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城的血战进入了第四天。城墙多处破损,守军伤亡近半,弹药也即将告罄。协统宝山左臂缠着渗血的绷带,依然在城头嘶吼着指挥,声音早已沙哑不堪。哥萨克人似乎也打红了眼,不再仅仅是骚扰,开始集结兵力,准备发动最后的总攻。城破,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就在这绝望之际,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养心殿内,一场关乎北疆命运乃至帝国未来的决策,正在溥仪幼小却坚定的大脑中被反复权衡。
他面前摊开着两份紧急奏报。一份来自北疆,是宝山字字泣血的求援;另一份来自詹天佑,是关于京奉铁路关外段工程因严寒和俄军可能的威胁而被迫减速的说明。
材料!一切都是材料瓶颈!如果能有足够的优质钢材,就能造出更坚固的装甲、更可靠的枪炮、更快的铁路!如果铁路能通到奉天,甚至更北,援兵和物资就能源源不断输送到北疆!
溥仪的小手重重拍在案几上,震得茶碗叮当作响。不能再等了!必须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拟旨!”他声音清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尽管那童声在空旷的大殿里显得有些奇异。
“着即成立‘鞍山本溪钢铁公司’,直属皇家格物院与工部管辖!选址鞍山、本溪,依托当地铁矿,就近利用抚顺煤炭,兴建近代化炼钢厂!第一期目标,年产合格钢材……五千吨!”
五千吨!这个数字让殿内侍立的军机大臣和书记官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如今举国上下,官营民营所有铁厂、钢坊加起来,年产量也不过这个数目,而且质量参差不齐,多为低碳熟铁,根本无法用于制造枪炮和重要机械。
“皇上,此事……是否从长计议?”徐世昌硬着头皮劝谏,“鞍山、本溪虽据报有铁矿,然其矿脉如何?品质如何?开采、运输、建厂,靡费甚巨,且地处关外,如今战事未休,恐……”
“恐什么?”溥仪猛地转过头,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盯着徐世昌,那目光竟让这位老臣心中一凛,“恐建不成?还是恐建成了被日本人、俄国人抢去?”
他站起身,小小的身躯却带着一股逼人的气势:“正因为战事未休,我们才更要建!把工厂建在矿山上,把钢铁熔炉立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要用我们自己的钢,造出打退他们的枪炮!告诉詹天佑,铁路支线,必须优先通往鞍山、本溪!告诉寿山,北疆的兵,不仅要守土,还要护厂!”
这是破釜沉舟的决定!直接将重工业布局在战争前沿,利用东北丰富的资源,实现就地取材、就地生产!风险巨大,但一旦成功,收益更是无可估量!
“所需机器设备,列出清单,由内务府与格物院共同负责,向德国、美国等国紧急采购!技术人员,高薪聘请,不论国籍!国内工匠,全力征调!”溥仪语速极快,思路清晰,“还有,给张之洞发电,让他想办法,从汉阳铁厂抽调一批有经验的工匠北上支援!”
一道道命令,如同狂风骤雨,从养心殿发出。整个帝国的资源,开始被强行扭向这个疯狂而大胆的计划——在战火中,建设一个属于他自己的“鲁尔区”!
几乎在圣旨发出的同时,西苑兵工厂内,李振声的团队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突破。经过对那批神奇红色黏土活性成分的反复提纯和固定化处理,他们成功制造出了第一批高效青霉素吸附柱。当深罐发酵出来的、依旧浑浊的培养液通过这根特殊的柱子后,流出的液体变得清澈了许多,而吸附在柱体上的青霉素,经过特定溶剂的洗脱,得到的粗提物活性,比旧法提升了整整五成!
“快!立刻进行批量测试!验证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次数!”李振声强压住狂喜,声音颤抖地吩咐道。虽然距离真正的工业化稳定生产还有距离,但提取效率的大幅提升,意味着同等培养规模下,他们能获得的青霉素成品将更多!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而在动力研究所,内燃机的研发依旧在泥潭中挣扎。但负责蒸汽机改进的小组,却传来一个好消息。他们通过优化锅炉水管布局和加装过热器(一种利用烟气余热提高蒸汽温度的装置),成功将一台小型蒸汽机的热效率提升了近百分之五!别小看这百分之五,对于“铁牛”装甲车和未来的火车头而言,意味着更远的行程和更强的动力!
赵铁柱得知消息后,立刻找上门来,要求将这套改进方案用在下一代“铁牛”的设计上。同时,他拿着溥仪画的充气轮胎和链传动的草图,与研究所的人探讨实现的可能。虽然橡胶硫化仍是难题,但结构设计和传动验证可以先行。
科技的触角,在生存的压力下,顽强地向着各个可能的方向延伸。
关外,寒风呼啸。一队由工部官员、格物院技工、以及聂宪藩派出的精锐护卫组成的特殊队伍,迎着风雪,离开了相对安全的奉天城,向着南面隐约可见的鞍山山脉前进。他们的任务,是进行建厂前的实地勘测和选址。
队伍中,一名留着山羊胡、戴着圆框眼镜的德国工程师卡尔·施密特,望着远处光秃秃的山岭和脚下冻得坚硬的土地,忍不住对身边的翻译抱怨:“上帝,在这种地方建钢铁厂?简直疯了!这里除了石头和寒冷,什么都没有!”
翻译将话转述给带队的中年官员。那官员裹紧了身上的羊皮袄,哈出一口白气,望着施密特,眼神平静却坚定:“施密特先生,我们皇上说了,这里什么都有。有铁,有煤,还有……我们这些人。”
施密特耸耸肩,不再说话,只是紧了紧大衣领子。他无法理解这些中国人的固执,但他需要这份报酬丰厚的工作。
队伍沉默地前行,脚印深深印在雪地上,延伸向那片蕴藏着无限可能,也充满了未知风险的黑色山峦。
养心殿内,溥仪处理完一天的政务,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袭来。他靠在龙椅上,小手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李德全连忙端来参茶。
“皇上,歇息吧,您还小,不能太过劳神。”李德全心疼地劝道。
溥仪接过参茶,却没有喝,只是捧在手里暖着。他望着殿外漆黑的夜空,仿佛能穿透这重重夜幕,看到北疆苦战的将士,看到关外风雪中跋涉的勘测队,看到西苑实验室里不眠不休的研究人员。
“李谙达,”溥仪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脆弱,“朕……真的能带着大清,闯过这一关吗?”
李德全心中一酸,连忙躬身:“皇上天纵圣明,必能带领大清,扫清寰宇,重振雄风!”
溥仪没有再说话,只是将微烫的茶杯更紧地贴在小脸上。炉火映照着他稚嫩却写满坚毅的侧脸。
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鞍山的炉火,必须点燃,而且,要尽快照亮这片黑暗的夜空。
喜欢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