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脉节点的全息投影突然炸开雪花,73 处光斑像被狂风打散的萤火虫。张叙舟盯着护江力的数字 ——,比启动前暴跌 250 点,ζ 星系的原子钟同步系统正喷出带着焦味的青烟,屏幕上 “7.3 小时时差” 的红色警告刺得人眼疼,三重能量在节点间撞出的冲击波,把周伯通的青铜镜震得嗡嗡响。
“必须强制超频原子钟!”ζ 工程师的机械臂插进同步枢纽,“这是宇宙级时间标准,地球的原始经度差算什么?” 可指令刚发出,南半球的节点突然集体暗下去,能量逆流形成的漩涡差点吞噬非洲节点,护江力在
边缘抖得像暴雨里的油灯,周伯通捡起来的镜碎片上,映出个戴着草帽的老头,正蹲在田埂上看日头。
河南老农张正礼踩着露水闯进控制中心,裤脚还沾着麦秸秆。老人举起本泛黄的《农时通书》,封面上 “惊蛰种麦,白露打场” 的朱批都快磨没了:“小伙子你看,” 他指着投影里乱闪的节点,“南坡麦子比北坡早熟七天,不是表不准,是地脉认时辰 —— 就像咱浇地得等卯时,这时辰的水渗得最深。”
银簪突然飞向墙角的竹竿,簪尖在地面投下的影子,竟与张正礼田里的日晷刻度完全重合。张叙舟瞳孔骤缩 —— 竹竿影长 17.3 厘米时,星脉能频率稳定在 17.3hz;影长 23.7 厘米时,地脉能正好达到峰值,而这两个时刻,全在老农说的 “卯时(5-7 点)” 区间里,像用尺子量过的。
“拿绳来!” 张正礼扯过根麻绳,一头系在竹竿顶,一头拴块石头,在地面画出个巨大的圆弧,“这叫‘测影候气’,咱祖宗用了几千年。” 他让张叙舟记录影长变化:卯时三刻,影长从 23.7 厘米缩到 17.3 厘米,73 处节点的能量波形突然像被无形的手捋顺,时差曲线从锯齿状变成平滑的弧线。
ζ 工程师的监测仪突然尖叫 —— 当全球节点统一在卯时激活时,同步误差从 7.3 小时骤缩到 0.73 分钟!更惊人的是张正礼的 “麦茬校准法”:他抓出把不同产地的麦种,南坡麦种的饱满度对应低纬度节点的能量活性,北坡麦种的硬度对应高纬度节点的稳定性,这土办法竟让能量叠加效率提升 37%,比原子钟的算法还精准。
护江力的数字开始疯涨:→→。周伯通举着监测仪直哆嗦,屏幕上的善念值正往 118.8 亿冲,那些来自各地老农的 “观天口诀” 在能量流中闪着光,“卯时浇芽,午时浇花” 的俗语,与节点激活的最佳时段重合度达 97%。
最绝的是竹竿影长的秘密。张正礼用指甲在竹竿上刻下 73 道痕,每道痕对应一个节点的 “能量唤醒点”:影长过刻,节点就 “贪睡”;影长不及,节点就 “亢奋”。当他让非洲节点等影长缩到第 37 道痕再启动时,那里的能量漩涡瞬间平息,像被哄睡的娃娃。
ζ 工程师的机械臂僵在半空,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量子同步器被根竹竿比了下去。监测仪显示,卯时地脉能的 “升发指数” 是其他时段的 3 倍,这与中医 “阳气初生” 的理论完全吻合,而张正礼祖宅的地基,竟与 73 号星球传来的 “星脉原点” 坐标重合,老宅门口的石碾子,每转一圈的时间正好是 73 秒。
“这不是巧合!” 张正礼翻开《农时通书》的最后一页,泛黄的纸页上画着幅星图,73 颗星连成的曲线,与地脉节点的分布丝毫不差,旁边批注着 “卯时星动,地脉相应”。银簪突然刺入星图,投射出的 73 号星球数据里,其最佳激活时段赫然也是卯时,像有人在遥远的星球跟着地球的日头过日子。
护江力最终飙到 ,全球节点的光斑组成个巨大的罗盘,指针稳稳指向东方,与竹竿的影子同方向。善念值稳定在 118.8 亿时,ζ 工程师突然抢过张正礼的草帽,扣在自己的量子头盔上:“请…… 请教我看影子!” 他的数据库正在疯狂下载 “二十四节气影长数据表”,而控制中心的地砖上,竹竿的影子正慢慢爬上 “星际过滤器启动倒计时” 的屏幕。
张正礼蹲在地上画了个太阳,又画了个麦垛:“记住了,天地的表比机器准。” 他用鞋尖碾了碾地上的土,“这 73 处节点,就像 73 亩麦子,得按天时下种,按节气收割 —— 急不得,也慢不得。”
晨光从控制中心的窗缝钻进来,照在竹竿投下的影子上,那道青金色的光带正缓缓变长,像在给宇宙的时钟上弦。张叙舟摸着掌心发烫的银簪,突然明白祖父日记里 “顺天应时” 四个字的意思 —— 所谓的星际同步,或许早就写在地球的日升月落里,那些被老农踩了千年的田埂,藏着让星辰都听话的密码。
喜欢岷江神工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岷江神工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