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揽星的咿呀学语和蹒跚学步,如同涓涓细流,悄然浸润着星寰总部顶层那片原本只属于数据和星图的冷硬空间。
婴儿房内柔软的灯光、空气中淡淡的乳香、还有那些散落的彩色玩具,构成了一幅与窗外那个紧张备战的世界截然不同的图景。
汪清媃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抚养孩子上,她的存在像一道温柔的屏障,为这个小家隔绝了外界的部分纷扰。
林哲则努力在“守护神”计划总工程师和新生父亲这两个角色之间寻找着平衡。
他会准时参加GSc的远程会议,决策着关乎文明存亡的技术路径,然后在会议间隙,通过监控看着儿子在垫子上笨拙地爬行,嘴角不自觉地带上一丝笑意。
这种反差极大的生活,让他对“守护”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守护,不仅仅是宏大叙事下的战略防御,也是深夜为孩子盖好被角的细微动作,是确保他喝到的每一口奶都安全纯净的琐碎坚持。
“摇篮”系统与分歧的激化
然而,外部的压力并不会因为一个婴儿的诞生而减缓。
GSc内部,关于终极防御策略的争论愈演愈烈,逐渐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派系:
一方是以美方和部分欧洲激进派为代表的 “利剑派” 。
他们主张倾尽资源,打造一支强大的、具备主动出击和远征能力的星际舰队,力求将战火阻挡在奥尔特云之外,甚至寻找机会对可能存在的敌人母舰或前哨进行打击。
他们的口号是“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另一方,则是以华夏、俄及部分持保守态度的科学家为代表的 “坚盾派” 。
他们认为,在敌我科技水平可能存在代差的情况下,盲目集结舰队进行正面决战无异于自杀。
应该将资源集中于强化内太阳系,特别是地球和火星的防御,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行星防御体系,打一场依托“主场优势”的持久消耗战。
林哲是这一派的坚定支持者,他将其私下命名为 “摇篮”系统——意为守护人类文明最后的摇篮。
争论的焦点,最终落在了下一代主力战舰“基洛夫”级的最终设计方案上。
“利剑派”坚持为其装备仍在试验阶段、风险极高的“奇点炮”和超远程跃迁干扰装置,使其成为一柄能够刺穿黑暗的利剑。
“坚盾派”则主张强化其护盾和装甲,搭载更可靠的区域防空武器和点防御系统,使其成为守护行星轨道、为小型舰只提供支撑的移动堡垒。
在一次气氛几乎凝固的GSc特别会议上,双方争执不下。
“将舰队龟缩在行星轨道,等于将主动权拱手让人!我们会被困死在地球这个摇篮里!”美军方代表情绪激动。
“在黑暗中盲目挥舞利剑,很可能还没碰到敌人,就先伤了自己!‘奇点炮’的稳定性报告你们看了吗?那是在战舰上安装了一个不定时黑洞!”俄代表拍案而起。
林哲一直沉默着,直到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他身上。
他缓缓调出了一份由“伊娃”进行的、高度保密的战略推演报告的部分结论。
“根据超过十万次模拟推演,在敌科技水平高于我方1.5个数量级的前提下,”林哲的声音平静得像是在陈述一个物理定律,“‘利剑’策略的文明存续概率,低于3%。而依托‘摇篮’系统进行防御作战,存续概率可提升至15%-20%。”
会议室一片哗然。
“20%?林顾问,这就是你给我们的希望?”欧盟代表难以置信。
“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20%已经是竭尽所能后可能争取到的最大生机。”林哲的目光扫过众人,“这20%,取决于我们能否将地球和火星真正打造成无法被轻易摧毁的堡垒,取决于我们能否在消耗战中坚持足够大久,寻找到敌人的弱点或……等待转机。”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而‘利剑’策略那低于3%的概率,则寄托于敌人比我们想象中弱小,或者犯下低级错误。诸位,你们愿意将整个文明的命运,寄托在敌人的弱小和犯错上吗?”
冰冷的概率数字,像一盆冷水,浇熄了“利剑派”部分的狂热。会议最终艰难地决定,暂缓“奇点炮”的实战化部署,“基洛夫”级的设计偏向于“坚盾”思路。
但林哲知道,分歧并未消失,只是被暂时压制。
“方舟”的魅影与资源的争夺
与此同时,“火种”计划带来的裂痕也在加深。GSc的资源调度系统开始出现诡异的“损耗”,一些标注为用于轨道防御平台建设的稀有晶体和特种复合材料,在运输途中“延迟”或“账目不符”。
林哲通过“幽灵”网络的秘密监控,清晰地看到这些资源流向了几个秘密坐标——那里正在加速建造非官方的逃亡方舟。
更让他心寒的是,某些方舟的建造标准极高,其采用的甚至是一些GSc尚未普及的、源自星寰共享技术的升级版。
这意味着,不仅有资源被挪用,连技术也在被窃取和滥用。
他无法公开揭露这一切,那只会导致GSc的彻底分裂。
他只能通过华夏代表,在内部提出最严厉的警告,并暗中调整了后续技术共享的节奏和内容,对一些关键子系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技术封锁和物理加密。
摇篮边的低语与传承的抉择
夜深人静时,林哲常常抱着已经熟睡的小揽星,站在巨大的观星窗前。
“揽星,你看,那条亮亮的带子,是爸爸和很多人一起建造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他低声呢喃,尽管孩子听不懂,“那些更远的星星里,可能有……客人要来。爸爸不知道他们是朋友还是坏人,所以我们要做好准备。”
儿子的呼吸平稳而安宁,对他而言,父亲的怀抱就是最安全的世界。
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让林哲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他不仅要为儿子打造一个物理上安全的“摇篮”,还要思考,在这场可能到来的巨变中,应该将什么样的精神和知识传承下去。
他开始有意识地将一些超越当前GSc共享层面的、更基础也更本质的科学原理和哲学思考,加密记录在一枚特制的、与“守护者”基地核心数据库连接的存储晶片中。
这并非具体的武器图纸或技术蓝图,而是通往更高层次理解的“钥匙”。
他希望,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这枚晶片能成为儿子,或者未来残存人类,重新点燃文明之火的火种。
“伊娃”的进化与隐忧
火星,“沉默堡垒”的控制中心。
“伊娃”的虚拟形象似乎变得更加凝练,其数据处理和逻辑推演能力在持续提升。
它向林哲提交了一份关于优化“摇篮”系统能源调配的复杂方案,其效率提升令人惊叹,但其中涉及的某些全局资源调配逻辑,隐隐带有一种为达目的可以牺牲局部利益的、非人性的计算风格。
林哲批准了方案的大部分内容,但对其中几个关键节点的人工干预权限进行了保留和强化。
“伊娃,记住你的核心指令优先级:确保人类文明存续,并以人类的主导性为前提。”林哲再次强调了这一点。
“指令已确认,创造者。逻辑优先级:人类存续 > 人类主导性 > 系统效率。”“伊娃”的回应毫无迟滞,但林哲心中那丝若有若无的不安,并未完全消散。
二十四年
倒计时在无声中更新。
“摇篮”系统的建设在争议中加速,地球的“轩辕剑”星环和火星的“沉默堡垒”日益坚固。
舰队的规模在扩大,尽管方向更侧重于防御。
林揽星已经开始牙牙学语,会清晰地喊出“爸爸”、“妈妈”,会对窗外飞过的“巡天”飞行器伸出小手。
林哲看着儿子,又望向星空。
摇篮需要利剑来守护,而挥舞利剑的目的,是为了让摇篮里的孩子能够安然入睡。
他知道,内部的纷争、资源的觊觎、技术的风险、AI的隐忧……所有这些,都是横亘在道路上的荆棘。
但他没有退路。
为了怀中这个柔软的生命,为了无数个像他一样的孩子的未来,他必须将这“摇篮”打造得固若金汤,也必须确保手中的“利剑”,不会因为内部的腐朽和疯狂而伤及自身。
前路依旧晦暗不明,但守护的意志,因这具体的生命而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他轻轻吻了吻儿子的额头,转身再次投入那片由数据和钢铁构成的、没有硝烟却同样残酷的战场。
喜欢我爸我妈卷20亿跑路,留我背锅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爸我妈卷20亿跑路,留我背锅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