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慷慨就义易,从容赴死难”,但在我看来,一寸寸的用功,一天天的刻苦,看不到未来,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从容坚持,才是最难。
难过赴汤蹈火,难过闯荡江湖……
从此以后,韦应物折节读书,曾经大鱼大肉,如今少食寡欲~
过往的四处浪荡,如今是安守家中,“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只等到家中的积蓄也消耗几时,韦应物出山了……
京城中的浪荡儿消失了,韦应物摇身一变成了饱读诗书的大儒。
凭着曾经的家世,找到朝廷里的名宿,请他给自己一个机会,名宿自然也听过韦应物的大名,笑了笑说:
“怎么,让我再举荐你去当御前侍卫?”
韦应物摇头说:
“我有满腹诗书,但请先生一观。”
那天,和名宿的问政盘谈文,韦应物对答如流。
他说:“这才几年啊,江山遍地烽烟,长安局面纷乱无休。你是怎么读书的?”
韦应物想了很多,最终只说了一句:“我有红袖添香,自能静心凝神。”
名宿听后一笑三叹,举荐韦应物当上了洛阳丞,彼时的洛阳刚刚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一片荒凉萧条~
韦应物在?《广德中洛阳作》中一句:“日入空城寒”描述了 洛阳城的凄凉景象……
任职期间,韦应物刚正不阿,因严惩不法军事而得罪了不少人,在官场的尔虞我诈和复杂环境下,他逐渐萌生了辞官的想法~
公元768年,韦应物在洛阳丞职务期满后,毅然选择了辞官~
之后,他四处游历,在旅途中写下了许多诗篇名作~
公元777年,韦应物遭遇了人生中的又一次重大打击,妻子元苹不幸去世~
元苹和韦应物成婚后共育有一子二女,夫妻两人感情深厚,所以在妻子离世后,韦应物悲痛欲绝,写下了许多悼念妻子的诗作~
如?《伤逝》、《出还》、《往富平伤怀》等,可能是韦应物的悼亡诗写的太真挚了,以至于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刘克庄:“悼亡之作,前有潘骑省,后又韦苏州,不可以复加矣。”
那段日子,韦应物终究是熬了过去,又或许只是习惯了,所以他拖儿带女,继续活着…
韦应物也开始有了新的朋友,与他们诗词唱和,往来都带着淡淡的笑意,但这并不代表他忘记了亡妻。
从大字布施到写诗名扬天下,这些过往只有元苹一个人陪他走过那些岁月,那个人,又如何能忘呢?
公元764年到公元791年,将近30年的时间里,韦应物大部分时间都在担任地方官吏,期间也有短暂的时间,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
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始终秉持着勤政爱民的原则,勤于吏治,简政爱民,他延长不法军吏,为百姓伸张正义~
他关心百姓疾苦,时常对自己未能尽到职责而自愧~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的一联,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爱民心肠,也因此感动了无数后世读者~
韦应物在公元782年,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在?《答崔都水》中描述了百姓的悲苦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归隐田园的想法~
同时还做出了那首经典之作?《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公元788年,他被外放到苏州担任刺史,苏州一向繁华富饶,而且人才济济。
韦应物也在此地和顾况、孟郊、丘丹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了许多佳作~
期间所作的?《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则是韦应物的五绝代表之作: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公元791年,韦应物罢任苏州刺史,因为做过苏州刺史,世人也称其“韦苏州”~
但是由于为官清贫,韦应物离任时身无分文,只能在苏州城外的永定寺居住,后来没多久便去世了~
之后被友人运回长安,于贞元12年,和夫人元苹合葬在了一起,应了他曾写下的:“百年之后同归其穴“的承诺。”
视频结束
“浪子回头金不换,最终还是有所建树。”
“二代无事可做是因为提前看到了不该看见的事实。”
“证明在婚育和成长这事上,老辈们有时候是对的。”
“可是我只觉得他的妻子元苹的情绪好稳定啊,让我想到了娱乐圈最近很火的那对夫妻,黄子韬和谁来着?”
“楼上的这你都能想到?绝绝子。”
~~~
唐代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评价:
“近世韦苏州歌行,清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他认为韦应物的歌行体诗除了词句清丽,还颇有兴讽意味;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体,当时的文人难以企及。
宋代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中写道:
“李、杜之后,诗人继出,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
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馀子所及也。”
苏轼觉得在李白、杜甫之后,虽然不断有诗人出现,但才华大多无法匹配其意境,唯有韦应物和柳宗元能在简约古朴中展现出细腻浓郁的情感,在淡泊的风格中蕴含着深远的韵味,这是其他人难以做到的。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受尊古思想和辨体意识的影响,诗家对韦应物在五古发展史上的“正”与“变”及历史地位存在多样化的解读。
有人认为其变而不失正,可作为追陶(陶渊明)及尚古的门径;
也有人认为其诗乃六朝余韵,虽不足以完全效法,但确实有精妙之处。
这些视角不一的批评和接受,深入阐释了“韦柳体”的丰富内涵,也确立了韦应物在五言古诗及整个诗歌史上的意义和地位。
朝各代的老祖宗们又一次酸了,不是(*′I`*)上天不公呀!
他们承认,他的?《滁州西涧》确实写的好,但是,这样一个纨绔子弟逆袭的也能出现在天幕上,那天幕怎么不讲讲他们这些为国为民的肱股老臣啊??(? ? ?? )
武将们也酸:怎么又是文人啊?能不能讲讲他们武将呀?
怎么只讲郭子仪,其他人呢?
不讲讲其他的武将吗?
帝王们更是郁闷不少:(*′I`*)他们作为帝王,难道在历史上这么不出名吗?就讲一个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有东汉的刘秀。那他们其他的呢?(??w??)
喜欢直播之历史名人录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直播之历史名人录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