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时,博物馆的留言本上,出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是一位来自海南的老人,用毛笔写的信,字里行间满是对88狙的牵挂:“我是一名退伍老兵,当年在新疆服役,听过88狙的传说。如今我老了,走不动了,想请你们给我讲讲,老枪还好吗?边境线的格桑花,还开吗?”
小艾克拜尔看着这封信,心里泛起了涟漪。他想起爷爷说过,当年巡展时,有很多老兵都对88狙念念不忘——他们把青春留在了新疆,把牵挂,也留在了这片土地。
他决定,给这位老人,也给所有牵挂88狙的老兵,写一封“跨越山海的回信”。
回信的那天,小艾克拜尔特意穿上了爷爷留下的讲解服,站在88狙的展柜旁,打开了视频录制。镜头里,展柜里的老枪温润依旧,水晶罐里的花瓣泛着淡粉,墙上的哨所花田照片鲜活明亮。
“爷爷您好,我是88狙的第三代守护者小艾克拜尔。”小艾克拜尔对着镜头,声音温和而坚定,“您问老枪还好吗?它很好。每天都有很多人来看它,用体温焐着玻璃,就像当年您和战友们焐着它一样。枪托上的三道痕,还是那么清晰——陈峰前辈的冻痕,麦麦提前辈的疤,祖丽皮亚奶奶的花根印,都在,都亮着。”
他拿着镜头,慢慢扫过展柜周围:“您看,这是来自红其拉甫哨所的格桑花照片,战士们种的花,开得比当年还艳;这是新兵连的模型,每一把都刻着您熟悉的痕;这是陈峰前辈的日记,里面写的‘守好每一寸土’,现在的战士们,还在照着做。”
“您问边境线的格桑花还开吗?开,开得满山满谷都是。从喀拉库勒湖到冰达坂,从红其拉甫到神仙湾,到处都是‘枪魂花田’。战士们说,花开的时候,就像您和前辈们,在看着他们站岗。”
视频的最后,小艾克拜尔把镜头对准了展柜里的老枪,对着镜头深深鞠了一躬:“爷爷,还有所有牵挂88狙的老兵们,请放心。老枪还在,枪魂还在,我们还在。你们当年守护的土地,现在很好;你们当年的信念,现在还在传承;你们当年的青春,现在,正开在格桑花里,刻在枪托的年轮里,活在每一个守护者的心里。”
他把这段视频,连同老人的来信,一起贴在了博物馆的“时空角落”。很快,这段“回信”在网上传开了。无数老兵留言:“看到老枪好好的,我就放心了。”“当年我也在红其拉甫站过岗,现在看到花田,就像回到了当年。”“孩子,好好守着老枪,我们的青春,就交给你了。”
一个月后,小艾克拜尔收到了一个来自海南的包裹——是那位老人寄来的,里面装着一枚褪色的领章,还有一张老照片。照片上,年轻的老人穿着军装,站在雪山旁,手里握着一把步枪,笑容灿烂。
“孩子,这领章是我当年在新疆服役时戴的,照片是我在红其拉甫拍的。”老人在附信里写道,“把它们放在老枪旁,就当我又回到了新疆,回到了当年的岗位,陪着老枪,陪着你们,一起守着这片土地。”
小艾克拜尔把领章和照片,放在了陈峰日记的旁边。展柜里的老枪,仿佛也感受到了这份跨越山海的牵挂,枪托的包浆,在阳光下泛着愈发温暖的光。
他知道,这封“回信”,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它让远方的牵挂,有了归宿;让逝去的青春,有了回响;让雪岭枪魂的故事,跨越山海,连接起了过去与现在,老兵与新兵,每一个心怀祖国的人。
而这把老枪,会继续躺在展柜里,听着一封封来自远方的信,看着一片片来自哨所的花田照片,感受着一代代人的体温——它的年轮,会在这些牵挂与守护里,永远新鲜,永远年轻。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雪岭枪魂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