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才值得警惕。”王浩指着星图上几个不起眼的参数,“您看这些引力波纹的衰减曲线,非常突兀,不像是自然消散。更可能是某种干扰,或者……是它们刻意隐藏踪迹的表现。我建议航线稍微偏转5度,避开核心区域,并派遣一架侦察无人机近距离探查。”
王浩的建议有理有据,不仅指出了风险,还提出了低成本的验证方案。周平略一沉吟,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侦察无人机传回的图像显示,那片区域果然潜伏着几只休眠的“虚空水母”,以及一些不稳定的空间裂缝。一次潜在的危机被无声地化解了。
几次类似的事件后,舰桥的军官们看王浩的眼神渐渐变了。这个年轻人不仅有点运气,其观察力之敏锐、思维之缜密,尤其是那种对潜在危险近乎直觉的嗅觉,远超一般的见习官,甚至不输于一些老牌参谋。
林雪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依旧沉默寡言,大部分时间都专注于指挥,但偶尔,她会通过内部通讯,直接向王浩提问。
“王浩参谋,对前方尘埃云的通透性分析完成了吗?”
“针对可能遭遇的小股海盗,你的备用规避路线方案是什么?”
她的问题总是切中要害,带着考校的意味。王浩每次都会给出清晰、有数据支撑的回答,有时还会提供一两个备选思路。他不再刻意藏拙,但也把握着分寸,提出的建议都在他“见习官”身份所能理解的合理范围内。
一天,在结束了一次长时间的航行值班后,舰桥人员轮换休息。王浩整理好数据,正准备离开,却发现林雪还站在主观察窗前,凝视着外面无尽的星海。她的侧影在星光照耀下,显得有些单薄和……疲惫。
王浩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舰长。”
林雪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您也需要注意休息。”王浩说道。这话有些逾越,但他还是说了出来。或许是前世作为指挥官,深知领导者压力的同理心使然。
林雪沉默了片刻,忽然问了一个与战术无关的问题:“王浩,你害怕吗?在‘第七先驱者’号爆炸的时候。”
王浩心中一震,随即坦然回答:“怕。但更多的是不甘心。”这是实话,两世皆是。
“不甘心……”林雪轻声重复了一句,终于转过头,看了王浩一眼。那眼神依旧清澈冰冷,但似乎少了几分审视,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能活下来,并且还有能力战斗,就是一种幸运。回去休息吧,明天还有工作。”
这是林雪第一次对他表现出超出纯粹上下级的、近乎个人层面的交流。虽然依旧简短,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王浩知道,他正在一点点获得这位冰冷舰长的初步认可。
相比之下,乔梁则是王浩在“广寒宫”上快乐的源泉。这家伙似乎认定王浩是他的“福将”兼“最佳吐槽对象”。
一天,乔梁神秘兮兮地找到正在休息区看资料的王浩:“兄弟,给你看个好东西!”他左右看看,像做贼一样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金属仪器。
“这是什么?”
“最新款的‘非接触式应力检测仪’!我花了大价钱从后勤那边搞来的!”乔梁得意洋洋,“据说隔着十几米就能测出金属疲劳度!走,我们去舰桥试试!”
王浩哭笑不得:“你去舰桥测金属疲劳度干嘛?”
“哎呀,你傻啊!”乔梁压低声音,“我们去测测林老大的座椅!看看她每天释放的‘冷气’有没有把椅子冻出内伤!这可是关系到全舰官兵心理健康的重要数据!”
结果可想而知,两人刚溜进舰桥(王浩是被硬拉去的),就被值班的周平副舰长抓了个正着。乔梁被罚清洗一周的麻雀艇进气阀,王浩则被要求写一份关于“舰桥设备维护重要性”的五千字报告。
还有一次,舰队进行例行防空演习,乔梁驾驶的麻雀艇为了做一个高难度翻滚动作,差点撞上舰艏的传感器阵列。虽然最后有惊无险,但他在通讯频道里得意忘形的欢呼被全舰广播了出来。
林雪冰冷的声音立刻响彻频道:“乔梁上尉,看来你对你的飞行技术很有信心。演习结束后,你的艇队负责模拟攻击‘广寒宫’号,由近防炮系统进行拦截训练。如果你的艇队有任何一艘被‘击落’,全体队员,包括你,负责清洗全舰所有卫生间一个月。”
结果那天下午,乔梁和他的队员们驾驶着麻雀艇,在密集的模拟防空火力中鬼哭狼嚎地穿梭,成了全舰官兵茶余饭后的笑谈。当然,最后他们还是“全军覆没”了。据说接下来一个月,舰上的卫生间干净得可以反光。
通过这些日常,王浩渐渐感受到,“广寒宫”并非只有冰冷的钢铁和严肃的纪律。在浩瀚而危险的星海中,同胞之间这种带着调侃的关怀和乐观的精神,正是支撑他们远航的重要力量。
而王浩,这颗来自异世的灵魂,正在这片星辰大海中,悄然扎根,等待着属于他的时机。
王浩逐渐成为了“广寒宫”号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被特别关注的“病秧子”或“幸运儿”,而是舰桥上一个沉默却可靠的存在。他的战术建议依然不时让人眼前一亮,但他更多时候展现出的是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一种对细节的执着。
一次,王浩负责更新一片陌生星域的导航危险数据库。这项工作繁琐至极,需要比对数年来的探测记录,标记出微小的变动。大多数参谋只会更新明显的变化,但王浩却花了大量时间,去追踪一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引力参数漂移。
周平路过时看了一眼,随口道:“小王,这些细微波动可能是传感器误差,不用太纠结。”
王浩抬起头,认真地说:“周副舰长,我查过记录,这种模式的微小漂移,在‘暗影星云’边缘的几个区域都出现过,虽然幅度很小,但方向具有一致性。我在想,这会不会是某种大规模天体活动(比如未知黑洞或星云内部结构变化)产生的遥远涟漪?如果能建立模型,或许可以对更大范围的航行安全提供预警。”
周平愣了一下,重新审视着星图上被王浩细致标注出的点,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有道理。你继续跟进,需要计算资源的话,向我申请。”他拍了拍王浩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赏,“年轻人,沉得住气,心思缜密,是块干指挥的料。”
这些细微处的卓越,林雪都通过报告和周平的反馈知晓了。她依旧很少表扬,但分配给王浩的任务渐渐增加了难度和重要性,有时甚至会让他参与一些非核心的战术推演会议,听取他的意见。这是一种默许的信任,比任何口头奖励都更有分量。
一天深夜,王浩为了验证一个关于星际尘埃云带电粒子分布与隐形效果的猜想,留在舰桥加班。偌大的舰桥只剩下几个值班人员和他在控制台前忙碌的身影。
这时,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被放在了他的控制台边缘。
王浩抬头,惊讶地看到林雪站在旁边。她已经脱下了军装外套,只穿着衬衫,显得少了几分平日的冷峻。
“舰长?”
“提神。你的猜想有进展吗?”林雪的声音在寂静的舰桥里显得柔和了一些。
王浩受宠若惊,连忙汇报了自己的初步发现。林雪静静地听着,偶尔提出一两个关键问题,都切中要害。讨论结束时,林雪淡淡地说:“思路不错,但需要考虑高能粒子对我方传感器自身的干扰效应。不早了,明天再继续。”
说完,她便转身离开了,留下那杯温暖的咖啡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类似兰花的清淡香气。王浩端着那杯咖啡,看着林雪离去的背影,心中有种奇异的感觉。这位冰冷的舰长,似乎也有着她不为人知的细心一面。
乔梁依然是王浩融入舰上生活的“最佳催化剂”。他发现王浩对战舰的各个模块都充满好奇,便自封为“王浩首席导游”,经常拉着他在休息时间在允许的区域内“探险”。
“看,这里是引擎调节阀的次级控制室,别看它不起眼,要是出了问题,咱们就得在太空里漂着了!”乔梁像个老司机一样介绍着,“哎,我跟你讲,上次有个菜鸟工程师差点把这儿搞炸了,当时……”
通过乔梁这种插科打诨的方式,王浩对“广寒宫”的了解远远超出了舰桥和战术层面,更深入地理解了这艘庞大战舰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每个岗位上的官兵是如何生活的。这种了解,让他对这片钢铁世界产生了更真实的归属感。
食堂依然是信息交流和欢乐的集散地。乔梁甚至搞了个“王浩战术推理小课堂”(当然是非正式的),经常在吃饭时拿一些星际海盗的战术案例或者虚拟战例来考王浩。
喜欢家族之星际指挥官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家族之星际指挥官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