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吉田大队在首次进攻受挫后,并未立即发动大规模报复,而是加强了小股部队的渗透侦察和不定时的炮火骚扰,同时后方情报显示,其正在积极调集援军和重武器,酝酿着更猛烈的攻势。这种压抑的平静,反而让358团指挥部里的气氛更加凝重。
楚云飞站在大幅作战地图前,目光久久凝视着那个被红圈标注的“辛庄”据点。几天前,他通过“无意”遗落地图的方式,向李云龙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他在等待,等待一个回应,或者更准确地说,等待一个将双方默契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契机。他深知,单靠358团现有的力量,固守风陵渡已属不易,主动出击拔除辛庄这样的坚固据点,几乎不可能。但若能与侧翼的李云龙部形成合力,局面或将豁然开朗。
这日清晨,一份由秘密交通站转来的、无落款的简短信函,被悄无声息地送到了楚云飞案头。信的内容极为简单,字迹潦草,甚至有些错别字,但意思明确无误:
“图已看。庄是块肥肉,也是颗钉子。咋吃?盼复。老李。”
没有抬头,没有署名,但楚云飞一眼就认出,这是李云龙的风格。短短十几个字,传递了几个关键信息:他收到了地图,明白了意图;他对辛庄有兴趣;他在询问具体合作方案。回应来了,而且很积极。
楚云飞捏着信纸,眼中精光一闪。他不再犹豫,机会稍纵即逝。他立即口述了一封回信,同样通过秘密渠道送出。回信稍长,措辞谨慎但意图清晰:
“云龙兄:信悉。辛庄之钉,卡我咽喉,亦阻兄部活动。久悬必为后患。弟意,与其坐待敌攻,不若主动出击,合力拔之。既可除侧翼之患,亦可获补给以资抗战,更可打通你我联系之途。贵部善攻,弟部可提供炮火支援并阻击援敌。若蒙同意,可派员密商细则。事关重大,望慎酌。楚。”
信使出发后,楚云飞召集了方立功、赵铁柱、孙大勇等核心军官,召开了一次秘密军事会议。他没有透露与李云龙通信的具体内容,但明确提出了拔除辛庄据点的构想。
“诸位,”楚云飞指着地图上的辛庄,“目前态势,敌强我弱,固守待变,终非长久之计。日军下次进攻,必然更加猛烈。辛庄据点,如鲠在喉,不仅威胁我侧后,也阻碍我与友军(他谨慎地用了这个词)相互策应。主动拔除它,有三大好处:一,可消除侧翼威胁,拓宽防御纵深;二,可缴获物资,补充消耗;三,最重要者,可打通与黑云峪方向的通道,使我能与活跃于敌后的抗日力量形成犄角之势,互相支援,让日军腹背受敌!”
赵铁柱首先表示疑虑:“团长,辛庄据点虽然守军不多(约一小队日军加一连伪军),但工事坚固,有碉堡、铁丝网、雷区,强攻伤亡肯定小不了。而且,它离汾阳鬼子主力不算太远,一旦打响,援军几个小时就能赶到。咱们兵力有限,既要攻坚,又要打援,怕是不容易。”
孙大勇也补充道:“就算打下来,能否守住?会不会引来日军主力更疯狂的报复?”
楚云飞早已深思熟虑:“所以,此战关键在于‘快、准、狠’!不能打成消耗战。必须计划周详,行动迅猛,在日军援兵到达前,解决战斗,迅速撤离。至于守不守,不在计划之内。我们的目的是拔掉钉子,获取补给,打通通道,而非占领。打完就走,让鬼子扑个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更重要的是,此次行动,并非我部单独进行。我意在联合黑云峪方向的友军(八路军)共同行动。由其担任主攻,发挥其近战、夜战之长;我部则集中炮火,提供攻坚支援,并以有力一部,于辛庄至汾阳必经之路设伏,坚决阻击援敌。如此,可扬长避短,形成合力。”
方立功沉吟道:“团长此计甚妙。若能与八路军协同,成功把握大增。只是……此事关系敏感,上峰那边……”
楚云飞断然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一切责任,由我承担。眼下抗战至上,凡有利于歼敌者,皆可为。只要打掉辛庄,消灭鬼子,缴获物资,事实胜于雄辩。” 他看向众人,“现在,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联合作战计划草案,以备与对方协商。”
接下来的两天,楚云飞与参谋们闭门推演,详细制定了代号为“断钉”的作战预案。预案包括:主攻时机(选择夜间)、兵力配置(八路军投入兵力、358团炮火及打援部队配置)、通讯联络方式(信号弹、灯光、少量无线电暗语)、协同步骤、撤退路线以及战利品分配原则(原则上谁缴获归谁,重要物资协商分配)等。计划周密,考虑到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数日后,李云龙的回复再次通过秘密渠道送达,更加简短,却透着一股迫不及待的兴奋劲:
“方案甚好!干!何时详谈?老子等不及了!李。”
喜欢穿越系列之楚云飞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系列之楚云飞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