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雾气氤氲的清晨,哨兵带着一位满身风尘、却目光炯炯的中年汉子来到了指挥部。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灰布军装,膝盖和手肘处打着整齐的补丁,身后背着一个沉甸甸、用油布严密包裹的大行囊。
“报告司令员!关内八路军派来的联络员,周保中同志到了!”哨兵敬礼汇报。
杨靖宇、陈青山、林晚秋等人立刻迎了出来。周保中虽然满脸疲惫,嘴唇干裂,但腰板挺得笔直,眼神锐利而温暖。他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杨司令,各位同志!总算找到了!我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派来的联络员,周保中。奉党中央和首长命令,前来联络,并向艰苦战斗的东北战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转交一批物资!”
帐篷里,周保中小心翼翼地解开那个沉重的行囊。里面除了战士们急需的药品、珍稀的电台电池和零件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几本用粗糙纸张印刷、却装订整齐的小册子。
“杨司令,陈队长,林同志,”周保中将一本封面上印着《游击战纲要》的小册子双手递给杨靖宇,“这是我们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开展游击战的一些经验总结,里面还有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节选。首长们说,东北的条件更艰苦,希望这点经验,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杨靖宇接过那本还带着周保中体温的小册子,手指微微颤抖。这薄薄的几页纸,在他手中却重逾千斤。他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光贪婪地扫过上面的字句,时而凝神深思,时而恍然大悟。“太好了!老周同志,你们送来的真是及时雨啊!这些都是无价之宝!”他激动地对林晚秋说,“晚秋同志,立刻组织人手,连夜抄写,各中队、小队干部必须人手一份,认真组织学习讨论!”
当晚,指挥部的油灯亮了一夜。杨靖宇结合《游击战纲要》里的战术原则和北境山林的地形特点,向秦啸岳、赵老根等军事干部详细讲解如何更有效地伏击、如何更灵活地转移、如何更巧妙地利用地形消耗敌人。以往很多靠血勇和直觉积累的经验,此刻找到了理论的支撑,变得越发清晰和系统。
周保中带来的不仅是经验,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好消息。他压低声音,对杨靖宇、陈青山和林晚秋说:“杨司令,苏联方面通过秘密渠道传来消息,他们同意援助我们一批急需的武器和药品,地点定在黑龙崖附近的边境交换点。需要你们派一支绝对可靠的队伍去接应。”
“这个消息太重要了!”陈青山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司令员,这个任务交给我和晚秋吧。黑龙崖一带的地形我们熟悉,秘密交通线也刚好经过附近,我们能安全往返。”
林晚秋点头补充:“我可以确保沿途通讯顺畅,并能用约定的密码与苏联方面确认接应时间和信号。”
事不宜迟,陈青山和林晚秋立刻挑选了十名经验丰富、身手矫健的战士组成特别接应小队。每个人只携带必要的武器和少量干粮,轻装简从。赵老根特意赶来,将小队领到一条极为隐蔽、甚至连很多本地猎户都不知道的兽径入口。
“顺着这条道走,能避开鬼子大部分巡逻区。记住,遇林莫入深,遇水莫贪近,耳朵灵光点,眼睛放亮些。”赵老根仔细叮嘱着,像嘱咐即将远行的孩子。
小队成员们无声地点头,身影迅速没入浓密的山林之中。一路上,他们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赵老根传授的“山林潜行术”,有惊无险地避开了几股日军的巡逻队。渴了喝一口山泉,饿了啃一口冻硬的窝头,日夜兼程,终于在第三日黄昏,抵达了约定地点——黑龙崖下一处被废弃的淘金人木屋。
按照约定,林晚秋用随身携带的小电台,发送了代表“已安全抵达”的特定鸟鸣信号频率。不久,对面山林中也传来了回应信号。
夜色深沉时,几个高大的身影如同鬼魅般悄然出现。为首的苏联联络员瓦西里,用生硬但清晰的中文说道:“陈同志?林同志?”在得到确认后,他用力地握了握陈青山的手,“很高兴见到你们!法西斯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他们没有多话,迅速将带来的物资从隐蔽处搬运出来。两挺闪着冷光的郭留诺夫重机枪、五十支崭新的莫辛-纳甘步枪、十箱沉甸甸的手榴弹,还有一大批珍贵的磺胺粉、奎宁和急救包。这些装备对于装备简陋的抗联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谢谢!谢谢苏联同志们的国际主义援助!”陈青山压抑着内心的激动,指挥战士们迅速而无声地将物资分散背负起来。
返回的路程,因为背负沉重而更加艰难,但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火热的希望。然而,就在他们途经一道狭窄山谷时,前方探路的战士突然发回手势警报——一支日军的运输队正沿着谷底道路行进!
陈青山迅速观察敌情:对方大约一个小队,押送着几辆大车,正是检验新武器威力的好机会,也能缴获更多物资!
“准备战斗!”陈青山低声下令,“占据两侧制高点!重机枪架在这里!听我命令再开火!”
战士们迅速行动,压抑着兴奋,将沉重的重机枪架设好,步枪子弹上膛,手榴弹后盖拧开。当日军运输队大部分进入伏击圈时,陈青山猛地一挥手下令:“打!”
“哒哒哒哒——!”崭新的重机枪第一次在北境山林中发出愤怒的咆哮,声音沉闷而极具威慑力,瞬间将日军队伍拦腰打断。子弹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日军顿时人仰马翻,乱作一团。步枪手们精准地点射,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
战斗毫无悬念,很快结束。战士们冲下山谷,迅速打扫战场,缴获了大量粮食、罐头、棉服和弹药,连同苏联援助的装备一起,满载而归。
当接应小队安全返回根据地时,整个营地都沸腾了。战士们围着新式重机枪和步枪,兴奋地摩挲着,议论着。秦啸岳抱着那挺郭留诺夫重机枪,爱不释手,洪亮的笑声震得树叶都快掉下来:“哈哈哈!好家伙!真带劲!有了这铁疙瘩,下次鬼子再来,老子非把他们打得屁滚尿流不可!”
周保中带来的那台小型手摇发电机,更是让林晚秋的通讯队如获至宝。王小草和报务员们再也不用完全依赖时断时续的水力发电和极其宝贵的干电池了。电台的指示灯稳定地亮着,与远在关内的八路军总部、甚至与更遥远的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联系,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顺畅。
周保中没有立刻离开,他留下来,向战士们传授八路军兵工厂土法复装子弹、制造炸药和地雷的技术。他用缴获的弹壳、黑火药和捡来的碎铁片,现场演示如何制造出威力不小的简易地雷,让战士们大开眼界。
“老周,真是太感谢你了!你们带来的不仅是装备和技术,更是信心和希望!”林晚秋看着正在教授战士修理枪械的周保中,由衷地说道。
周保中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憨厚地笑道:“林同志,别这么说。咱们天南地北,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你们的斗争更艰苦,你们每在这里多拖住一个鬼子,关内我们的压力就减轻一分。咱们是同志,更是亲人!”
“外援与新装备”的到来,像一股强劲的春风,吹遍了北境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仅实实在在地增强了抗联的战斗力,更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军民的士气。他们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并非在孤军奋战,他们的斗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浪潮紧密相连,与祖国的心脏同频跳动。这份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支持,化作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在更加残酷的斗争中,迎接黎明的到来。
喜欢怒踏山河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怒踏山河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