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熟悉的桃花,想着去年偶遇的美好,崔护心里又失落又怅惘,于是提笔在门上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写完之后,他在门口徘徊了许久,才落寞地离开。”
~( 。? ??)?
没想到这首“即兴涂鸦”的诗,很快就在长安城里传开了。
大家都被这真挚的情感打动,有人甚至专门跑到城南去看那棵“桃花树”,想找找诗里的浪漫痕迹。
而“人面桃花”这个梗,也从此成为了“物是人非、旧情难忘”的代名词,火了一千多年。
直到现在,我们形容暗恋的美好、怀旧的怅惘,还会用到这个词,崔护要是知道自己靠一首“失恋诗”成了“千古浪漫代言人”,估计也会觉得意外又好笑。
→_→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改编成了戏曲、话本,甚至民间传说里,还加了很多“狗血又甜蜜”的续集。
比如有说法称,崔护写完诗后,少女的家人看到了,告诉了少女,少女千里迢迢找到崔护,两人终成眷属。
虽然这些续集大概率是后人脑补的,但也能看出大家对这段浪漫往事的喜爱。
崔护用一首诗,把一场短暂的偶遇,变成了永恒的浪漫传说,这大概就是文人的“终极浪漫”吧。
←_←
三、当官堪比“职场清流”,从地方小官做到“部级干部”~
(●.●)
考上进士后,崔护终于结束了“佛系备考”生涯,正式进入官场。
按说他出身名门,又有“桃花诗”的名气加持,本该在官场上顺风顺水,但崔护的为官之路,却走得格外“低调务实”,堪称唐朝官场的“清流”。
(☆_☆)
他的第一份官职是“京兆府尹参军”,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政府秘书”,属于基层官员。
虽然官职不大,但崔护做得兢兢业业,处理政务认真负责,从不搞官场应酬那一套。
当时的京兆府尹很欣赏他的才干,没多久就把他提拔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巡视郡县,这个官职权力不小,但也容易得罪人。
崔护却不怕,他刚正不阿,遇到贪官污吏就上书弹劾,遇到民生疾苦就如实上报,很快就赢得了“清廉正直”的名声。
←_←
后来,崔护又先后担任“殿中侍御史”“度支员外郎”等职,一步步从基层走向中央。
度支员外郎主要负责国家财政收支,是个“肥差”,但崔护始终坚守底线,从不贪污受贿,把账目打理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有官员想通过他虚报账目、克扣粮饷,被他严词拒绝,还直接上报给了朝廷,气得那位官员到处说他“不近人情”,但崔护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
$_$
唐宪宗元和年间,崔护被外放为“岭南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广东省委书记+军区司令”,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岭南地区在当时属于偏远之地,气候湿热,瘴气严重,很多官员都不愿意去。
但崔护接到任命后,二话不说就带着家人赴任了。
到了岭南,他没有忙着享受,而是第一时间走访百姓,了解当地的疾苦。
他发现岭南百姓深受瘴气之苦,很多人因为生病得不到医治而死亡,于是下令修建医馆,聘请名医为百姓看病;
他还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种植水稻、茶叶,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
在他的治理下,岭南地区的经济越来越繁荣,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崔青天”。
? (??3(???c)
任期结束后,崔护被召回长安,担任“户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副部长”,成为名副其实的“部级干部”。
在这个职位上,他依旧保持着务实的作风,积极改革财政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唐朝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史书记载他“在官清慎,所至有惠政”,也就是说,他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清正廉洁,政绩显着,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官”。
=????=????(●???● |||)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一个靠浪漫诗句出名的文人,怎么会这么会当官?
其实这和他的家世、性格有关。
清河崔氏作为“官宦世家”,向来注重培养子弟的政治素养,崔护从小耳濡目染,自然懂得为官之道;
而他性格沉稳、务实,不贪图名利,又有文人的正义感,这样的人当官,自然能造福百姓。
只能说,崔护不仅是“诗人里最会当官的”,也是“官员里最会写诗的”,妥妥的“全能型人才”。
((???|||))
四、诗坛“佛系玩家”,一首封神却低调到底~
?(?_??)
虽然崔护凭《题都城南庄》火遍了唐朝,但他在诗坛上却格外低调,堪称“佛系玩家”。
《全唐诗》里收录了他的诗只有六首,数量远远比不上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高产诗人”,但每一首都很有特色,堪称“少而精”的典范。
(⊙o⊙)
除了《题都城南庄》,他的《五月水边柳》也很有名: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
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
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
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这首诗写五月的柳树,把柳树比作刚睡醒的美人,“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画面感十足,细腻程度丝毫不输“人面桃花”。
如果说《题都城南庄》是“浪漫抒情天花板”,那这首诗就是“景物描写教科书”。
((???|||))
还有《郡斋三月下旬作》,写的是他在地方当官时的生活:
“春事日已歇,池塘旷幽寻。
残红披独坠,嫩绿间浅深。
偃仰卷芳褥,顾步爱新阴。
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
诗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对日常景物的细腻观察,透着一股“佛系官员”的闲适与淡然。
从这些诗里能看出,崔护写诗从不追求“流量”,也不刻意迎合官场文风,只是随心所欲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这种“不为名利而写”的态度,在当时的诗坛上格外难得。”
?(?? ?)?~
喜欢直播之历史名人录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直播之历史名人录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