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四年的夏末,北京城的蝉鸣声嘶力竭,仿佛在做着最后的抗争。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内,虽放置了冰鉴,凉意丝丝缕缕地渗出,却依然难以完全驱散那份由雄心与思虑带来的燥热。朱由检独坐于巨大的书案之后,面前摊开的并非寻常奏章,而是数份来自福建马尾讲武堂、大沽口船舶格物所以及郑芝龙呈递的关于海军建设的进展报告与问题汇总。
他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几份描述海上作战细节的记录上。其中,既有郑芝龙部与荷兰武装商船在沿海的小规模冲突回忆,也有对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据点(尤其是热兰遮城)防御体系的初步分析,更有讲武堂教官根据西方海战经验整理的、关于登陆作战的推演设想。
“舰炮轰击,可毁其船,可撼其墙,然欲最终克敌,占据其地,非登岸步卒不可为……”朱由检轻声念着报告中的一句话,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脑海中浮现出未来的场景:强大的大明舰队驶抵台湾沿岸,猛烈的炮火覆盖了热兰遮城,硝烟弥漫。但接下来呢?如何攻克那座据说是棱堡结构的坚固城堡?如何肃清残敌,控制港口和要塞?难道要依靠传统水手临时拿起刀枪,进行他们并不擅长的陆地攻坚?或是等待从大陆调集陆军,耗费时日,贻误战机?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短板。海军可以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和运输能力,但最终的占领与巩固,必须依赖专业的、精通两栖作战的陆军部队。一支能够从海上发起攻击,能够适应舰船生活,能够进行抢滩登陆、要塞攻坚、并能迅速在陌生地域建立防御的特殊部队。
一个清晰的概念在他心中逐渐成型——海军陆战队。
他提起朱笔,在一张空白的宣纸上写下了“皇家海兵队”五个字。这个名字,既区别于传统的陆军,也区别于普通的水师官兵,彰显其独特的地位与使命。
随即,他开始勾勒这支部队的雏形:
性质与隶属: 它必须是海军体系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专司两栖作战。兵员招募、训练、装备、指挥,皆由海军负责,但与舰队协同作战,接受统一的海军司令部(未来设立)调遣。
人员选拔: 来源主要有二。其一,从皇家陆军中选拔。优先考虑那些经历过实战、尤其是有过侦察、突击经验的精锐士卒,他们拥有良好的陆战技能和战斗意志,需要补充的是对海洋的适应性和两栖战术。其二,面向沿海地区,招募那些熟悉水性、身体强健、胆大心细的渔民或船家子弟,他们天生亲近海洋,需要系统性地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
训练纲要: 这将是前所未有的严苛与 专业。朱由检在纸上列下要点:
· 基础军事技能: 燧发枪射击、刺刀格斗、小队战术,此为陆战根基,需达到陆军精锐水准。
· 航海与舟艇操演: 需熟悉舰船环境,能适应长期航行,不畏风浪。更要精通操弄各类登陆小艇、舢板,能在波涛汹涌中强行靠岸。
· 特殊战术训练: 抢滩登陆(如何在敌人火力下快速上岸、建立滩头阵地)、要塞攻坚(如何攻打棱堡等欧式堡垒,包括爆破、土工作业)、城市巷战。
· 极端环境适应: 未来征战,可能遍布热带雨林、酷热荒岛,需进行针对性的野外生存、疾病防治训练。
· 意志锻造: 两栖作战是最危险、最残酷的战斗形式之一,必须拥有超乎常人的勇气、韧性和团队精神。
装备需求: 他们的装备也需特别考量。除了标准的燧发枪和刺刀,可能需要更轻便但坚固的铠甲(针对登陆初期的混乱近战),更适合涉水与攀爬的鞋履,专用的爆破器材、工兵铲,以及能够伴随登陆的小型、轻便的支援火器(如可拆解的轻型火炮或大型火铳)。
“此兵队,人数不必多,但务必求精。”朱由检在最后写下批注,“当为海军之拳头,帝国开拓之尖刀!首期可先编练一营,约五百人,于马尾讲武堂旁设专门营地,由陆军教官与海军军官共同执教,边训边改,摸索成例。”
他放下笔,长长吁了一口气。这个构想的实现,绝非易事。它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需要克服兵种隔阂,需要摸索一套全新的训练和作战模式。但这一步,非走不可。
没有专业的海兵队,海军就只是一条能移动的炮垒,无法真正将力量投送到陆地之上,无法实现真正的远洋控制和领土扩张。收复台湾、经略南洋、乃至未来更遥远的殖民行动,都需要这把能够随时从海上挥出的利剑。
朱由检将写满构想的纸张递给侍立一旁的王承恩:“将此构想要点,誊抄整理,密送郑芝龙及讲武堂总办。命他们据此进行可行性研讨,并着手拟定详细的组建与训练章程。所需经费,可从海军特别建设基金中划拨一部分,单独立项。”
王承恩恭敬接过,看着纸上那力透纸背的字迹,心中明了,陛下又在为帝国的未来,擘画一件前所未有的利器。这支名为“海兵队”的新军,一旦成型,必将与那喷吐黑烟的蒸汽战舰一样,成为改变时代的力量。
帝国的海洋战略,在拥有了舰队蓝图和法律萌芽之后,如今,又补上了关键的一块战术拼图。一支专为征服滩头、跨越蓝水与陆地界限的精锐力量,即将在皇帝的意志下,开始孕育。
---
(本章完)
喜欢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