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七年的暮春,当河北之地最后一支成建制的抵抗力量在渤海兵锋与内部倒戈的双重打击下烟消云散,当邺城城头那面象征着四世三公荣光的“袁”字大旗被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猎猎作响的“张”字旌旗时,整个北中国的天空,仿佛都在这一刻改变了颜色。
尘埃落定,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如何消化这片广袤而富庶,却又因连年战乱与袁氏内斗而元气大伤、人心惶惶的土地,成了摆在张圣及其渤海政权面前,比军事征服更为严峻和复杂的挑战。
邺城,这座昔日袁绍统治河北的核心,如今已成了张圣的临时行辕。府衙之内,虽经清理,却依旧残留着一丝旧主仓皇离去时的凌乱与萧瑟。张圣并未急于入住那象征着权力巅峰的大将军府正堂,而是选择了一处偏厅处理政务,以示对河北士民情绪的体恤。
厅内,烛火通明。从南皮星夜兼程赶来的徐元、蒋琬,与刚刚经历战火的赵云、黄忠(已从东南前线调回),以及负责情报的李狗儿齐聚一堂,人人脸上都带着大战初歇的疲惫,以及面对百废待兴局面的凝重。
“主公,河北初定,然隐患极多。”徐元首先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其一,袁氏虽亡,然其故吏门生遍布州郡,其中不乏口服心不服,或持观望态度者。其二,连年征战,民生凋敝,流民遍地,春耕已误,今岁粮荒恐难以避免。其三,并州高干,态度依旧暧昧;幽州北部,尚有袁熙残部及乌桓蹋顿势力盘踞,未肯归附。其四,曹操、孙策乃至刘表,皆虎视眈眈,绝不会坐视我渤海从容整合河北。”
赵云接口道:“军事上,我军虽连战连捷,然兵力亦显分散。新附之河北降卒,数量庞大,却军心不稳,亟待整编消化。若外敌来犯,恐生内变。”
黄忠持重,补充道:“东南方向,曹操虽暂无异动,然其麾下夏侯惇、于禁等部调动频繁,斥候交锋日益激烈,不可不防。”
张圣静静听着众人的汇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楠木案几。他目光扫过厅内文武,最终落在蒋琬身上:“公琰,你有何见解?”
蒋琬年轻的脸庞上带着与其年龄不符的沉稳,他拱手道:“主公,诸位将军、先生所言,皆切中要害。琬以为,当务之急,在于‘安内’与‘固本’。安内,首在收拢人心,稳定秩序;固本,则在恢复生产,积蓄实力。对外,则需示之以强,慑之以威,争取时间。”
“具体而言。”张圣示意他继续。
“第一,发布安民告示,明确宣布废除袁氏统治时期的苛捐杂税,以我渤海‘摊丁入亩’新制为蓝本,制定适用于河北的轻徭薄赋政策。同时,开仓放粮,赈济流民,组织其恢复生产,兴修水利,抢种晚季作物。此乃收拢民心之根本。”
“第二,对河北旧吏,不宜一概排斥。可令其留任原职,观其后效。同时,即刻宣布在河北推行科举取士,与青徐同时举行,不问出身,唯才是举。以此打破袁氏门阀垄断,选拔寒门人才,并让河北士子看到晋升之望。”
“第三,军事上,宜缓不宜急。降卒可分批甄别,精锐者打散编入各军,老弱者发放路费遣返归农。命赵云将军坐镇邺城,总揽冀州军事,黄忠将军辅之,重点清剿地方匪患,震慑宵小。对并州高干,可再遣使,加封其官爵,稳其心志;对幽州残敌及乌桓,可先以政治招抚为主,若其不从,待内部稳固后,再以精兵击之。”
“第四,对外,主公可亲撰檄文,公告天下,言明已平定河北之乱,旨在吊民伐罪,重整河山。对曹操、孙策,可遣使通好,表面维持和平,实则拖延时间。尤其对曹操,可将在黎阳截获其离间信使、诏书之事公之于众,斥其险恶用心,占据道义高地。”
蒋琬一番条分缕析,将内政、军事、外交诸方面安排得井井有条,令在场众人皆暗自点头。
张圣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公琰之策,老成谋国,甚合我意。”他当即决断,“便依此方略行事!”
“徐元、蒋琬,总揽河北内政民生、官吏考核与科举事宜,可有专断之权,遇事不必时时请示,但求稳妥高效!”
“赵云,整编降卒,肃清地方,稳固冀州防务!给你三个月时间,我要看到一个安定的冀州!”
“黄忠,统筹全局兵马调配,重点布防东南兖豫边境及北部幽州方向,严防曹军与幽州残敌!”
“李狗儿,靖安司力量全力渗透并州、幽州,监控曹操、孙策、刘表动向,任何风吹草动,立即来报!”
“诺!”众人轰然应命,士气高昂。
“此外,”张圣目光变得深远,“传令南皮,命马钧携格物院部分骨干,即刻北上邺城!河北之地,矿藏丰富,匠户众多,正可大展拳脚。燧发枪的改进,水力机械的探索,皆需加快步伐!”
一场席卷整个河北大地、涉及军政民生的庞大整顿与重建工程,在张圣的强力推动下,迅速展开。
安民告示贴遍州县,废除苛捐杂税的消息让无数在袁氏重压下喘不过气的百姓看到了生机;官府开仓放粮,组织流民以工代赈,兴修水利,抢种庄稼,沉寂的土地上重新焕发出活力。
对于河北旧吏,张圣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态度,只要愿意效忠并遵守新法,大多得以留任。同时,渤海科举取士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河北士林引起了巨大轰动。无数寒门学子奔走相告,看到了打破门阀垄断、一展才华的希望。
军事上,赵云展现出卓越的统御能力,对数量庞大的降卒进行甄别、整编,恩威并施,迅速将其纳入渤海军事体系,同时派遣精锐部队,横扫各地趁乱而起的土匪山贼,社会秩序逐渐恢复。
对外,张圣亲自撰写的《告天下书》迅速传遍四方,文中历数袁氏内乱之祸,阐明渤海出兵乃为“止乱安民”,并强烈谴责曹操行离间之计、火上浇油的不义之举。此举赢得了不少中立士人的同情与理解。
曹操在许都接到《告天下书》及被公之于众的离间证据,气得险些吐血,却一时难以找到有力的理由进行反驳和报复,加之内部整合与东南孙策的威胁,只得暂时忍下这口恶气,加紧整顿军备,以待时机。
孙策虽震惊于渤海吞并河北之速,但其正全力消化江夏,图谋荆襄,亦无力北顾,反而遣使至邺城,表面恭贺,实则探听虚实。
并州高干,在渤海大军压境与政治拉拢的双重作用下,终于上表表示归附,被张圣表为并州牧,稳住了西线。
局势,在张圣及其团队高效而有力的运作下,正朝着有利于渤海的方向发展。然而,所有人都清楚,这暂时的平静之下,是更加激烈的实力积累与竞争。整合河北带来的庞大体量,需要时间才能真正转化为无可匹敌的力量。而环伺的群雄,绝不会给予太多时间。
张圣立于邺城城头,俯瞰着这座刚刚易主的北方雄城,以及城外那广袤无垠、正在他手中焕发新生的河北大地。春风拂面,已带暖意,吹动他玄色衣袍的下摆。
“根基已立,大厦将成。”他低声自语,目光越过千山万水,仿佛看到了未来更加波澜壮阔的画卷,“下一步,便是将这砥柱之基,铸得更牢,直至……擎天撼地!”
狂澜既倒,唯砥柱能镇。而张圣,已然成为这乱世之中,最坚不可摧的那根擎天巨柱。
喜欢三国渔皇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三国渔皇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