刘奶奶的哄劝声:“石头乖,咱喝点热水就好了,等会儿卫国哥来给你看看,就不难受了。”王卫国轻轻推开门,只见小石头躺在床上,小脸蜡黄,眉头皱得紧紧的,刘奶奶正用勺子给他喂热水,孩子却扭过头,连嘴都不肯张。
“刘奶奶,俺们来了。”王卫国把药箱放在炕边,伸手摸了摸小石头的额头——不烫,再按了按他的肚子,小石头立刻“哇”地哭了起来,手往肚子上捂:“疼……肚子疼……”
王破军随后走进来,手里拿着个陶碗,里面是刚煮好的蒲公英水,还冒着热气:“先给孩子喝点消食水,再用‘揉腹静功’帮他顺气。玄真派说‘小儿积食多是气不顺’,揉腹时配合呼吸,能让气顺着肠胃走。”
王卫国接过陶碗,用小勺舀了点水,吹凉后递到小石头嘴边:“石头乖,喝了这个水,肚子就不疼了,等会儿俺教你个好玩的动作,像玩游戏一样。”小石头半信半疑地张开嘴,喝了两口,眉头舒展了些——蒲公英水带着淡淡的甜味,不像之前喝的草药那么苦。
等孩子喝了小半碗水,王卫国让他平躺在床上,自己蹲在炕边,手掌轻轻放在小石头的肚子上,按照王破军教的“揉腹静功”口诀引导:“石头,闭上眼睛,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像吹气球;呼气时肚子瘪下去,像气球放气,俺的手跟着你的肚子动,好不好?”
空冥天赋悄然展开,王卫国能清晰地“感觉”到小石头肚子里的气流——有团淤堵在肚脐左侧,是积食的位置,随着孩子的呼吸,气流慢慢流动,淤堵点在一点点松动。他的手掌跟着呼吸轻轻揉动,顺时针画圈,力度轻得像羽毛拂过,小石头渐渐不哭了,眼睛也慢慢闭上,嘴里还小声念叨:“像……像小船晃……”
“睡着了就好,积食得靠慢慢顺。”王卫国收回手,帮小石头盖好薄被。刘奶奶赶紧从柜子里拿出个布包,里面是几块晒干的红枣,塞到王卫国手里:“这是俺去年晒的,甜着呢,你们拿着当零食吃。石头这孩子,爹娘都在反扫荡时没了,就跟俺过,要是你们不来,俺真不知道该咋办了……”
刘奶奶的声音带着哽咽,王卫国心里也酸酸的——他想起异时空里,孩子们生病有医院、有医生,可在这个年代,一个小小的积食都能让老人急得掉眼泪。他把红枣放回布包,轻轻按住刘奶奶的手:“刘奶奶,以后俺们每天都来看看石头,等他好了,还能跟小李哥一起去打谷场玩呢。”
从刘奶奶家出来,太阳已经升得老高,霜渐渐化了,土路上湿乎乎的。张连长派人来传话,说村东山坳的柱子娘病了,柱子去根据地运粮食还没回来,让他们去看看。三人往山坳走,路过麦田时,看到不少乡亲在拾麦茬——是准备用来烧火的,看到王卫国他们,都热情地打招呼:“卫国,去给柱子娘看病啊?俺家还有点红糖,你们带着,给老人补补!”“要是需要烧火,俺们去帮忙!”
王卫国心里暖暖的,空冥状态里能“感觉”到乡亲们的善意——像麦田里的阳光,虽然不刺眼,却格外温暖。他想起以前躲鬼子扫荡时,乡亲们把仅有的玉米饼分给他们,现在他们帮乡亲们看病,乡亲们又想着给他们送东西,这就是“互相帮衬”,是军民之间最实在的情谊。
走到柱子娘的家,是间更小的土坯房,屋顶盖着茅草,门口堆着刚拾的麦茬。柱子娘躺在床上,盖着厚厚的被子,却还在发抖,嘴里念叨着“冷……好冷……”。王卫国摸了摸她的额头,滚烫——是发烧了,再看她的舌苔,又黄又厚,是风寒引发的高热。
“得先退烧,再用静功顺气。”王破军从药箱里拿出“风寒散”,用温水冲开,“先喝这个,能发汗退烧,等会儿再用‘侧卧静功’帮她顺气血,不然烧得太久,会伤身子。”
小李赶紧烧火煮热水,小桃在笔记本上记着:“高热治疗:风寒散一勺温水送服,配合侧卧静功,左侧卧,右腿弯,左手放在胸口,吸气时想热气从额头散出,呼气时想寒气从脚底出去。”
柱子娘喝了风寒散,王卫国坐在炕边,教她做侧卧静功——老人烧得没力气,王卫国就用空冥感知她的呼吸,调整节奏:“大娘,慢慢吸气……一、二、三……呼气时想着身上的热气在跑,跑出去就不冷了……”
空冥状态下,王卫国能“看”到风寒散的药力随着呼吸慢慢散开,老人额头开始冒冷汗,体温在一点点降下来。练了约莫半个时辰,柱子娘睁开眼,声音虽然还有些虚弱,却能清楚说话了:“不那么冷了……身上也松快多了,谢谢你们啊,不然俺一个人在家,真不知道该咋办。”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柱子扛着个粮袋走进来,看到屋里的场景,赶紧放下粮袋跑过来:“娘!您咋样了?俺在根据地听说您病了,急得一路跑回来!”当他知道是王卫国他们救了母亲,眼圈立刻红了,从粮袋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半斤白面——是他用粮食从根据地换的,平时舍不得吃,非要塞给王卫国:“这是俺的一点心意,你们拿着,蒸点馒头吃,别总吃玉米饼。”
王卫国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小半块,说:“剩下的您留着给大娘补身子,她刚退烧,得吃点软的。以后您要是去运粮食,大娘有啥不舒服,就跟赵婶说,俺们会过来看看。”
下午回到临时医疗点,乡亲们已经自发组织起来,有的送来了玉米饼,有的扛来了木柴,还有的帮着晒草药——赵婶熬了一大锅红薯粥,香味在医疗点飘开,乡亲们和战士们围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吃饭,聊着天,说的都是“今年麦子收了多少”“学校啥时候能开学”“以后咋把医疗点建得更好”。
王卫国坐在人群里,喝着热粥,心里格外踏实。空冥天赋里,他能“闻”到粥里的红薯香,能“听”到乡亲们的笑声,能“感觉”到每个人心里的暖意——这种“被需要”“被信任”的感觉,比任何胜利都让他激动。他想起刚到马家堡时,自己还是个躲在地道里怕鬼子的孩子,现在却能帮着乡亲们看病,能和他们一起吃饭、聊天,这种转变,离不开乡亲们的接纳,离不开王破军、张连长的指导,更离不开军民之间这份沉甸甸的情谊。
傍晚时分,王卫国和小李、小桃跟着乡亲们去村西的磨坊磨麦子——是今年新收的麦子,乡亲们说要磨点白面,给医疗点的人蒸馒头。磨坊的石磨是赵老栓当年打的,现在由柱子负责推磨,王卫国走过去帮忙,两人一起推着磨杆,石磨“吱呀”转动,雪白的面粉从磨缝里漏出来,落在布兜里。
“卫国哥,俺以后想跟着你们学‘道医’,帮着乡亲们看病。”柱子一边推磨一边说,眼里满是期待,“俺娘说了,你们是好人,能救咱们老百姓,俺也想做这样的人。”
王卫国笑着点头:“好啊,以后你要是有空,就来医疗点,俺们教你认草药、练静功,以后马家堡的乡亲们看病,就多了个帮手。”
小桃在旁边的笔记本上写下:“军民互助:帮柱子娘看病,柱子想学习道医;乡亲们送粮食、木柴,帮着晒草药;一起磨麦子,蒸白面馒头。”她抬头看向王卫国,笑着说:“俺觉得咱们的医疗点可以叫‘军民医疗站’,以后不仅能看病,还能教乡亲们学医,让大家都能自己照顾自己。”
王破军走过来,手里拿着张草图,是他画的“军民医疗站”的样子:“俺想着把祠堂的另一间偏房收拾出来,改成固定的医疗站,里面放张病床、几个药柜,再挂块黑板,教乡亲们认草药、学静功。根据地说以后会给咱们送些西药来,咱们再结合道医的法子,就能帮更多人看病了。”
乡亲们听了都很兴奋,纷纷说要帮忙收拾房子、做药柜,刘奶奶还说要把家里的旧木柜捐出来当药柜,小石头也拉着王卫国的手,小声说:“俺好了以后,也来帮着晒草药,像小桃姐姐一样记笔记。”
夕阳把磨坊的影子拉得很长,雪白的面粉在布兜里堆得越来越多,乡亲们的笑声、石磨的转动声、孩子们的打闹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最温暖的歌。王卫国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明白“军民鱼水情”不是一句口号——是乡亲们把仅有的红糖送给生病的战士,是战士们帮着村民看病、运粮食,是大家一起磨麦子、建医疗站,是你帮我、我帮你,像一家人一样,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一起守护着家园,一起盼着更好的日子。
晚上回到地道的安全屋,王卫国把今天收到的红枣和小半块白面放在枕边,手里攥着母亲的手帕。空冥状态里,他能“闻”到红枣的甜香,能“听”到远处乡亲们的咳嗽声(比之前少了很多),能“感觉”到怀里手帕传来的温热——娘,俺现在在马家堡有了很多亲人,他们像您一样疼俺,俺帮他们看病,他们帮俺建家园,这种感觉,真好。俺会找到您,带您来看看这里的乡亲,看看咱们一起建的医疗站,看看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王破军走进来,手里拿着杯刚煮好的蒲公英水,递给王卫国:“今天累了一天,喝点消食水,晚上睡得香。记住,军民情谊不是一天建起来的,是靠一件一件小事攒起来的——帮村民看病,帮他们磨麦子,帮他们建医疗站,每一件事,都是在为‘强我中华’攒力气,因为只有军民一心,才能把家园建得更好,才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王卫国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淡淡的甜味在嘴里散开。他知道,帮村民看病只是军民情谊的开始,以后还有更多的事要做——建医疗站、教乡亲学医、帮着秋收秋种,每一件事,都是在守护这份珍贵的鱼水情,都是在朝着“强我中华”的誓言前进。而这条路上,他不是一个人——有王破军的指导,有小李、小桃的陪伴,有乡亲们的支持,还有两个时空里,对“和平”与“团结”的共同坚守。
窗外的月光透过通风口照进来,落在枕边的红枣和白面上,泛着淡淡的光。王卫国闭上眼睛,梦里,他看到“军民医疗站”建好了,乡亲们在里面看病、学草药,小石头帮着晒草药,柱子在磨草药粉,刘奶奶和赵婶在煮草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那是军民同心的笑,是充满希望的笑,是属于这片土地的,最温暖的笑。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奋斗在激情岁月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