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加林从家里出来,一路朝着大队部走去,心里装着和杨东山敲定合同的事儿,脚步不自觉加快。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斑驳陆离,仿佛在为他的新事业铺上一层金色的希望。
到了大队部,柳加林看到杨东山正对着电话听筒讲话,神色专注。杨东山的余光瞥见他进来,抬手摆了一下,示意他先坐下稍等片刻,等电话打完再谈正事。
柳加林轻手轻脚地走到旁边一张椅子前,缓缓坐下,安静又耐心地等待着。他的目光在屋内四处游移,墙上贴着的一些通知和标语,还有那台略显陈旧的电话机,都没能让他分散太多注意力。他的心思全在即将要商议的合同上。
过了好一会儿,杨东山终于结束通话,将听筒稳稳搁回机子上,转头看向柳加林,脸上带着几分笑意:“加林,你来得正好,我还正想找你呢。咱就把合同的事儿给定下来。这合同里有些条款得仔细琢磨商量,我先拟了一份初稿,你拿过去看看。”说着,便从桌上一叠文件里抽出一份递给柳加林。
柳加林双手接过合同,目光迅速扫向封面,上面写着“施工合同”四个大字。紧接着,他逐字逐句往下看:
施工合同
发包方:洋田大队 代表:杨东山
承包方:洋田大队建筑施工队 代表:柳加林
项目目的:为建设好洋田大队中心仓库,用于储存粮食和其他物资,满足大队日常物资存储需求,提高物资管理效率。双方经充分沟通、协商一致,达成以下协议:
第一条:仓库建筑面积明确为120平方米,采用砖瓦结构建造。砖瓦结构坚固耐用,能有效抵御自然环境侵蚀,适合长期储存物资。施工将采取包工包料形式,承包方负责采购符合质量标准的建筑材料,组织专业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第二条:总投资预算为7200元,最终结算以验收实测面积为准。此预算基于当前市场物价、人工成本以及工程所需材料用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估算得出,确保项目资金合理使用。
第三条:开工时,发包方需预付总投资7200元的30%,即2160元作为启动资金,用于承包方购置前期施工材料、租赁设备等。主体工程完成后,支付总投资的50%,即3600元,助力施工顺利推进。最后20%,即1440元,在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付清,以此保障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第四条:建筑成本方面,材料成本主要涉及砖瓦、木材以及少量水泥、石灰。根据当下物价水平,每平方米建筑成本控制在60元左右。承包方将严格把控材料采购环节,确保材料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第五条:人工费用占总成本的30%,即2160元。施工队将按照行业标准和施工难度,合理分配人工费用,确保施工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体现,保障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柳加林看完后,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思考,心里盘算着这些条款是否合理,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商讨。
沉默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坦诚地看向杨东山,缓缓开口:“东山舅舅,这份合同整体框架挺清晰的,不过有些地方我还得跟您仔细探讨探讨。”
“就说这预付款吧,2160元作为启动资金,要购置前期施工材料、租赁设备,前期的资金压力还是不小的。现在物价波动有点频繁,特别是砖瓦和木材,最近价格都在往上走。我担心这钱可能不太够,要是后续资金衔接不上,很可能影响工期。您看能不能在预付款上再往上提一提,或者咱们商量个更灵活的资金拨付方式,比如按工程进度节点,分批次多给一点,这样能让施工更顺畅。”
“还有这材料成本,虽说目前按每平方米60元估算,但市场价格不稳定,万一施工期间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我这边成本超支可就麻烦了。是不是可以在合同里加个条款,要是材料价格涨幅超过一定比例,咱们双方再协商成本分担的事儿,这样对双方都公平,也能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再讲讲人工费用,2160元看似是按总成本30%算的,但现在施工队里熟练工越来越抢手,工资也在涨。要是施工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还得请更专业的师傅来帮忙,这人工成本很可能超预算。我建议在人工这块,给个适当的弹性空间,不然到时候工人工资发不出来,队伍不好带,工程也得受影响。”
“最后是验收环节,这关系到尾款能不能顺利结清。我觉得咱们得把验收标准写得再详细些,比如砖瓦的质量标准、墙面的平整度误差范围、仓库的防水防潮指标这些,都得白纸黑字定清楚。不然到时候验收说法不一,我这尾款拿不到,后续还有不少收尾工作要做,资金链就断了。东山舅舅,您觉得我说的这些在理不?咱们一起把合同完善完善,这工程才能顺顺当当的。”
杨东山听完柳加林的一番话,手托着下巴,坐在那张有些年头的木椅上,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儿,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农田,缓缓说道:“加林啊,你说的这些,我都听进去了。在咱这70年代,干啥都不容易,尤其是搞工程,资金、材料、人工,样样都是难题。”
他转过身,神色关切地看着柳加林:“这预付款,提高到35%,也就是2520元,确实能帮你缓解些前期的压力。但你也知道,大队的资金也不宽裕,这钱可是从大伙牙缝里挤出来的。你务必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每一笔支出都得有个明白账,到时候给大伙一个交代。”
“材料价格的事儿,你想得长远。就按你说的,涨幅超10%,咱就重新商量分担。不过在这物资紧张的年代,材料不好弄,你可得提前和那些供应商打好关系,确保材料按时按质送到工地。”
提到人工费用,杨东山叹了口气:“现在队里的壮劳力都想多挣点工分,能请到熟练工更是不容易。你说的弹性方案可行,1000元以内你先垫着,超过的部分,大队和你各担一半。但有个前提,必须是工程急需的技术工种,不能随随便便就增加人工成本。”
“验收标准,这是重中之重。我马上安排人去起草一份详细的细则,参考公社里其他仓库的建设标准,结合咱大队的实际需求,把砖瓦的质量、墙面的平整度、防水防潮这些指标都定得死死的。只要你达到标准,尾款一分不少,要是出了岔子,你也得担起责任。”
柳加林听着杨东山的回应,眼眶微微泛红,心中满是感动:“东山舅舅,太感谢您了!您这么支持我,我一定带着大伙没日没夜地干,把这仓库建成咱公社最好的。我也知道,这工程是大队对我的信任,我绝对不会让您和乡亲们失望。”
两人又针对一些细节反复商讨,比如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农忙时节劳动力短缺问题,约定农忙时优先保障社员回家务农,合理调整施工计划;还有工程废料的处理,要求统一堆放,定期清理,避免污染环境。
最终,所有事项达成一致。杨东山叫来文书,根据讨论结果仔细修改合同。柳加林坐在一旁,看着文书笔下的合同一点点完善,心中满是对未来工程的憧憬,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座仓库成为自己的得意之作,为大队的发展添砖加瓦。
柳加林紧紧攥着刚签好的仓库施工合同,告别了杨东山舅舅,脚步轻快地踏出大队部办公室。此刻,暖阳倾洒,像是为他的前路铺上了一层希望的金纱。
他满心欢喜地往家走,心里盘算着施工的下一步计划。前天刚购置的混凝土振动器,已经安置妥当,如今合同在手,接下来便是采购材料和组建施工队伍。这可不简单,得精心筹备,就像组建一支精锐之师,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
正思索间,前方一个身影匆匆而来,定睛一看,原来是刘春英的叔叔刘光华,一副火急火燎赶路的模样。柳加林赶忙打招呼:“光华叔,这么着急,这是要去哪儿啊?”
刘光华脚步不停,抬手抹了把额头的汗,说道:“这不,赶着去吃酒呢!加林啊,听说你要组建建筑施工队,机器都买好了?你看叔这把老骨头,能不能跟着你干?”
柳加林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激动地说:“光华叔,您能来,那可真是太好了!我还正愁找不到合适的人手呢!您在附近几个村的名气那么大,手艺更是没得说。我家那房子,还是您年轻时候帮忙建起来的呢!”
刘光华笑了笑,回忆道:“可不是嘛,那时候你还小,参加建你家房子的时候,也就比你现在小两三岁吧。你那时才三四岁,你爸还在县里工作,有了你之后,才想着把房子盖起来,不然你们一家还住在外公家的旧房子里呢。”
柳加林感慨道:“时光过得真快啊!光华叔,这一晃就二十多年了。”
刘光华点头称是,又问:“加林,我儿子也想跟着你干,你看行不?”
柳加林爽快地答应:“没问题!让他跟着我,您就放心吧!说不定以后我还能帮他介绍个好姑娘呢。”
刘光华一听,笑得合不拢嘴:“他妈也常念叨,要是我儿子能娶个像你家这么能干的媳妇就好了。”
柳加林连忙摆手:“光华叔,您过奖了,您儿子也很优秀。以后咱们一起努力,肯定能把事儿干好!您不是赶着去吃酒吗?先不说了,下次再聊。”
“行嘞!你要是开工,提前说一声,我随叫随到!”刘光华说完,又匆匆赶路去了。
柳加林望着刘光华远去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看来,组建施工队的第一步,已经顺利迈出了,未来可期。
柳加林心里琢磨着,石匠师傅已经确定好了,接下来木匠师傅也得赶紧落实。虽说前两天已经跟杨新民提过这事儿,但还是得再去确认一番。杨新民和他兄弟,无论如何得确保有一个能加入施工队,要是两人都能来,那做事可就方便多了,特别是支模板的时候,正需要这样的帮手。
他一边思索,一边前行,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上屋杨家大屋。杨家大屋门前,矗立着一座独特的八字形土墙大门,造型古朴,在岁月的打磨下散发着别样的韵味。
柳加林径直走进大门,只见里面有里外两个天井,天井四周的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透着一股静谧的气息。顺着天井一直往前走,便能直达最里面的众厅堂。这众厅堂是杨家的公共产业,平日里,村里的红白喜事都在此操办,承载着无数的欢声笑语与庄重时刻。
大屋里一共住着八九户杨姓人家,热闹非凡。杨东山原本也住在这里,后来在村口盖了新房子,便搬了出去,旧房子则顶给了杨新明家。杨新民、杨新生两兄弟和爹妈一同住在靠右边的厢房里,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柳加林熟门熟路地来到杨新民家,只见杨新民正坐在偏房堂屋打草鞋的凳子上,专注地编织着手中的草鞋,动作娴熟流畅,草鞋在他的巧手下逐渐成型。听到脚步声,杨新民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笑着招呼道:“加林,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快请坐,要不要喝口茶润润喉?”
柳加林笑着摆了摆手,开门见山地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我这次来还真有点事儿找你。你也知道,最近我承包了大队建仓库的项目,今天刚和大队把合同签好。到时候仓库施工,有不少木匠活,我第一个就想到你和你弟弟了,想请你们俩过来帮把手,你看咋样?”
杨新民一听,脸上立刻露出了爽快的笑容,拍着胸脯说:“加林,这是好事啊!做木匠的,就盼着有活儿干,反正都是凭手艺吃饭,在哪儿做不是做呢?哈哈,你啥时候需要我,提前说一声,我保证随叫随到!”
柳加林听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感激地说:“太好了,新民,那就这么说定了!你也顺便跟你弟弟通个气,让他心里有个数。行,你先忙你的,我就不打扰了,先走了。”
杨新民见柳加林起身要走,有些不好意思地挽留道:“哎呀,水都没喝一口就走啊?太见外了!”
“没事的,咱们往后一起喝茶的机会多着呢。”柳加林满脸笑意,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一边说着,一边转身迈着轻快的步伐离开了杨家大屋。
他满心都是即将组建施工队开启新事业的激动,而这份喜悦,他最想第一时间与张芳芳分享。一想到张芳芳,他的嘴角就不自觉地上扬。他一脚跨出杨家大屋的大门,刹那间,温暖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将他整个人都笼罩其中。阳光暖融融的,就像他此刻的心情,满是希望与期待。
他抬手遮了遮刺眼的光线,脚步匆匆,急切地朝着家里走去,心中默念着,要快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张芳芳。
喜欢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