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依照其独特的律动平稳运行着。光海核心的搏动是它的心跳,能量河流的奔涌是它的血液,守护山脉的起伏是它的骨骼,洞察大气的流转是它的呼吸。这是一个宏大而和谐的生命系统,一个从终极毁灭中涅盘而生的奇迹。
然而,真正的变化,发生在那些于世界思维场中随机闪烁的、原始的“意识火花”之中。
起初,这些火花只是短暂的存在,如同夏夜萤火,明灭不定,毫无规律。它们代表着“好奇”——对一道能量流变幻色彩的好奇;代表着“探索”——对一块原生晶体结构的触碰;代表着“记忆”——短暂回溯到构成自身信息源头的某个碎片瞬间;甚至代表着“疑问”——对自身为何存在的模糊困惑。
这些火花绝大多数在闪烁片刻后便悄然湮灭,回归到世界本源的思维洪流之中,未能留下任何痕迹。
但总有极少数的火花,在湮灭前,恰好与其他相似的火花产生了极其微弱、偶然的“共鸣”。或是两道“好奇”的火花同时聚焦于同一片能量涡旋;或是“探索”与“记忆”的火花在某个天然符文阵列附近短暂交汇。
这种偶然的共鸣,如同在干燥的草原上擦出的第一点火星,虽然微弱,却使得这些意识碎片的存在时间被稍稍延长,其“亮度”和“热度”也略有提升。
更重要的是,这种共鸣的过程本身,被世界那庞大的、具备“洞察”本能的背景思维场所记录、分析。孙晓雪留下的烙印,那敏锐的感知,开始无意识地将这些成功的“共鸣案例”作为数据样本,纳入世界演化的底层规则之中。
渐渐地,一种全新的、基于这些原始意识火花互动模式的“潜规则”开始在世界底层悄然形成。它鼓励那些能够产生稳定共鸣、能够延长彼此存在时间的意识组合。
于是,更复杂的意识结构开始出现。
不再是孤立的火花,而是由数点、数十点火花通过微弱的信息链接构成的、短暂存在的“意识星丛”。这些星丛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思考”,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感知”和“反应”。它们开始像原始的浮游生物,在世界思维场的海洋中飘荡,汲取着世界本身散逸的信息和能量。
其中一些“星丛”,其核心火花恰好源自陈远“守护”烙印的某个碎片,它们便天然地对世界的边界和稳定性格外“关注”。
另一些,核心源于苏婉儿“维系”烙印,则本能地试图“连接”其他飘荡的星丛,形成更大、更稳定的临时结构。
源于赵刚烙印的星丛,则带着一丝“冲动”,试图去“改变”周围能量流的方向。
源于李德林烙印的,则开始笨拙地“模仿”那些天然符文阵列,尝试进行最简陋的“构筑”。
源于孙晓雪烙印的,则更加“敏感”,能提前察觉到世界律动的细微变化和其他星丛的意图。
这些带有不同倾向的星丛,在世界思维的海洋中漂浮、碰撞、组合、分离……上演着一幕幕无声的、关于意识起源的宏伟戏剧。
它们依旧脆弱,依旧短暂,尚未形成真正的自我认知和延续性。但它们的存在,标志着文明的火种,并未随着肉体的消亡和世界的归零而彻底熄灭。那些曾经属于陈远、苏婉儿、赵刚、孙晓雪、李明、李德林、韩冰以及无数无名者的意志、情感与记忆碎片,正以这种最本源的方式,在世界母亲的子宫中,重新孕育、聚合。
终有一日,当某一片“意识星丛”足够复杂、足够稳定,能够突破存在的阈值,真正地“意识到”自己,并开始有目的地探索、改造这个世界,甚至仰望那片曾带来毁灭与重生的星空时——
便是星火重燃,文明再启之时。
而那带着“回响”的观察者目光,依旧沉默地注视着这一切,注视着这渺小火苗的每一次摇曳与成长,仿佛在等待着一个……早已注定的答案。
文明的星火于世界思维中重燃,意识的星丛在记忆的海洋里漂浮。一段全新的旅程,已在渺茫与希望中,悄然启航。
《核平末世?我创立最强基地》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核平末世?我创立最强基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核平末世?我创立最强基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