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 年春节的热闹氛围还未完全消散,人们便纷纷回归工作岗位。柳加林一家也回到了县城,元宵节过后,他们办妥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建房的手续顺利批了下来。
在那个时期,建私房的手续相对简便,只需向生产队缴纳一定的费用,再按流程报批即可。
对于建房的样式并无过多限制,也不存在有违建的顾虑。大家通常选择在荒地或荒山坡上建房,不过真正的农田是严禁用于建房的。
柳加林选定的建房地基,是位于县城靠东边一座小山的山坡脚下,那是一小块红蓄地,这里大部分都是荒山坡,山坡上长了几棵小松树,树下面长着的都是一些毛毛草草。
此处紧挨着的有一条马路,这条马路自西向东走向,由县城通往灵港公社,再往东方向就可一直通向邻县信洲。
该地基距离县城区大约有一里多路,中间仅隔着一垄菜田,区分出经纬,妥妥的城郊地块。
因此区位优势十分显着,又靠近马路,交通极为便利,运输建材车辆能够直接抵达工地,大大节省了二次搬运的费用。
而且,屋背后的荒山坡还可为柳父柳高阳提供了发挥余热的空间。
柳加林想着,将爹妈接到县城后,父亲定然是闲不住的,开垦几垄菜地,种种菜,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让家里吃上新鲜蔬菜。
再者,地基坐北朝南,跨过马路,南对面就是城郊大队的大片菜地菜田,视野极为开阔。极目远眺,山峦连绵,一片郁郁葱葱之景尽收眼底。
该地势北高南低,背后有山可靠,西边虽是一块低洼之处。只需垒起一道挡土墙,再将红蓄地东边与北边斜荒坡上的土挖掘出来,回填到西边的低洼处,便能整出一块四四方方的地基。
考虑到地基靠东边和北部的山坡土质坚硬,适合作为房屋基础。当时建房还未普及框架结构,多数情况下最多打个地梁,而柳加林这处地基的条件,甚至无需打地梁,便可确保房屋稳固,不必担忧下沉的问题。
柳加林计划建造一座三层半的尖顶房屋,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建材,降低成本开支。
按照规划,房屋建成后,在西边回填处栽种一排树木用于遮阴,正南面修建一个大门,沿着西边挡土墙再筑起一道围墙,形成一座标准的两合院。
一切准备就绪,选了一个吉日,工人们正式开始平整地基。
施工队伍中有不少人是当年在洋田村为柳加林家建造小洋楼的原班人马,其中包括技艺精湛的石匠师傅刘光华父子,经验丰富的木匠师傅杨新民两兄弟,还有柳依依的男友赵强等建筑施工队的老队友。
杨明清也热情高涨地自告奋勇加入其中,笑着对柳加林说道:“柳总,咱们这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步伐,今天又迈出了一大步啊!”
建房首要任务是先建造挡土墙,工人们个个精神抖擞,迅速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先是刘光华父子沿着规划好的线路,打桩放好线后,工人们一锄一铲地开始挖掘挡土墙墙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条南北走向的挡土墙墙脚轮廓清晰可见。
这边挡土墙墙脚挖好后,那边就传来了卡车的轰鸣声,一辆辆满载着沙子,水泥和红石下脚的车辆缓缓驶来。
车辆抵达工地后,工人们迅速围拢过来,熟练地将材料卸下。
随着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四人一组,默契配合,两人负责抬红石,搬运过来下脚,一人负责摆放位置,一人负责挑沙浆,挡土墙也逐渐升高。
这边,铲车巨大的铲斗高高扬起,随后猛地插入土层,伴随着发动机的阵阵轰鸣,一斗斗的土被铲起,接着推移到低洼处。
铲车司机操控着机械,然后反复推动,把土均匀地推在低洼处压实。每一次推动,都能看到地面变得更加平整坚实。
就这样,经过几天的紧张施工,地基很快就平整完毕。原本坑坑洼洼的土地,此刻已变得平坦开阔。
接下来就是正式奠基开工建房了,一块精美的奠基石,是从葛溪家乡特意运来的,早已放置在一旁。只见柳加林拿起锄头,在地基中央,一锄一锄地认真挖着基石坑。
随后,两位队友抬起奠基石,稳当地放入基石坑中。紧接着,一挂大鞭炮“噼里啪啦”地响起,在热闹的鞭炮声中,大家将挖出来的土重新填回坑里,直至泥土完全覆盖奠基石,奠基仪式正式完成。
下面就是开挖房屋的地脚沟槽了,石匠师傅刘光华父子熟练地挥动着工具,进行打桩放线,每一下敲击都精准有力。
他们熟练地采用“3、4、5”法,依次打好木桩,然后仔细地捆绑好线。直角固定好后,又依次量出宽度和进深,打桩划线。
一旁的赵强早已准备好一袋石灰粉,沿着线缓缓撒下。不一会儿,地基上地脚的位置便清晰地显现出来,那笔直的石灰线条勾勒出地脚的轮廓,醒目而规整。
打桩放线完成后,便进入挖地脚沟槽的阶段。这些施工的队员们干劲十足。他们纷纷抄起锄头、洋镐、铁铲,沿着石灰线条划定的范围开始挖掘。泥土在他们有力的挥动下,一点点被翻起。
临时用毛竹和油毛毡搭建的工栅里,木匠师傅杨新民两兄弟则专注地测量着木材尺寸,他们的眼神中透着专业与专注,精心挑选着合适的木材,为打造房屋门窗框架做足准备。
那时还没有出现铝合金窗,所有门窗都是用杉木做的,在封墙时就要先把门窗框先架好。房门的款式是机关单位那种带绞链装牛头锁的洋门,窗户是木框玻璃窗,有两开、三开或大四开的,很是气派。
柳依依的男友赵强,年轻力壮,干劲十足。他穿梭在工地之间,协助搬运建筑材料,与其他工人配合默契。
杨明清也不甘示弱,他积极地与大家沟通协作,为工地带来不少欢声笑语,缓解了工作的疲惫。
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地脚挖好。接下来,便是下脚墙基的砌筑工作。
师傅们依照设计规划,将一块块的片石沿着地基边缘整齐排列,再用小石和灰浆仔细填满缝隙,确保墙基的稳固性。
柳加林每天都会来到工地,密切关注施工进度,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与工人们一同探讨施工细节,不断优化方案,力求将这座承载着全家人梦想的建筑打造得尽善尽美。
随着墙基的逐步升高至地面,房屋的雏形也渐渐显现。大家的热情愈发高涨,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那座温馨舒适、兼具办公与居住功能的家园矗立在眼前。
而在这个过程中,邻里街坊们也纷纷前来围观,对柳加林的建房计划赞不绝口,这也让柳加林一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随着墙基稳固筑起,房屋主体的建设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工人们分工明确,砌墙的师傅手法娴熟,一块块红砖在他们手中迅速垒起,逐渐勾勒出房间的轮廓。
当房屋的墙体砌筑到一层的高度时,便迎来了至关重要的一层混凝土楼面浇筑环节。为了确保楼面的质量,工人们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他们先搭建起坚固的模板,模板的每一处拼接都严丝合缝,确保在浇筑过程中不会出现漏浆的情况。
随后,钢筋工们将一根根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绑扎,纵横交错的钢筋形成了一个稳固的骨架,为楼面提供强大的支撑力。
一切准备就绪后,混凝土搅拌车缓缓驶入工地。伴随着搅拌车的轰鸣声,混凝土缓缓倾泻而出,工人们迅速拿起振捣棒、平板振动器,开始均匀地振捣混凝土。
振捣过程至关重要,既要确保混凝土填满每一个角落,又要排出其中的气泡,使楼面更加密实。
烈日下,工人们的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们依然专注地操作着,眼神中透露出对工作的认真与负责。
经过数小时的努力,一层的混凝土楼面终于浇筑完成。工人们又仔细地对楼面进行抹平处理,使其表面平整光滑。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工人们定期对楼面进行浇水养护,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凝固,达到设计强度。
待一层楼面养护期满,达到预期强度后,大家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二层墙体的砌筑工作。
同样的流程再次上演,墙体逐渐升高,直至二层墙体完工,紧接着便是二层混凝土楼面的浇筑。
这一次,工人们依旧保持着高度的专注与严谨,重复着搭建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振捣等一系列工序,顺利完成了二层混凝土楼面的施工。
二层楼面养护期满,大家又开始三层墙体的砌筑工作,同样的流程再次上演,直至完成了三层混凝土楼面的施工。柳加林此时还特意燃放了一挂大鞭炮,以示房屋顺利封顶。
木匠师傅们已经开始为屋顶的搭建做准备。考虑到节省建材与成本,柳加林选择的尖屋顶设计此时派上了用场。
木匠师傅们精心制作房屋梁桁椽,每一根杉木材料都经过严格挑选与精细加工,确保其承重能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精心制作的梁桁椽被稳稳架起,随后再盖上一片片红色琉璃瓦片。
尖屋顶不仅赋予房屋独特的外观,更在实用性上发挥了作用,在夏日能有效隔热,冬日阻挡风雪。
主体完工后,进入了粉刷阶段。粉刷师傅们提着装满石灰砂浆的桶,手持泥夹子与灰板,细心地粉刷在墙面。
水泥石灰砂浆均匀覆盖,原本粗糙的墙面逐渐变得平整光洁,墙干后再粉上一层白石灰,那时的墙面装修还没有什么腻子粉、墙面漆等建材。
为了让房屋更具美观度与实用性,柳加林还决定在部分墙面贴上瓷砖。厨房与卫生间的墙面,贴上了光洁的瓷砖,既便于清洁,又增添了一份明亮之感。
接下来便是装修环节。柳加林请来当地颇有名气的装修师傅,一同商讨室内布局与装饰细节。
一楼客厅、餐厅等地面选用了水磨石,光可鉴人,不仅提升了空间的质感,也易于日常清洁。天花板上,装上了精致的吊灯,造型简约却不失大气,为客厅、餐厅营造出温馨明亮的氛围。
二楼卧室的装修则更注重舒适与温馨。地面铺上了木质地板,踩上去富有质感。床头背景墙贴上了带有淡雅花纹的壁纸,再搭配上柔软的床垫与色彩柔和的床品,让人一踏入便仿佛能卸去一身疲惫。
三楼卧室与房间普遍采用贴瓷板砖装修,则更注重美观与干净。
办公区域的装修风格偏向简洁实用。宽敞的办公室内,摆放着定制的实木办公桌与舒适的办公椅。文件柜依墙而立,方便存放各类文件资料。为了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窗户上安装了玻璃。
与此同时,院子的打造也同步进行。西边按照计划栽种了一排桂花树,树苗虽小,但生机勃勃,待它们茁壮成长,必将为院子带来一片清凉。
大门选用了坚固的镀锌水管与钢筋焊接,沿着西边挡土墙筑起的围墙,不仅保证了居住的私密性,还为院子增添了一份安全感。
在装修过程中,柳加林一家也参与其中,各自贡献着自己的想法。张芳芳精心挑选窗帘的款式与颜色,力求与各个房间的风格相匹配。
柳依依则发挥自己的审美,为室内挑选了一些精美的装饰品,如艺术画、绿植等,为空间增添了不少生机与雅致。
经过数月的紧张施工与精心装修,这座融合了办公与居住功能的三层半尖顶房屋终于大功告成。
站在屋前,看着这座凝聚着众人心血与汗水的建筑,柳加林的心中满是感慨与自豪。它不仅是一座房子,更是一家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寄托,即将开启他们在县城的崭新篇章。
喜欢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