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暴雪总在凌晨突袭,鹅毛大雪像无数片撕碎的棉絮,砸在志愿军集结地的帐篷上,发出 “簌簌” 的闷响,不到半个时辰,训练场的积雪就没过了脚踝,踩上去 “咯吱” 声连片,像在为清晨的训练敲着沉重的节拍。王卫国裹紧身上的棉服,刚走出帐篷,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雪地里来回踱步 —— 孙二牛穿着那件略显肥大的班长服,肩上扛着两杆步枪,手里还拎着一个铁皮桶,呼出的白气在他冻红的脸颊旁凝成细霜,睫毛上挂着的雪粒晶莹发亮。
“卫国,咋才起?快拿上枪,张连长说今天练雪地急行军,迟到要加练!” 孙二牛的声音带着东北口音的憨厚,却透着不容置疑的认真,他把其中一杆步枪递过来,枪身还带着他手心的余温,“俺看你枪带昨天磨破了,连夜用俺娘给的粗线缝了缝,你试试还勒不勒肩。”
王卫国接过步枪,指尖触到枪带处的补丁 —— 针脚歪歪扭扭,却缝得格外紧实,粗线在磨破的帆布上绕了好几圈,显然是缝了又拆、拆了又缝,才找到最合适的加固方式。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孙二牛昨夜在煤油灯下缝补的场景:帐篷里的煤炉早就灭了,他冻得时不时搓手,却把枪带凑到灯前,眯着眼睛穿针,手指被针扎破了好几次,也只是用嘴吮一下,继续缝补,桶里的热水凉了又热,热了又凉,直到天快亮才缝好两杆枪的背带。
“二牛哥,您一夜没睡?” 王卫国的声音有点发涩。
“睡啥!当班长就得负起责。” 孙二牛挠了挠头,憨厚地笑了,“俺娘说,要么不答应人家事,答应了就得干好。你们俩是俺的兵,俺得让你们带着好枪去朝鲜,不能让枪带掉链子。”
说话间,李大勇也跑了出来,身上的棉服后背沾着雪,显然是着急跑出来没拍干净。“二牛哥!俺来晚了!” 他喘着粗气,刚要接过孙二牛手里的步枪,就被孙二牛按住了肩膀。
“先别急着拿枪,” 孙二牛的表情突然严肃起来,伸手拍了拍李大勇的后背,积雪簌簌往下掉,“棉服没拍干净就往外跑,到了朝鲜,雪化了渗进衣服里,冻得你直打哆嗦,还咋行军?再拍三遍!拍不干净今天别想拿枪!”
李大勇愣了一下,赶紧低头拍雪,嘴里嘟囔着:“俺这不是着急嘛,没想到这么多讲究。”
“战场上没‘没想到’!” 孙二牛的声音提高了些,眼神却没了平时的局促,多了几分班长的威严,“美军的侦察机在天上看,你衣服上的雪没拍干净,反光就能暴露位置;行军时雪化了冻成冰,你走两步就摔跟头,不是拖队伍后腿吗?”
王卫国看着孙二牛认真的样子,突然想起昨天张连长任命班长时说的话:“孙二牛看着憨厚,心里比谁都有数,他知道战场的凶险,才会对你们严格。” 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孙二牛的棉服袖口也磨破了,却没来得及缝补,只是用布条简单缠了缠,心里突然明白:孙二牛的严格,从来不是针对谁,是怕他们在战场上因为小疏忽丢了命。
等李大勇把棉服拍干净,三人扛着枪往训练场走。雪越下越大,风裹着雪粒打在脸上,像小石子一样疼。孙二牛走在最前面,脚步迈得很稳,每一步都踩在前面的脚印里,为后面的两人蹚出一条路。“跟着俺的脚印走!” 他回头喊,“雪底下有碎石子,踩偏了容易崴脚!”
王卫国跟着孙二牛的脚印走,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雪地下的碎石分布 —— 孙二牛踩的位置都是冻土硬实、没有碎石的地方,显然是提前勘察过路线。走了没一会儿,王卫国就觉得肩膀发沉,步枪加上背包里的干粮和急救包,重量快赶上三十斤,雪地里行军比平地吃力三倍,他的呼吸渐渐粗了起来。
“卫国,别用嘴喘气!用鼻子!” 孙二牛回头看了一眼,立刻发现了他的问题,“用嘴喘气容易冻着嗓子,到了朝鲜,嗓子冻哑了咋喊口令?跟着俺的节奏,两步一吸,两步一呼!”
王卫国赶紧调整呼吸,跟着孙二牛的节奏走。空冥感知里,他 “捕捉” 到孙二牛的呼吸频率 —— 每分钟 18 次,刚好和步频同步,显然是练了无数次才找到的最佳节奏。走了大概两公里,李大勇也开始掉队,他的体能虽然好,却不适应雪地行军,小腿开始打颤。
“俺来扛!” 孙二牛没等李大勇说话,就接过他的步枪,两杆步枪在他肩上一左一右,重量加起来快四十斤,他却只是皱了皱眉,脚步依旧稳,“俺在老家种地,扛着五十斤的化肥走十里地都不喘,这点重量不算啥!”
王卫国看着孙二牛肩上的两杆枪,心里满是感动。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孙二牛的肩膀已经被枪带勒出了红印,却还在咬牙坚持,时不时回头看看他们,确保没人掉队。他突然想起之前战术考核时,孙二牛因为紧张打偏了靶,却在短短几天里,从一个局促的新兵,变成了能扛着两杆枪、带着战友行军的班长,这份成长,全是靠 “责任” 撑起来的。
上午的急行军训练结束时,雪终于小了些,太阳透过云层,在雪地上洒下斑驳的光。三人回到宿营帐篷,孙二牛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两人的脚 —— 李大勇的棉鞋湿了大半,脚趾冻得发紫;王卫国的棉鞋虽然没湿,却因为行军时踩进雪洞,鞋底沾了厚厚的冰。
“赶紧把鞋脱了!” 孙二牛从铁皮桶里倒出热水(是他早上特意从炊事房打的,一直揣在怀里保温),“先用雪搓脚,再用温水泡,别直接用热水,容易冻伤!” 他一边说,一边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艾草,“这是俺娘给俺的,煮水泡脚能驱寒,俺去炊事房借锅煮点。”
王卫国和李大勇坐在炕边,用雪搓着冻僵的脚,看着孙二牛快步走出帐篷的背影,心里暖暖的。“没想到二牛哥这么细心,” 李大勇感慨道,“之前还觉得他憨厚,现在才知道,他比谁都靠谱。”
王卫国点点头,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孙二牛在炊事房里,蹲在煤炉边煮艾草,时不时用手试水温,生怕煮太烫,嘴角还带着笑,显然是为能帮到他们而高兴。
下午的训练是雪地潜伏,模拟 “美军侦察机空袭下的隐蔽作战”。张连长指着远处的靶位:“你们要在雪地里潜伏四十分钟,不能暴露目标,最后用步枪击中靶心,才算合格!记住,朝鲜的雪比这还厚,美军的侦察机飞得低,一点动静都可能招来轰炸!”
三人趴在雪地里,积雪没过膝盖,寒气透过棉服渗进来,冻得骨头都发疼。王卫国开启空冥状态,专注度提升三倍后,周围的动静变得格外清晰 —— 他 “看到” 不远处的观察哨(由老兵扮演)正用望远镜扫视,赶紧调整姿势,把肩膀往下压,让积雪盖过半个身子。
李大勇趴在中间,忍不住打了个哆嗦,手不小心碰到了身边的树枝,发出 “咔嚓” 一声轻响。孙二牛立刻用胳膊肘碰了碰他,眼神里满是严肃,却没说话,只是轻轻把树枝往雪地里按了按,避免再发出声音。
潜伏到二十分钟时,王卫国觉得自己的姿势已经很标准了 —— 枪口对准靶心,身体贴紧雪地,连呼吸都放得极轻。可孙二牛却突然从旁边伸过手,轻轻按了按他的肩膀:“卫国,肩膀太高了。”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只有两人能听到,“你看,雪只盖到你肩膀一半,美军侦察机从天上看,能看到你肩膀的轮廓,得再往下压,让雪没过肩膀。”
王卫国愣了一下,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自己的肩膀确实比孙二牛高了半指,虽然只是细微的差距,却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格外显眼。他赶紧调整姿势,把肩膀往雪地里压,直到积雪没过肩膀,才觉得踏实了些。
“别觉得空冥能预判就放松,” 孙二牛又小声说,“空冥能帮你找靶心,却不能帮你藏住身子。战场上,暴露就意味着牺牲,俺不能让你因为这点小疏忽出事。”
王卫国心里一震 —— 他没想到孙二牛居然知道自己的空冥天赋,还这么细心地提醒他。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孙二牛的眼睛紧紧盯着靶位,身体贴在雪地里,像一块融在雪里的石头,连呼吸都几乎听不到,显然是把 “潜伏” 的每一个细节都刻进了骨子里。
四十分钟后,张连长的信号弹升空。王卫国率先开枪,空冥感知精准计算风偏,“砰” 的一声,子弹精准命中靶心。李大勇紧接着开枪,这次他吸取了教训,手虽然还冻得发麻,却稳稳地击中了 9 环。孙二牛最后开枪,子弹也落在 10 环的位置,三人全部合格。
“孙二牛班,全优!” 张连长的声音传来,“孙二牛,你带的班不错,有你当年种地的踏实劲!”
训练结束后,三人回到帐篷,孙二牛从背包里掏出三个烤土豆,分给王卫国和李大勇:“快吃,暖身子!俺娘说,土豆抗饿,到了朝鲜,能有烤土豆吃就不错了。”
王卫国接过土豆,温热的土豆在手里冒着热气,咬一口,软糯香甜,带着家的味道。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孙二牛中午在炊事房烤土豆的场景:他守在煤炉边,时不时翻动土豆,生怕烤糊,自己却一口没吃,全揣在怀里留给他们,心里突然觉得无比踏实 —— 有这样的班长在身边,就算到了朝鲜,就算面对再强大的美军,他也不会害怕。
夜里,帐篷里的煤炉烧得比平时旺了些,孙二牛坐在炕边,给两人讲自己老家的事:“俺家在吉林农村,俺爹是村里的民兵,去年美军飞机炸俺们村,俺爹为了救村里的孩子,被弹片划伤了腿。他说,俺们不去朝鲜打美军,美军就会来俺们村,到时候俺们再也过不上安稳日子。”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照片,上面是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中年男人,正抱着一个孩子,背景是被炸毁的房子。“这是俺爹,” 孙二牛的声音有点哽咽,“俺来参军时,他说让俺好好打仗,别惦记家里,等胜利了,他给俺煮玉米粥喝。”
王卫国和李大勇看着照片,心里都沉甸甸的。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孙二牛眼里的坚定 —— 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父亲的期待,是为了村里的乡亲,是为了所有想过安稳日子的人。他突然明白,孙二牛的严格,从来不是为了 “班长的威严”,是为了让他们都能活着回去,都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
“二牛哥,俺们一定好好训练,跟着您好好打仗,” 王卫国握紧拳头,“等胜利了,俺们一起去您家,喝您爹煮的玉米粥!”
李大勇也点点头:“对!俺们还要帮您家种地,把被炸的房子修起来!”
孙二牛憨厚地笑了,眼里的泪光在煤油灯的映照下格外明亮:“好!俺等着那一天!”
这一夜,帐篷里的煤炉一直烧到后半夜,三人挤在一起,互相取暖,聊着对朝鲜战场的期待与决心。王卫国躺在中间,手里握着孙二牛缝补过的步枪背带,心里满是坚定。他知道,有孙二牛这样的班长,有李大勇这样的战友,就算到了朝鲜,就算面对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就算面对美军的飞机坦克,他也能扛过去。因为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他们的信念无比坚定,他们会像孙二牛说的那样,“好好打仗,活着回去”,为新中国,为千万个像孙二牛老家一样的村庄,拼尽全力。
窗外的雪还在飘,却再也吹不散帐篷里的暖意,吹不散三人之间的战友情谊,更吹不散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孙二牛的鼾声渐渐响起,憨厚而踏实,像雪地里的春雷,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与胜利。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奋斗在激情岁月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