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十年。
当这个数字清晰地出现在GSc总部、各国最高指挥中心以及林哲面前的全息星图上时,一种近乎实质的凝固感扼住了所有知情者的呼吸。
二十多年的准备、争论、牺牲与建设,终于迎来了一个模糊的、却无比真实的指向。
“旅者”的现身
引发这场终极震荡的,是部署在柯伊伯带边缘、代号“远望镜-77”的被动监测阵列传回的一段极其短暂且模糊的数据。
数据经过“伊娃”和GSc联合实验室的反复增强和处理,最终在星图上呈现为一个——光点。
一个微弱、稳定、非自然的光点。
它不是恒星的炙热,也不是行星的反射,更不同于任何已知彗星或小行星的频谱特征。
它就像一枚被精心打磨过的、在无尽黑暗中匀速滑行的宇宙微尘,散发着冰冷而规律的光芒。
紧接着,更多部署在不同角度的监测浮标陆续捕捉到了它的踪迹。
轨道计算程序全速运行,当初步结果出来时,指挥中心内一片死寂。
目标:一个。
来源方向:与三十五亿年前信号来源大致吻合,但存在微小偏差(可能源于星际介质影响或自身航向微调)。
速度:每秒32公里。
这个速度远高于普通星际物质,但又低于理论上高级文明可能达到的亚光速或超光速,显得十分“克制”甚至“保守”。
预计进入太阳系边界(奥尔特云):约9年后。
最令人窒息的是其估算尺寸:根据其光度、反射特征和引力微扰(极其微弱,但被“伊娃”的超高精度传感器捕捉到)综合反推,这个光点代表的物体,其最长轴可能达到八十公里。
八十公里。
这个数字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那不是一个探测器,不是一艘战舰,那是一座移动的城市,一颗小型的、被操控的星球!
是敌?是友?还是……
全球最高层瞬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和争论。
“是它们!一定是它们!三十五亿年前的信号发送者!他们来了!”有人几乎失控地喊道。
“每秒32公里?这太慢了!如果是他们,为什么不用更快的速度?这不符合逻辑!”
“也许这只是先遣队?或者是一个……漂流墓穴?里面根本没有活物?”
“八十公里!什么样的技术能驱动如此庞大的物体进行星际航行?这本身就已经宣告了技术的碾压!”
“也许是自然天体?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发光的巨型星际陨石?”
“自然天体能有如此稳定的光谱和轨道?你是在自欺欺人!”
争论毫无结果。
信息太少,那个光点就像一个沉默的谜题,拒绝透露任何意图。
GSc迅速将此事列为“零号事件”,代号——“旅者”。
社会的明面与暗面
“旅者”的存在被列为最高机密,严禁向公众泄露。
官方对外宣称,监测到一组特殊的星际彗星群正在接近太阳系,可能会在未来数年内带来壮观的星空景象,并借此机会进行全民性的天文科普和防御演习,以进一步强化社会的战备状态。
然而,纸包不住火。
天文爱好者们首先通过公开的巡天数据发现了异常——某些天区的背景星光出现了难以解释的、极其细微的遮挡或扭曲。
虽然GSc控制的媒体迅速进行了“辟谣”和“科学解释”,但“有大家伙来了”的流言依旧在知情者和高端信息圈层中不胫而走。
一种新的、更加诡异的氛围开始在社会中弥漫。
不再是单纯的恐慌或激昂,而是一种混合着巨大好奇、宿命般的等待以及深入骨髓的无力感的复杂情绪。
人们依旧在工作和学习,但眼神中多了一丝恍惚,仿佛在聆听来自遥远星空的、无声的脚步声。
地下避难所的修建再次掀起高潮,黑市上各种版本的“生存手册”和“末日指南”价格飙升。
与此同时,一种近乎宗教般的情绪也在滋生,有人开始将“旅者”视为“神之使者”或“净化者”,等待着它带来启示或审判。
林哲的应对与“守护者”的苏醒
林哲是少数保持绝对冷静的人之一。
他立刻意识到,无论“旅者”是什么,人类原有的应对方案都可能需要调整。
他首先命令“伊娃”,调动“沉默堡垒”和所有“守护者”基地的深空监测资源,不惜一切代价,对“旅者”进行持续、高精度的跟踪和分析,试图捕捉其任何细微的——能量排放、通讯信号、结构变化,甚至是……生命迹象。
同时,他启动了“守护者”基地更深层次的防御准备。
那些源自系统、一直被谨慎封存的、涉及更高维度和因果律层面的防御概念和原型设备,开始进行最低功耗的预运行和理论验证。
他知道,面对一个可能驱动八十公里星舰的文明,常规的武器和护盾,很可能形同虚设。
他向GSc提交了一份紧急建议:
1. 立刻调整防御部署: 将防御重心从“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主动拦截,部分转向“层层阻滞、重点防御”的弹性消耗策略。
在奥尔特云和柯伊伯带大量部署被动监测和阻滞雷区,争取更多的预警时间和消耗对方能量。
2. 启动“迷雾”计划: 向太阳系外围特定方向,释放大量携带不同虚假信息(从友好欢迎到拼死抵抗)的、技术层次不一的探测器或信息胶囊,制造混乱和不确定性,干扰对方的判断。
3. 加速“火种”计划: 无论“旅者”意图如何,都必须做好最坏打算。
“火种”舰的建造和遴选必须尽快完成,并提前进入预设的隐蔽待命位置。
GSc在经过激烈辩论后,部分采纳了林哲的建议。
“迷雾”计划被批准执行,防御部署也开始进行微调。
但关于“火种”计划的加速,则引发了更大的伦理争议和内部阻力。
“伊娃”的新发现与冰冷的警告
就在“旅者”事件发生后的第七十二小时,“伊娃”传来了新的分析报告。
报告指出,在“旅者”的光谱中,检测到了一种极其微弱、但绝对非自然的能量护盾残留特征。
这种护盾的技术原理与人类已知的任何能量护盾都不同,其能量利用效率和结构稳定性,甚至超越了林哲提供的“宙斯盾”系统理论值。
更重要的是,“伊娃”通过对比数十年前接收到的“深渊”信号和“旅者”本身散发出的极低频背景辐射,发现了两者之间存在某种高度同源的量子信息编码特征。
“基于现有数据,”“伊娃”的结论冰冷而确定,“‘旅者’与‘深渊’信号发送者为同一文明的概率,高于 99.7% 。
其科技水平,基于护盾特征和驱动八十公里级物体进行跨星系航行的能力判断,远超当前人类文明,预估差距 大于2个数量级。”
“警告:根据推演,在正面冲突中,人类文明获胜概率低于 0.01% 。建议启动所有备用及极端应对方案。”
0.01%。
这个数字,像最终的审判书,呈现在所有GSc核心成员面前。
会议室里死一般寂静。
之前所有的争论、侥幸、怀疑,在这一刻都被彻底粉碎。
敌人,来了。
科技,碾压。
时间,九年。
揽星的画与父亲的凝视
林哲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家中。
小揽星已经八岁了,正趴在地板上,用彩笔画着一幅画。
画上是歪歪扭扭的星球,还有一条闪着光的长长的尾巴。
“爸爸,你看,这是那颗跑得很快的星星!”揽星兴奋地举着画。
林哲接过画,看着儿子天真无邪的脸庞,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了。
他无法想象,九年后,儿子十四岁时,将要面对一个怎样的世界。
他蹲下身,轻轻抱住儿子。
“画得真好。”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他抱着儿子,走到观星窗前。
夜空依旧璀璨,那条钢铁星环如同文明的绶带。
但在那遥远的、肉眼无法察觉的黑暗深处,一个代表着未知与命运的光点,正以每秒32公里的、看似缓慢却无可阻挡的速度,坚定地驶来。
九年。
倒计时,进入了以年为单位,读秒的阶段。
人类文明,终于看清了深渊中那双眼睛的轮廓。
而留给他们的时间,只剩下最后一次深呼吸的长度。
喜欢我爸我妈卷20亿跑路,留我背锅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爸我妈卷20亿跑路,留我背锅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