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喜面传情
在葛溪公社这片广袤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方圆几十公里内,一项温馨且质朴的习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当地百姓的生活之中——生孩子要吃面条。
这可不是一顿寻常的面条,它更像是一条无形却坚韧的纽带,将家家户户紧紧相连,承载着这片土地上人们对新生命最真挚的祝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许。
谁家若是迎来新生命的呱呱坠地,那便是整个家族乃至整个村落的大事。人们会用农家特有的大锅,燃起熊熊柴火,煮上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面条,以招待四方闻讯而来的来客。
这面条,每一根都饱含着深情,每一口都传递着温暖。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食物,更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诉说着对新生命未来的美好祝愿,承载着对生活蒸蒸日上的热切期盼。
在洋田大队,乃至整个葛溪公社,农家烧的大多是柴火灶。这种传统的柴火灶,稳稳地垒着两口大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一口一尺八的锅,平日里宛如一位勤劳的主妇,承担着烧菜蒸饭的重任,为一家人烹饪出一道道家常美味,每一道菜肴都蕴含着家的味道,伴随着烟火气息,温暖着家人的胃和心。
而另一口二尺的唐锅,则是专门给猪煮饲料用的,它见证着农家生活的质朴与实在,那煮沸的饲料,是农家对生活的精心经营,是日常烟火的真实写照。
这天,老天爷仿佛也格外眷顾柳家,晴空万里,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大地上,给整个洋田大队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使得每一寸土地都熠熠生辉。
杨桂兰早早便一头扎进了厨房里,为招待前来道喜的乡亲们精心准备面条。她熟练地将柴火一根一根地塞进灶膛,那动作犹如在演奏一场独特的乐章。
火苗瞬间蹿起,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她满是笑意的脸庞。那口平时烧菜的一尺八锅,被她擦拭得锃亮,此刻正稳稳地镶在灶上,仿佛一位即将登台的主角。
锅中的水在火苗的温柔舔舐下,逐渐泛起层层涟漪,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宛如一首欢快的歌曲,在欢快地诉说着这份即将到来的喜悦。
不一会儿,邻里乡亲们便如同被喜悦吸引的归巢鸟儿,陆陆续续地来到柳加林家。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真挚而热烈的笑容,那笑容仿佛是从心底绽放出来的花朵,灿烂而动人,仿佛自家也添了新丁一般开心。
他们熟稔地拿起碗和筷子,脚步轻快地朝着摆放在堂屋的八仙桌走去。桌上,几大盆热气腾腾的面条已经准备就绪,宛如一件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面条上点缀着翠绿欲滴的葱花,宛如春天里刚刚冒出的新芽,充满了生机;金黄的煎蛋,恰似那初升的朝阳,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还有香喷喷的肉酱,香气扑鼻,仿佛是一场嗅觉的盛宴,令人垂涎欲滴。
来的人无需丝毫客气,大家都自觉地盛上一碗面条,尽情享受这份喜悦。即便是偶然路过的生人,也同样见者有份,被这份热情所感染。
一时间,堂屋里热闹非凡,仿佛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充满了欢声笑语。张大婶一边往碗里夹着面条,一边眉开眼笑地说:“哎呀,这面条闻着就香得不得了,加林和芳芳家这俩宝贝,以后肯定是有口福的命哟!”
旁边的杨大爷端着碗,连忙接过话茬,“那可不,龙凤胎可是双倍的福气,这面条吃在嘴里,心里都跟着乐开了花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边吃边说笑,那热烈的场面和情景,着实叫人拍手称绝,仿佛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孩子们则如同欢快的小精灵,在人群中穿梭嬉戏,他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悦耳,洒落在堂屋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真无邪的快乐,为这场庆祝增添了几分活泼灵动的氛围,让整个场面更加生机勃勃。
一位路过的外乡人,被这热闹非凡的场景深深吸引,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杨桂兰眼尖,热情地递上一碗面条,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说道:“来来来,吃碗面条,沾沾这龙凤胎的喜气!”
外乡人感激地接过,轻轻吃了一口面条,瞬间被那美味所征服,不禁赞不绝口,这这面条,口感筋道爽滑,每一根都吸饱了汤汁的鲜美,葱花的清香、煎蛋的醇厚与肉酱的浓郁完美融合,在舌尖上奏响了一曲美妙的味觉交响乐。
外乡人一边狼吞虎咽,一边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道:“这味道,真是绝了!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面条,这洋田大队的喜面果然名不虚传啊!”
杨桂兰看着外乡人满足的模样,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自豪地说道:“咱们这儿的喜面,那可是承载着大伙满满的祝福呢,吃了这面,保准您诸事顺遂!”
外乡人听了,更是吃得不亦乐乎,还与周围的乡亲们攀谈起来,不一会儿,便被这浓浓的乡情所感染,仿佛也成为了这个欢乐大家庭中的一员。
此时,张芳芳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在阳光的映照下,宛如晶莹的珍珠。但她的笑容却从未消失,那笑容如同春日绽放的花朵,温柔而灿烂。
这时,大队支书杨东山,还有农工商联合社的队员们收工回来了。他们老远就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的面条香气,那香气仿佛是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他们的脚步,于是加快脚步朝柳加林家赶来,正巧赶上吃面。
杨东山一走进堂屋,就大声说道:“好家伙,这香味儿大老远就把我们勾过来了!”说着,他熟练地拿起一个大碗,盛上满满一碗面条,找了个空位坐下。
他挑起一筷子面条,呼呼地吹了吹,送进嘴里,脸上立刻露出满足的神情,笑道:“我吃上这一碗,中午都不用吃饭。这面条,可比啥山珍海味都香!”
农工商联合社的队员们也纷纷围了过来,大家一边盛面条,一边谈论着队里的工作和柳加林一家的喜事。“柳队长这喜事办得热闹,咱们这面条吃得也畅快!”一个队员笑着说道。
“是啊,看着柳队长如今儿女双全,咱们跟着也高兴。而且现在队里的事儿在柳队长的带领下,那也是蒸蒸日上!”另一个队员附和道。
张芳芳站在一旁,看着这热闹非凡的场景,眼中闪烁着惊喜与感动的泪花。她从未见过这般热烈且充满温情的场面,不由自主地轻轻拉了拉柳加林的衣袖,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对柳加林说:“加林,好热闹哦,你看,来吃的人越多,证明祝福的人就越多,我好幸福!”她的目光在人群中穿梭,看着乡亲们熟悉亲切的面容,感受着这份浓厚的情谊,心中满是温暖。
柳加林微笑着,轻轻握住张芳芳的手,眼神中同样充满了感动与自豪,说道:“是啊,芳芳。咱们生活在这个村子里,有这么多好乡亲,是咱们的福气。以后咱们也要继续好好努力,为大家多做些事儿。”
此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映照着这对幸福的夫妻,也映照着满屋子欢乐的人们。在这个充满爱与祝福的空间里,新生命的诞生如同春日里的暖阳,不仅温暖了柳加林一家,更让整个洋田大队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之中。
大家在这欢声笑语中,共同品尝着美味的面条,也共同憧憬着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份浓浓的乡情,如同陈酿的美酒,随着岁月的流转,愈发香醇,滋养着每一个人的心。
邻居和乡亲们渐渐散去,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在院子里。柳加林和柳依依拿起扫帚和簸箕,开始忙着打扫卫生。两人一边打扫,一边还沉浸在上午那热闹非凡的情景中,谈笑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柳依依轻轻扫着地上的碎屑,感慨地说:“这次嫂子好幸福,她为我们柳家立下了大功,我也从未见过如此热烈的场面,破记录了。”
她抬头看向柳加林,眼中闪烁着光芒,“哥,你看今天来的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把咱家院子都挤满了。大家脸上的笑容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心为你们高兴呢。”
柳加林一边将垃圾扫进簸箕,一边点头赞同,“是啊,依依。这都多亏了你嫂子,她平日里待人真诚,为村里也做了不少实事,大家都记在心里。所以才会这么多人来道喜,这是大伙对咱们家的认可。”
此时,张芳芳从屋里走了出来,她怀里抱着小女儿,脸上带着温柔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阳光洒在她身上,为她镀上一层淡淡的光晕,宛如一位散发着母性光辉的天使。
她轻轻走到柳加林和柳依依身边,说道:“今天可真是辛苦你们了,忙前忙后的。看到这么多乡亲来为咱们的宝宝祝福,我这心里呀,别提多暖了。”
柳依依连忙放下扫帚,凑到张芳芳身边,逗弄着襁褓中的小侄女,笑着说:“嫂子,你这说的什么话呀,这都是一家人该做的。而且今天这么热闹,我开心还来不及呢。等以后我有了孩子,也要像嫂子一样,热热闹闹地请大伙吃面条,让大家都来沾沾喜气。”
柳加林听了,轻轻敲了下柳依依的脑袋,笑道:“你这小丫头,想得还挺远。不过啊,以后肯定也会像今天一样热闹的。咱们柳家,日子只会越过越好。”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仿佛已经看到了柳家更加兴旺的景象。
张芳芳看着一家人,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感慨地说:“是啊,加林。咱们一家人在一起,齐心协力,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我也希望咱们的孩子长大后,能像长辈们一样,为咱们洋田大队贡献自己的力量。”她低头看着怀中的女儿,眼神中满是慈爱与期望,仿佛在向女儿传递着家族的使命。
这时,杨桂兰端着一盆碗筷从屋里走向厨房,边走边说:“对,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啥困难都不怕。以后等两个宝宝长大了,说不定还能为咱们洋田大队做出更大的贡献呢。这龙凤胎呀,就是咱们柳家的宝贝,也是咱洋田大队的福气。”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孙辈的疼爱与对未来的信心。
柳高阳从外面走了进来,他刚刚送几位远房亲戚出门,此时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看着忙碌而温馨的一家人,他眼中满是欣慰,“是啊,有了这两个小家伙,咱们柳家可有盼头了。希望他们长大后,能传承咱们柳家勤劳善良的家风,为乡亲们多做点好事。咱们柳家在这洋田大队扎根这么多年,一直都是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可不能在孩子们这一代断了传承。”
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在打扫卫生的同时,畅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那温馨的画面,如同午后的阳光,暖融融地照进每个人的心里,让这个平凡的农家小院,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喜欢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