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受敌,桃源村的气氛如同绷紧的弓弦。
但陈飞在紧急会议上的沉着部署,像是一只稳定的大手,牢牢握住了弓身,让箭头依旧指向正确的方向。
邀请真实用户和认养人参观的“桃源溯源”活动,在苏小倩的精心策划下迅速成行。
来自天南地北的二十多位网友,怀着好奇、求证甚至些许质疑的心情来到了桃源村。
当他们亲眼看到永昌爷如何像对待孩子一样侍弄那些作物,看到堆肥场里自然发酵的气息(而非想象中的臭味),看到“彩虹梨”苗木在科研记录本旁茁壮成长,看到村民脸上质朴而真诚的笑容时,所有的疑虑都在阳光下冰雪消融。
他们挽起裤脚,体验除草施肥;
他们围着灶台,品尝最新鲜的食材;
他们拉着村民,听他们讲述“桃源记”成立前后的变化。
这些鲜活的体验、真实的感受,通过他们的镜头和文字,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了强大的、自发的正面声浪。
那些精心编织的谣言,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许多参与者的反馈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这里和文章里说的完全不一样!”“我感受到的是真诚,不是套路。”
与此同时,受邀前来的省农业大学一位退休的老教授,以及一位在微博上以“毒舌”和“客观”着称的食品安全博主,在桃源村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独立考察。
老教授戴着老花镜,仔细查看了土壤、水源,询问了病虫害防治的细节,对桃源村坚持生态循环、减少化学投入的做法赞不绝口,临走前公开表示:“桃源村的模式,或许产量不是最高的,但他们对土地的尊重、对产品品质的追求,体现了农业的本真价值,是对过度追求资本回报和化学农业的一种有益反思。”
那位博主则用他一贯犀利的文笔,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结论是:“‘桃源记’或许不完美,但它的‘人设’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上,比那些只会玩弄概念、背后却干着龌龊勾当的资本真诚一万倍。”
这两篇重量级的第三方证言,如同定海神针,彻底扭转了舆论风向。之前那些喧嚣的质疑声,迅速被支持的声音淹没。
一周后,县里的检查组如期而至。带队的是农业局一位神色严肃的科长。
检查过程近乎苛刻,从生产记录档案到农药化肥仓库(虽然几乎空着),从财务流水到村民的用工合同,甚至抽查了部分产品的检测报告。
陈飞和苏小倩全程陪同,有问必答,提供了所有能提供的材料。
三天后,检查结束。
那位科长在反馈会上,脸上严肃的表情缓和了不少,最终的评价是:“‘桃源记’在规范化生产、质量安全把控、尤其是生态环保方面,做得相当不错,甚至可以说走在了前列。希望你们继续保持。”
散会后,他私下对陈飞语重心长地补充了一句:“小伙子,你们做得确实很好。有些来自外面的压力……顶住就行,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
第一轮风暴,似乎被艰难地、却又无比漂亮地顶住了。
村民们的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士气大振。
然而,陈飞心底的弦却绷得更紧。他了解魏东明,这样的人,绝不会因为一次受挫就轻易放弃。
果然,真正的致命打击,以一种他预料到却仍感到窒息的方式降临。“乡味”平台的创始人兼cEo张哲,那位一直欣赏并力排众议支持“桃源记”的年轻企业家,给陈飞打来了一个语气沉重的电话。
“陈飞,出事了。”张哲的声音里充满了疲惫和无奈,“公司最大的机构股东,刚刚联合了几个小股东,给我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平台必须在一个月内,要么终止与‘桃源记’的独家战略合作,并大幅降低其在首页和搜索页的推荐权重,要么……他们就会联合撤资。没有他们的资金,‘乡味’的b轮融资就等于失败了,平台很可能撑不下去。”
陈飞的心猛地一沉,仿佛坠入了冰窟。“乡味”是“桃源记”目前无可替代的生命线,超过七成的销售额和几乎所有的“梦想认养”订单都来自这里。
一旦失去,不仅仅是销量锐减、现金流断裂那么简单,更是与数十万忠实用户失去了最直接的连接渠道。
“是魏东明?”陈飞问,声音有些干涩,虽然答案不言自明。
“除了他,谁有这么大的能量和决心?”张哲苦笑,“他控股的那家‘东晟资本’,是‘乡味’b轮最大的潜在领投方,现在用撤资来威胁。我尽力周旋了,试图让他们理解‘桃源记’的价值,但他们态度极其强硬,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对不起,陈飞,我……”
陈飞沉默了几秒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理解张哲的处境,作为创始人,必须对平台的存续和几百名员工负责。
“张总,别这么说。这两年,非常感谢你和‘乡味’平台对我们的支持。我理解你的决定,也尊重商业规则。”
挂断电话,陈飞独自在办公室里坐了许久,窗外是桃源村宁静的夜色,但他内心却翻涌着惊涛骇浪。
魏东明这是要彻底断掉他的“粮道”,将他逼入绝境。
失去了“乡味”这个主阵地,“桃源记”就像被拔掉了输氧管的病人,生存都成问题。
难道真的没有路可走了吗?接受魏东明的条件?
不,那等于将桃源村的灵魂拱手相让。另找一个类似的大平台?
且不说时间来不及,谁能保证不会成为下一个“乡味”?
深夜,陈飞毫无睡意,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反复查看“桃源记”的用户数据、订单记录和社区留言。
他试图从这些冰冷的数据和温暖的文字中,寻找一线生机。
忽然,一条几个月前、来自西南某偏远地区用户的留言,再次映入他的眼帘。
那用户除了表达对产品的喜爱,也抱怨说“乡味”平台的物流到他们那里总是很慢,包装费用也偏高,希望能有更便捷实惠的购买方式。
一个之前模糊的念头,在这一刻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变得清晰无比!
为什么一定要依附于别人搭建的平台?为什么不能自己建立一个,更直接、更灵活、更能完整传递“桃源记”价值理念的渠道?
一个大胆得近乎疯狂的计划在他心中迅速成型——建立“桃源记”自己的线上会员社区和直售系统!
它不仅仅是一个销售商品的网站或App,而应该是一个集产品展示、农耕文化传播、农事体验直播、用户互动交流、产地直接发货于一体的、拥有共同价值观的社群!
这个想法让他瞬间热血沸腾。这不仅仅是应对危机的权宜之计,这更是实现他“把根留下”、构建真正属于桃源村自身商业生态的关键一步!
绕过所有中间环节,直接连接土地与餐桌,建立基于深度信任和共同价值的、牢固的用户关系!
他立刻将苏小倩、永昌爷等核心成员从睡梦中叫醒,召开了紧急会议。
当陈飞将这个被命名为“归农计划”的构想和盘托出时,所有人都被其庞大和挑战性惊呆了。
自建渠道,意味着巨大的技术投入、运营成本、流量获取难题,这无异于在巨鳄环伺的河流中,自己动手挖一条新的水道。
但经过彻夜的激烈讨论和推演,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或许是绝境中唯一的生机,甚至可能是一条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真正自主的赛道!
“我们需要一个名字,既能代表我们的核心理念,又能吸引那些向往田园、注重生活品质的用户。”苏小倩虽然疲惫,但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陈飞看着窗外,天际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晨曦微露,照亮了村庄的轮廓。他缓缓说道:“就叫‘归农’吧。回归土地,回归农本,回归生活最初的善意和简单。”
喜欢想在风口起飞的猪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想在风口起飞的猪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