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斑驳地洒在脸上。林淼几乎是惊醒的,第一时间就去摸自己的胸口,昨夜那奇异的灼热感已经消失无踪。他解开睡衣扣子,凑到镜前仔细查看。
那块浅绿色的五边形印记依然清晰地印在左胸心脏上方,颜色似乎比昨夜更深了一些,轮廓也更为稳定,不再闪烁。他小心翼翼地用指尖触碰,触感平滑,与周围皮肤的温度、质地毫无二致,仿佛那只是一个天生的胎记,而非昨夜突然出现的异物。
“不是梦,也不像色素沉积,不会是什么突发疾病吧?”他喃喃自语,既庆幸那令人不安的灼热感消失了,又对这无法解释的印记略微感到困惑与一丝隐忧。
洗漱完毕,他换上一身便于活动的便装,看了一眼包扎着纱布的左手食指,疼痛已经减轻,但依旧提醒着他昨日的狼狈。他决定还是按计划先去医院拍片子,然后去换个药,看下什么时候拆线。
镇医院的胸外科门诊人不多,他很快就被叫号。接待他的是一位中年男医生,态度和蔼。林淼平静地描述,说自己发现胸口突然多了个不明原因的印记,担心是皮下有什么问题,想拍个x光片看看。
医生仔细检查了一下他胸口的印记,用手按压、触摸,同样面露疑惑:“确实很奇怪,看起来不像色素沉着,也不像血管问题……触感完全正常。拍个片子看看也好,求个心安。”
缴费、排队、进入放射科。冰凉的x光机板贴上胸口,在技师的指令下屏住呼吸。几分钟后,他就在医生办公室的电脑屏幕上看到了自己的胸部x光片。
骨骼清晰,心肺轮廓正常,没有任何不该存在的阴影或高密度异物。
“你看,没什么问题。”医生指着片子,“肺部很干净,骨骼也没有异常。这个印记……从片子上看,完全是在皮肤层面的表现,皮下和深层组织没有任何对应物。或许只是某种暂时性的皮肤反应,比如过敏或者轻微的炎症,你先观察几天,如果不变大或者没有其他不适,应该就不用太担心。”
林淼道了谢,拿着诊断报告走出诊室,心里的疑惑却丝毫未减。x光看不出问题?那这印记到底是怎么来的?那枚玉佩难道真的化成了这印记?这完全违背了物理常识。
“总不能是什么滴血认主、融入身体的法器吧……哈哈。”他自嘲地笑了笑,被自己这荒诞的念头逗乐了,但笑容很快消失在嘴角,因为昨夜那真实的触感和视觉冲击,让他的猜想似乎成了唯一勉强能解释得通的可能——尽管这本身就更令人难以置信。
他稍显轻松地快步走到停车场,坐进驾驶座。习惯性地,他拧开了车载电台,发动汽车,驶入了回郊区的路。
电台里正在播放早间新闻,主持人用字正腔圆的声音播报着国际时事和社会新闻。一则简讯吸引了林淼的注意力:
“……本台最新消息,国家天文台梓津山天文站于昨日晚间公布,其位于西北地区的先进射电巡天望远镜阵列,在近日的例行巡天观测中,成功捕捉并确认了一颗新的长周期彗星。据初步计算,该彗星正沿着一个高度椭圆的轨道驶入内太阳系,预计将在未来数月内持续增亮,天文爱好者有望通过小型望远镜观测到它的身影。这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巡天望远镜系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彗星?
林淼握着方向盘的手骤然收紧。
射电望远镜捕捉到的?新彗星?驶入内太阳系?
他立刻调大了音量,屏息凝神地听完这则短讯,但新闻对细节只是一语带过,没有提供更多细节,但有一条带着长长的尾迹由系外而来这个特点,似乎指的就是林淼发现的流浪行星,因为目前只有这一颗天体是呈现出如此特点。
“彗星?怎么会是彗星?”他眉头紧锁,喃喃自语,“我模拟计算的明明是一颗固态的、高密度的流浪行星!它的光谱特征和移动轨迹根本不像彗星啊!难道是官方搞错了?还是……我弄错了?”
官方机构的发现,无疑具有更高的权威性。难道自己那些业余的观测和AI模拟,真的在某个关键环节出了重大纰漏,把一颗拖着长长彗尾的冰质天体,误判成了致命的流浪行星?
这个念头让他感到一阵略带期待的庆幸,如果真是这样,那之前所有的恐惧和焦虑岂不都成了笑话?但紧接着,一种更深的不安又浮现出来:万一官方是错的呢?或者,万一他们公布的信息并非全部?
带着这种矛盾重重的心情,他一路疾驰回家。胸口那莫名的印记都暂时被抛到了脑后。
一进家门,他甚至顾不上喝口水,立刻快步冲上阁楼。电脑还保持着休眠状态,他唤醒屏幕,直接打开了那个存储着所有原始观测数据和高清星图的文件夹。这些数据来自他架设在阁楼小型观测台的那台专业级天文望远镜和巡天相机。
为了确保计算万无一失,他决定启动最强验证流程。他将存有最近几个tb数据的超大容量固态硬盘阵列全部连接上主机,运行了自己编写的那个复杂的AI分析模型,输入了所有原始数据,并开启了模型的“深度思考”终极模式。这个模式会调动所有计算资源,进行数以亿万次计的迭代模拟和比对,综合考虑所有已知的天体力学模型、引力扰动、光谱分析、亮度变化曲线,甚至模拟不同成分天体的可能表现。
“开始深度分析。”他点击了确认按钮。
进度条开始缓慢爬升,预计需要数小时。庞大的数据流在机箱内奔腾,发出轻微的嗡鸣声。
等待的过程令人焦灼。他坐立不安,正想找点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手机突然“叮咚”了几声,提示有新的短信。
他拿起手机一看,是几条快递取件通知短信,发自小区的快递驿站。他这才想起来,大概三四天前,他晚上无聊刷着天文论坛和生存狂贴吧时,看到有人晒自家储备的应急物资和货架,当时不知怎的,心里一动,也觉得有必要未雨绸缪一下——哪怕只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或者短期社会运行停滞。于是顺手就在网上下单了几个重型仓储货架,打算放在阁楼旁边的储物室里,方便分类存放一些杂物和可能的储备物资。
没想到物流这么快就到了。
他看了看电脑屏幕上缓慢移动的进度条,决定先去把货架取回来。于是打电话给驿站,确认货物已到站且体积重量较大后,支付了一笔上门费用,请驿站工作人员帮忙送货到家。
不到半小时,门铃就响了。打开门,两个快递小哥抬着几个沉重的大纸箱,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
“老板,你这买的啥呀?重型货架?家里用得上这个?”一个小哥一边费力地把箱子搬进门厅,一边擦着汗好奇地问。
林淼笑了笑,早已想好了说辞:“哦,闲着没事养了不少花花草草,还有不少工具杂物,堆得乱七八糟,弄几个货架归置一下,看着整齐点。”
“哦哦,搞园艺啊!那是得弄结实点的架子。”小哥恍然大悟,也没多疑,收了运费单后就离开了。
送走快递员,林淼看着地上这几个大箱子,深吸一口气,开始动手组装。好在这些货架都是模块化设计,配件齐全,他又是那种动手能力很强的人,虽然左手受伤有些不便,但靠着右手和工具辅助,还是赶在中午前,将几个高大的金属货架在储物室里稳稳地立在了阁楼储物间。
看着眼前整齐排列的崭新货架,灰黑色的金属框架散发着冷硬的光泽,林淼心里莫名地产生了一种踏实感。空荡荡的层板仿佛在等待着被填满。他盘算着:“该买点什么东西来囤囤呢?饮用水是必须的,耐储存的食物、药品、电池、应急工具……”
正当他琢磨着要列个采购清单时,阁楼上的电脑发出了“滴滴滴”的清脆提示音——深度分析计算完成了!
他立刻丢下手中的安装工具,几步跨回电脑前,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深吸一口气,他点开了生成完毕的最终分析报告。
屏幕上的数据瀑布般流泻而下,复杂的图表和曲线再次呈现。他目光急切地扫过关键参数:轨道模拟结果、引力交互模型、光谱特性分析、质量密度估算……
几分钟后,他缓缓靠倒在椅背上,脸上没有任何释然的表情,反而变得更加凝重。
AI模型经过对全部原始数据最严苛的深度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与他之前的结果保持高度一致,甚至更为精确和肯定!
那绝不是什么冰质彗星!
数据显示,目标天体的核心密度极高,反射率特征与已知的彗核或冰矮星截然不同,更接近类地行星的金属硅酸盐特征。其运行轨迹在受到木星引力弹弓效应后的变化模式,也完全符合一个高质量天体的动力学表现。模拟再次确认,它将以极高的速度掠过距离蓝星约三百万公里的近地点,其巨大的引力将对蓝星-玥球系统造成灾难性的、不可逆的轨道扰动。
官方公布的“彗星”说法,与他的分析结果根本对不上!
为什么?是官方机构出现了误判?还是……他们基于某些原因,暂时向公众隐瞒了部分真相,选择了用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发现一颗新彗星)来公布这个发现,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如果连官方都选择谨慎处理,那他这个毫无官方背景、甚至有过“学术争议”前科的小医生,如果跳出来大声疾呼“世界末日”,下场会是什么?被当成疯子?被质疑动机?甚至可能因为“散布恐慌谣言”而惹上麻烦?
他想起读博期间那次不愉快的“学术举报”经历,仅仅是因为质疑了一位权威教授论文中的数据造假抄袭,就差点让自己无法在学术圈立足。那次教训太深刻了。
沉默了很久,他轻松地摇了摇头。
“不能说出来……”他低声告诉自己,“至少现在绝对不能。没有确凿的、无可辩驳的、并且能被普通大众理解的证据之前,说出来只会引火烧身,甚至可能被打上‘危言耸听’的标签,到时候真有事发生,反而没人会信了。”
当前最理智的做法,或许是保持沉默,自己暗中准备。官方或许有更全面的计划和考量,而他,首先要确保的是自己能在这场潜在的巨大危机中生存下来。
目光再次落在那排空荡荡的货架上,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
他坐到书桌前,拿出纸笔,开始快速列清单。医生的职业习惯让他条理清晰,而长期书写病历练就的“飞体字”此刻派上了用场,笔走龙蛇,除了他自己,恐怕没人能看懂这些狂放的笔迹背后具体是什么。
“饮用水……大容量净水设备、净水片、瓶装水、储水桶……”
“食物……高强度压缩干粮、大米、面粉、罐头、真空包装肉类、冻干蔬菜水果、巧克力、盐、糖、油……”
“药品……抗生素、止痛药、麻醉药、消毒水、止血带、缝合针线、纱布、碘伏、各种慢性病常用药、维生素片……”
“工具……多功能刀、斧头、锯子、打火机、镁棒、手摇发电手电筒、大容量充电宝、太阳能充电板、收音机……”
“其他……保暖衣物、帐篷、睡袋、绳索、防护口罩、手套、消毒液、种子……”
清单越列越长,越来越详细。他完全沉浸在这种务实的规划中。
写完最后一笔,他放下笔,看着这张写满了“天书”的清单,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这些物资,如果真能准备齐全,足以让他在失去社会供给的情况下支撑很长一段时间。
“要是真像玄幻小说里写的那样,有个储物戒指就好了……”他忍不住异想天开地感叹了一句,“这么多东西,到时候真要跑路,怎么带得走啊?难道要提前找个偏僻的地方弄个安全屋?”
这个念头让他自己都觉得有些好笑,却又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奈和现实考量。
他收好清单,决定先从最容易储存和购买的开始,逐步囤积。打开购物网站,首先搜索起压缩干粮和大型储水桶来。
阁楼里很安静,只有电脑主机硬盘指示灯在规律的闪烁,和窗外偶尔传来的车辆声。巨大的金属货架沉默地伫立在旁边的储物室里,反射着冰冷的光。
喜欢冰冻星球之寒奥纪元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冰冻星球之寒奥纪元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