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 杨平安打完一套拳,看见母亲孙氏在院子里侍弄菜地,就打算先去厨房生火,熬粥。
早已经穿戴整齐的王十一看见杨平安,就立马讨好的凑了上来:“平安,早啊!瞅瞅有啥活儿派给我?劈柴还是挑水?你尽管开口!”
杨平安看着他这模样,忍不住轻笑,摆了摆手:“行了,这些活儿我顺手就做了,用不着你。”
“那哪成!”王十一立刻换上一副“我很有原则”的表情,语气却带着点耍赖的讨好,
“我这白吃白住的,再不干点活儿,心里这关过不去啊!晚上该睡不着觉了!”
杨平安挑眉,看着他这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样儿,故意拖长了音调,
慢悠悠地说:“哦——既然你这么过意不去……那以后吃饭的时候,少吃点儿?”
“噗嗤——”
他话音刚落,一声清脆的笑声就从王若雪住的那间房门口传了过来。只见她正站在那儿,显然是把刚才的对话听了个全。
她今天梳着两条整齐的麻花辫,穿着一件干净的碎花裙子,亭亭玉立。
听到杨平安挤兑哥哥的话,她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见两人看过来,连忙抿住嘴,可眼角眉梢还残留着藏不住的笑意。
她走上前,脸上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淡淡的红晕,声音轻柔却清晰:“平安哥,早。有什么我也能搭把手的吗?生火或者喂鸡我都行的。
她话音刚落,房间门帘被掀开,安安和军军像两颗小炮弹一样冲了出来,目标明确地直奔杨平安。
“舅舅!抱!”
“啾啾!晨晨!(早安)”
然而,今天两个小家伙冲到一半,却罕见地停下了脚步。
他们看看正在伸懒腰的王十一,又看看站在门口、笑容温柔的王若雪。
安安歪着小脑袋,似乎在快速思考。他想起昨晚雪姨姨主动“撤退”,
又看到她现在对舅舅笑得那么好看……小家伙眼珠一转,突然改变了策略。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扑向杨平安,而是迈着小短腿,走到王若雪面前,
仰起头,露出一个自认为最可爱的笑容,奶声奶气地说:“雪姨姨,早!你今天真好看!”
军军虽然不明白哥哥为什么突然“叛变”,但基于对哥哥的无条件信任,也摇摇晃晃地走过去,学着说:“姨姨…好看!”
这突如其来的“甜蜜攻势”把王若雪弄了个大红脸,心里却像喝了蜜一样甜,
她蹲下身,轻轻摸了摸安安的小脸:“安安早,军军早,今天你俩真乖呀!”
王十一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指着安安对杨平安说:“平安,你看你这外甥!
这才多大点,就知道讨好漂亮姑娘了?!这智商,随你了吧?”
杨平安看着安安那鬼精鬼精的样子,也是忍俊不禁。
这小家伙,为了巩固“舅舅所有权”,已经开始运用“外交手段”了,先是排除男性竞争者,然后试图“拉拢”潜在的女性竞争者。
他笑着摇摇头,对王若雪说:“人小鬼大。” 然后又对两个小家伙招招手,“行了,别缠着雪姨姨了,过来洗脸。”
安安见雪姨姨好像很高兴,没有要抢舅舅的意思,这才心满意足,拉着弟弟跑回杨平安身边,继续他们日常的“黏人”流程。
省机械研究所的嘉奖信和邀请函,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在杨家乃至小小的县城都激起了层层涟漪。
厂领导高度重视,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更是整个县机械厂乃至县里的荣誉。
经过开会讨论,厂里决定大力支持,由技术科的高和平牵头,协调杨平安和顾云轩前往省城参会的事宜,并特批了差旅费用。
整个县城关注的目光,却都聚焦在了县机械厂。
经过长达数月的紧张攻关、反复试验和改进,“东方-1型”轮式拖拉机,终于成功下线,并顺利通过了省机械研究所专家组的验收!
这个消息,如同一阵强劲的东风,瞬间吹遍了县城的每个角落。
正式投产那天,机械厂门口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县里的领导、厂里的工人,还有许多闻讯赶来的群众,将厂区围得水泄不通。
当披挂着大红花的“东方-1型”拖拉机,由厂里最优秀的老师傅驾驶着,轰鸣着从车间里缓缓驶出时,现场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掌声!
这辆拖拉机,相比于当前普遍使用的苏式仿制型号,体积更紧凑,操作更灵活,油耗更低,而功率却丝毫不逊色,尤其适合北方地区的中小地块耕作。
其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让前来观摩的省里专家都连连称赞,直言“看到了我国农机发展的新方向”!
杨平安站在人群中, 看着那台凝聚了他和顾云轩无数个不眠之夜、高和平四处奔走协调、三姐杨秋月挺着孕肚坚持工作的铁牛,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
这不仅仅是第一台拖拉机,更是他真正意义上,利用超越时代的见识,结合当下实际,为这个平行世界带来的第一项实质性改变。
这声轰鸣,如同惊雷,宣告着一个全新的开启。
顾云轩站在他身边,激动得眼圈发红,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用力攥紧了拳头。
高和平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台上接受领导和群众的祝贺,他虽然努力保持着镇定,但那微微颤抖的手和发亮的眼睛,泄露了他内心的澎湃。
“东方-1型”的成功, 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县机械厂的急剧扩张。
订单如雪片般从周边市县,甚至外省飞来。厂里迅速扩大了生产车间,招收了大量新工人,生产线日夜不停地运转。
原本一个在省内排不上号的小厂,一跃成为了地区乃至省内的明星企业,重点扶持对象。
高和平凭借在此项目中的卓越组织和领导能力,被正式任命为副厂长,主管生产技术。
顾云轩这个年轻的“土专家”,被特批进入技术科,成为了最年轻的技术员,专门负责“东方-1型”的技术支持和后续改进。
王十一看杨平安的眼神,已经不仅仅是佩服,简直带上了点“看非人类”的敬畏。
“平安……你实话告诉我,你脑子里到底还装了多少东西?”王十一围着杨平安转了两圈,啧啧称奇,
“打猎、做饭、抓特务、现在连拖拉机都能造了!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
杨平安只是笑了笑,递给他一个刚摘下来的桃:“尝尝,今年的桃特别甜。”
王若雪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在自家哥哥的“逼问”下依旧从容不迫的杨平安,她知道,
这个少年,如同那台命名为“东方-1”的拖拉机一样,正在驶向一个她几乎无法想象的广阔天地。
而她,只想默默地注视着,追随着他的光芒。
院子里,安安和军军正在为最后一个红透的桃子该归谁而进行着“友好”的协商,主要是安安在讲道理,军军在耍赖。
知道杨平安要去省城的王十一兄妹,就提前回了家。
王家客厅内,王师长看着面前一双在杨平安家玩的忘记回家的儿女,神色严肃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和无奈。
“杨平安那孩子,要去省城参加机械研讨会了?”他沉声问道。
“是啊,爸!省里来的信,千真万确!”王十一兴奋地比划着,“您没看见,顾云轩那小子跑来报信时激动的那样!平安他居然还能搞这个!真是太神了!”
王师长没有理会儿子的激动,目光转向安静的女儿:“若雪,你怎么看?”
王若雪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坚定:“爸爸,平安哥他很厉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厉害。他值得这样的机会。”
王师长点了点头,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我原本想着,这孩子是个当兵的好苗子,沉稳、果敢、有脑子,将来在部队肯定有出息。
甚至想着,等他再大点,可以特招他进来,重点培养。” 他顿了顿,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可现在看,是我想窄了。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他这条路,或许走得更宽。”
他看向王十一和王若雪,语气郑重起来:“十一,若雪,你们和杨平安交好,这很好。
这孩子重情义,有能力,眼光也长远。这份情谊,你们要维系好。但记住,不要试图去干涉或者主导他的选择。
他自己的路,让他自己走。”
王十一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王若雪却听明白了父亲话里的深意,她轻轻“嗯”了一声,心里有些微妙的失落,但更多的是对杨平安未来的期待。
杨家小院内,杨平安除了准备去省城的正事以外,家里的“小麻烦”也得安抚。
安安和军军似乎感觉到舅舅要出远门,虽然只是几天,也变得格外“警觉”和黏人。
杨平安在灯下整理资料时,两个小家伙就一左一右趴在他腿边,也不闹,就是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他,仿佛在无声地控诉。
“舅舅,你要去很远的地方吗?”安安小声问。
“啾啾,不走。”军军直接把小脑袋枕在杨平安的腿上。
杨平安心里一软,放下笔,将两个小家伙抱到膝盖上,
耐心解释:“舅舅只是去省城几天,开个会,很快就回来。回来给安安带图画书,给军军带好玩的,好不好?”
“拉钩!”安安伸出小手指。
“钩钩!”军军也赶紧伸出胖乎乎的手指。杨平安笑着和他们拉了钩,做了保证,两个小家伙才勉强安心。
傍晚,高家小楼里飘着饭菜的香气。高厂长难得准时下班,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笑容,连脚步都比往日轻快几分。
他脱下外套,没像往常一样先看报纸,而是径直走到厨房门口,对着正在忙碌的妻子赵玉梅扬了扬手里的文件。
“玉梅,好消息!部里的正式批文下来了,咱们厂的‘东方-1型’被列为重点推广产品,明年开春的订单已经排满了!”高志远的声音洪亮,透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赵玉梅擦了擦手,脸上也露出笑容:“是吗?那可真是天大的喜事!这下厂里可算是彻底翻身了。”
“何止是翻身!”高志远走到沙发边坐下,端起妻子递过来的茶水,感慨道,“这次啊,多亏了和平那个小舅子杨平安,
你是没看见,部里来的领导,对着咱们那‘东方-1’赞不绝口,说设计理念超前,解决了大问题!他们这次,算是立下大功了!”
他抿了口茶,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赞许和一丝庆幸:“我现在想想,和平这小子,别的本事不说,
这看人的眼光,是真毒!当初死活要娶秋月,我还觉得他年轻气盛,现在看来,他是给自己找了个真正的贤内助,也给咱们高家,请回来一尊福星啊!”
赵玉梅脸上的笑容微微凝滞了一下,随即又强自展开,附和道:“是…是啊,秋月那孩子,是挺好的,文文静静,也能干。”
她走到丈夫旁边的沙发坐下,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高志远没有察觉妻子的异样,依旧沉浸在喜悦和对未来的展望中:
“你想想,秋月自己,踏实肯干,技术扎实,这次项目里没少出力。
她那个弟弟杨平安,更是个不得了的人物!小小年纪,这眼光、这头脑…我看将来成就不可限量!有这样一个妻弟帮衬,和平以后的路,能走得不顺吗?”
他越说越觉得儿子这婚结得值。
这番话,像一根细针,扎在赵玉梅的心上。丈夫每夸一句,都让她想起自己当初对杨秋月,乃至对整个杨家的轻视和反对。
要不是儿子高和平态度坚决,甚至不惜与她发生争吵,加上当时娘家那边正好出了点状况让她底气不足,这桩婚事恐怕真的就黄了。
现在回想起来,赵玉梅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她当初看不起的“穷亲戚”,
如今却成了儿子事业起飞的关键助力,成了丈夫口中交口称赞的“福星”。
“玉梅,你怎么了?”高厂长终于注意到妻子脸色不太对劲。
赵玉梅慌忙低下头,掩饰性地整理了一下并不凌乱的茶几:“没…没什么,就是替厂里高兴。”
她顿了顿,“以前…以前是我眼光浅,没看出秋月这孩子的好…差点…差点误了和平的幸福。”
高志远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妻子话里的意思。他叹了口气,拍了拍妻子的手背:“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好在和平自己有主见,秋月也是个大气的孩子,没跟你计较。以后啊,你对秋月好点,比什么都强。咱们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比什么都重要。”
赵玉梅点了点头,开口说:“志远,眼看秋月年底就生了,她娘家母亲要照顾一大家子,怕是忙不过来。
我想着…等孩子生了,我提前办内退,把他们小两口接回来,帮着带孩子,也让秋月能好好休息,早点恢复身体回厂里工作。你看怎么样?”
高志远有些意外地看着妻子,随即欣慰地笑了:
“好啊!你能这么想就太好了!这才像个当奶奶、当婆婆的样子嘛!和平和秋月知道了,肯定高兴。”
喜欢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