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会议上那场关于攻守策略的争执,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未掀起惊涛骇浪,却在蓟镇前线这潭深水中,激起了层层扩散的涟漪。袁崇焕最终拍板的“棱堡固守,关宁伺机”的折中方案,虽暂时统一了明军最高层的步调,却并未能消弭潜藏在两支风格迥异的军队之间那无形而深刻的裂痕。
石门口棱堡群内,新军官兵在孙应元的严令下,更加专注于自身防务的完善与巩固。士兵们反复检查着燧发枪的击发机构,清点着定装纸壳弹药,将刺刀磨得雪亮;炮手们则一遍遍擦拭炮膛,校准射界,将实心弹、霰弹、链弹分门别类码放整齐;工兵和辅助人员则利用一切间隙,继续加深壕沟,加固胸墙,在棱堡之间的开阔地带埋设下更多的铁蒺藜和简易地雷。整个防区如同一只将尖刺尽数竖起的刺猬,沉默而坚定地等待着风暴的降临。
孙应元深知袁崇焕内心深处对自己这支“天子亲军”的忌惮与那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视。他严令部下,不得与关宁军发生任何不必要的接触与冲突,一切以完成陛下嘱托、守住防线为最高准则。然而,底层士兵之间的微妙气氛却难以完全隔绝。偶尔有关宁军的斥候或传令兵经过新军防区,看到那些士兵手中样式奇特的火铳、身上略显“单薄”的胸甲以及那过于严整到近乎刻板的军纪时,眼神中难免会流露出一丝好奇混杂着轻蔑的神色。而新军士兵则对这些“友军”身上那股子挥之不散的骄悍之气以及略显散漫的作风,同样感到格格不入。
与此同时,移师至蓟州城西的关宁军大营,则是另一番景象。营盘依托州城,连绵数里,人喊马嘶,充满了百战精锐特有的剽悍与活力。袁崇焕并未因暂时的对峙而放松,他不断派出大量精锐夜不收,如同幽灵般渗透向遵化方向,严密监视着后金主力的一举一动,试图捕捉那“一击制胜”的战机。营中将领们摩拳擦掌,渴望着在野战中与建奴再见高低,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证明关宁军才是大明的中流砥柱,而非那些只会躲在土墙后面放铳的“新兵蛋子”。
蓟州城内的气氛则更为复杂。总兵朱国彦在袁崇焕抵达后,权势被大幅压缩,心中怨恨更深。他和他麾下那些原本就暮气沉沉的蓟镇兵,此刻更像是一群旁观者,既畏惧于城外的建奴大军,又对城内城外这两支“客军”充满了疏离与不信任。整个蓟镇防线,看似兵力汇聚,实则隐隐分成了三个心思各异的集团:锐意进取但心存隔阂的关宁军,自成体系、专注防御的新军,以及近乎瘫痪、无所作为的原有蓟镇兵马。
这种微妙而紧张的氛围,自然无法瞒过对面那位老谋深算的对手。
遵化城外,后金大营,金顶大帐内。
皇太极正听着几名刚刚返回的哨骑贝勒的禀报,他们带来了明军援军抵达以及前方那种“怪星”营垒的最新情报。
“……大汗,明国援军乃袁崇焕所率关宁兵,约万余骑,已驻于蓟州城西。那支‘新军’仍盘踞于石门口怪垒之中,并未与关宁兵合营。”一名哨骑头目恭敬地说道。
另一人补充道:“奴才等冒死靠近观察,那怪垒壕沟纵横,棱角分明,各处皆有铳眼炮口,守备极严。前日阿尔哈图率人试探,还未靠近便被其犀利火铳与炮子击退,伤亡不小。”
皇太极微微颔首,脸上看不出喜怒,转而看向一旁的汉人谋士范文程:“范先生,你怎么看?”
范文程捋着胡须,沉吟道:“大汗,袁蛮子与那孙应元,似乎……并非铁板一块。袁蛮子急于求战,移师城西,显是欲寻我军野战。而那孙应元则龟缩怪垒,一味坚守。此二人,一攻一守,一急一缓,其志非一。此或为我军可乘之机。”
皇太极眼中精光一闪,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简陋地图前,手指点向石门口:“这‘怪垒’,依山势而建,扼守要冲,火器凶猛,确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袁崇焕的关宁铁骑,亦是老对手,骁勇善战。”他顿了顿,手指缓缓移向蓟州城与石门口之间的广阔地带,“然,明军兵力分驻三处(棱堡、蓟州、关宁大营),呼应不便,尤其那朱国彦,庸碌无能,其部不足为虑。关键,在于袁崇焕与孙应元能否真正同心协力……”
他转过身,对帐内诸贝勒、将领下令:“传令!多派哨骑,不仅要探明那怪垒虚实,更要密切关注袁崇焕大营与怪垒之间的联络、动向!看他们是否协同,是否有隙可寻!”
“嗻!”
“再令汉军旗与蒙古诸部,多备楯车、云梯、土袋,明日开始,对石门口明军怪垒,进行持续不断的佯攻与骚扰!不必全力死战,但要做出猛攻之势,摸清其火力配置与防御规律,更要看看,那袁崇焕,会不会来救!”
“嗻!”
“其余各旗,养精蓄锐,随时准备出击!本汗倒要看看,是他袁崇焕的刀快,还是那孙应元的墙硬!”
一道道命令传达下去,庞大的后金战争机器开始更加精准地运转起来。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沉重压力,以遵化为中心,向着整个蓟镇防线席卷而去。
石门口棱堡内,孙应元接到了斥候关于后金军频繁调动、大量楯车云梯集结的急报。他立刻下令全军进入最高战备状态。
“告诉所有弟兄,真正的考验,要来了!”他站在主棱堡的望台上,望着远方后金大营方向升起的更多炊烟和扬起的尘土,声音沉静而有力,“记住我们的职责,守住这里!无论外面发生什么,没有我的命令,绝不擅离职守!我们要让皇太极明白,这棱堡,就是他此战的终点!”
而在蓟州城西的关宁军大营,袁崇焕同样接到了类似的军情。他凝视着地图上石门口的位置,又看了看代表自家大营和蓟州城的标记,眼神复杂。
“孙应元……但愿你那‘乌龟壳’,足够坚硬。”他低声自语,随即对亲兵下令,“再派一队夜不收出去,盯死皇太极主力的动向!本督要知道,他到底是想先拔了石门口这颗钉子,还是……另有图谋!”
天色渐晚,阴云密布,寒风卷着雪沫,呼啸着掠过棱堡尖锐的棱角,掠过关宁军大营飘扬的旗帜,也掠过蓟州城头那些惶恐不安的守军面庞。大战前最后的宁静,压抑得让人窒息。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泥土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预示着这场关乎国运的蓟镇攻防战,即将拉开最为惨烈的序幕。
风雨,已然迫在眉睫。
(本章完)
喜欢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