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后的博物馆,多了几分生机。展厅里,张明远正拿着一张卷得泛黄的老地图,给“戍边故事小队”的孩子们讲解当年的巡逻路线。这张地图是他整理旧物时翻出来的,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巡逻点,还有一些用铅笔写的小字,是当年记录的路况和注意事项。
“你们看,这处标记‘鹰嘴崖’的地方,当年是最难走的路段。”张明远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点,“崖壁陡峭,下面就是深谷,每次巡逻到这里,都要手脚并用爬过去,陈峰总走在最前面,拉着我们一个个过。有一次,我的鞋带松了,差点滑下去,是陈峰一把抓住我的胳膊,把我拉了上来。”
孩子们凑在地图前,睁大眼睛看着。小木拉提指着地图上一片画着“小花”的区域,问:“张爷爷,这里为什么画小花啊?”
“这里就是咱们现在的格桑花田。”张明远笑了,“当年这里是一片荒地,我们巡逻到这里时,总说要是能种点花就好了。陈峰说,等退休了,就来这里种花,让边境线变漂亮。后来,我们真的种上了格桑花,他的愿望实现了。”
小艾克拜尔看着地图,心里有了个想法:“爷爷们,咱们不如带着这张老地图,重走一次当年的巡逻路线?让孩子们对照地图,看看现在的边境线和当年比,有了哪些变化,也听听每一个巡逻点背后的故事。”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赞同。王建国特意找来了现代的边境线地图,和老地图放在一起对比;刘志强则准备了望远镜、指南针,还有给孩子们的小背包,里面装着水和零食。
出发那天,天气格外好。队伍沿着老地图上的路线出发,张明远手里拿着老地图,时不时停下来,对照着周围的景色,回忆当年的情景。“你们看,前面那片树林,当年还是一片戈壁滩,后来咱们和牧民一起种树,才有了现在的样子。”
走到“鹰嘴崖”时,孩子们都惊呆了——现在的鹰嘴崖,已经修了一条狭窄的栈道,虽然依旧陡峭,却比当年安全多了。“张爷爷,当年你们真的是爬过去的吗?”古丽娜扎看着栈道下面的深谷,有点害怕地问。
“是啊。”张明远点点头,“那时候没有栈道,只能踩着崖壁上的石头爬。有一次下大雨,石头湿滑,陈峰为了保护新兵,膝盖磕在石头上,流了好多血,却笑着说‘没事,皮外伤’。”
刘志强指着栈道旁的一块石碑,说:“后来,政府为了方便巡逻和牧民放牧,修了这条栈道,还立了这块碑,上面写着‘戍边路,军民情’。现在走在这里,安全多了,但咱们不能忘了当年的艰难,更不能忘了陈峰他们当年的付出。”
孩子们沿着栈道慢慢走,手里紧紧抓着栏杆,心里却对老兵们充满了敬佩。阿卜杜热合曼说:“爷爷们当年太勇敢了,我们现在走这么安全的路,更要记住你们的故事。”
队伍走到当年的“三号巡逻点”——现在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小型的边境监测站,有工作人员常年驻守。监测站的工作人员看到他们,热情地迎了上来:“张大爷、王大爷、刘大爷,你们来啦!快进来歇歇。”
走进监测站,孩子们都好奇地打量着里面的设备:高清摄像头、卫星电话、电子地图……和老地图上的手写标注截然不同。“这些设备能监测到边境线的情况吗?”小木拉提问。
“当然能。”工作人员笑着说,“通过高清摄像头,我们能实时看到界碑周围的情况;卫星电话能随时和外界联系;电子地图上能精准标注每一个巡逻点,比当年的老地图方便多了。现在的戍边,不仅有咱们的脚步,还有科技的助力。”
张明远看着这些设备,眼里满是感慨:“当年我们巡逻,全靠两条腿和一张老地图,遇到天气不好,连方向都辨不清。现在有了这些好东西,守边境更省心、更安全了,陈峰要是能看到,肯定会特别高兴。”
在监测站休息时,工作人员给孩子们讲了现在的戍边故事:有一次,通过摄像头发现有牧民的羊群误入边境线,他们立刻联系巡逻队,及时把羊群引了回来;还有一次,通过电子地图规划路线,成功避开了暴雨引发的泥石流……这些新故事,让孩子们对戍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离开监测站,队伍继续往前走,来到了老地图上标注的“补给点”——当年这里只有一口水井和一间破旧的土房,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牧民定居点,有好几户牧民在这里生活,牛羊满圈,炊烟袅袅。
遇到定居点的牧民大叔,他笑着打招呼:“张老哥,又带孩子们来走巡逻路啊?现在日子好了,咱们定居在这里,也能帮着守边境,看到陌生人就及时报告。”
“好啊,好啊。”张明远高兴地说,“当年咱们巡逻到这里,只能喝口井水,啃块干馕,现在你们定居在这里,这里就成了真正的‘补给点’,有热饭吃,有热水喝。”
牧民大叔给大家端来奶茶和馕,孩子们一边吃,一边听大叔讲现在的生活:“现在政策好,政府帮我们盖了房子,修了路,还教我们科学放牧,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守着这片土地,既放牧,又护边,日子踏实着呢。”
夕阳西下时,队伍往回走。张明远拿着老地图,王建国拿着现代地图,两张地图放在一起,新旧对比,满是岁月的痕迹与时代的进步。孩子们手里拿着自己画的简易地图,上面标注着今天走过的巡逻点,还有听到的故事。
“爷爷们,今天我知道了,老地图里藏着你们的青春和艰难,新地图里装着我们的幸福和责任。”小木拉提说。
“说得好。”张明远摸了摸他的头,“老地图是历史,提醒我们不能忘本;新地图是未来,等着你们去守护。不管地图怎么变,守护家园的初心不能变,戍边的精神不能变。”
回到博物馆,小艾克拜尔把老地图装裱起来,和现代地图一起挂在展厅里,旁边还贴了一张说明:“一张老地图,记录着戍边人的足迹与坚守;一张新地图,承载着新时代的守护与希望。从老地图到新地图,变的是岁月与环境,不变的是对家国的热爱与传承。”
孩子们则把自己画的地图,贴在老地图和现代地图的旁边,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地图墙”。游客们来参观时,都会停下脚步,听孩子们讲解地图里的故事——老地图里的爬崖往事,新地图里的科技戍边,还有孩子们心里的守护愿望。
小艾克拜尔看着这面“地图墙”,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老地图里的故事没有结束,新地图里的故事正在书写,而这些孩子,就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他们会带着老地图里的坚守,在新地图上,写出更动人的戍边新故事。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雪岭枪魂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