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打击”行动的辉煌胜利,让王浩看到了变形战机作为主战兵种的巨大潜力。但作为一位战略家,他并没有被单一的胜利冲昏头脑。在详细复盘了整个作战过程后,他敏锐地意识到几个潜在的问题:
攻坚能力不足:变形战机群对付虫族的常规单位(迅猛兽、刺蛇、飞龙)效果显着,但如果遭遇超重甲单位(如情报中提及但尚未遭遇的雷兽)或者需要摧毁深埋地下的坚固巢穴时,其火力仍显薄弱。
持续作战与生存压力:战机群高度依赖空天母舰的补给和维修。一旦母舰被攻击,或者战场环境极端恶劣(如强电磁干扰、重力异常区),战机群的战斗力将大打折扣,且飞行员的生存面临极大威胁。
对特殊威胁的脆弱性:虫族女皇及其可能拥有的规则层面攻击手段,依然是悬顶之剑。战机群在这种层面的威胁面前,生存能力堪忧。
这些问题让王浩认识到,单纯依靠变形战机“包打天下”是不现实的。战争的胜利,依赖于整个作战体系的协同与高效运转。他需要一个能将所有作战单元的优势最大化、劣势互补的全新框架。
在连续数日的深思熟虑和与苏婉博士、杨振华(已康复并重返岗位)等核心智囊的激烈讨论后,一个清晰而大胆的作战理念在王浩脑中逐渐成型,他将其命名为 “航母核心立体打击体系”。
第二节、体系的蓝图:航母核心立体打击体系详解 (约字)
王浩在联军最高战术研讨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这一全新理念。他用全息星图进行推演,清晰地勾勒出未来联军的理想作战模式:
核心思想:以空天母舰作为整个战术体系的绝对核心和移动基地,其他所有舰种和兵种的任务,都围绕确保空母舰的安全和有效发挥其战机投送能力来展开。各单元各司其职,形成有机整体。
体系构成与分工:
核心节点——空天母舰:定位:战场指挥中枢、战机搭载\/出击\/回收平台、后勤补给中心。要求:拥有强大的自身防御力(护盾、装甲)、优异的机动性(避免成为固定靶)、高效的战机调度能力,以及先进的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系统。升级方向:强化指挥网络、加装更强大的护盾和点防御系统、优化机库和出击流程、提升航速和隐身性能。
突击拳头——变形战机群(“龙牙-II”及后续型号):定位:主战兵种,负责夺取制空权、清扫敌方中小型单位、对地精确打击、侦察预警。任务:利用其数量、速度和灵活性,构成对虫海战术的最有效反制,是体系输出的主要承担者。升级方向:持续优化对空对地武器、增强生存能力、发展 specialized 型号(如电子战机、反装甲战机等)。
破城重锤——战列巡洋舰(“秩序级”及改进型):定位:舰队火力支柱,负责远程重火力投送、攻坚、反大型目标。任务:不再用于与虫海缠斗,而是专注于在战机群掩护下,用主炮(如“共振裂解炮”)精准摧毁虫族的巨型单位(雷兽)、坚固巢穴、重要建筑(如孵化场),或在战机群出击前,先行削弱甚至撕开虫族阵地的坚固防线(包括可能存在的强大护盾)。升级方向:提升主炮射程、威力和精度,加强针对大型目标的特种弹药,强化自身生存能力以在重火力交锋中站稳脚跟。
忠诚盾牌——护卫舰\/驱逐舰群:定位:空天母舰的贴身护卫,舰队的内层防御屏障。任务:拦截接近母舰的敌方战机、导弹、自爆单位;应对虫族的突袭和渗透;执行反潜(反钻地单位)任务;必要时为母舰挡枪。升级方向:极强化点防御能力(速射炮、近防导弹)、增强反隐形和反渗透探测能力、具备较高的机动性以跟上母舰。
战场幽灵——特种作战单位(侦察舰、电子战舰等):定位:战场态势感知的保障,体系作战的“润滑剂”,任务:前出侦察、电子干扰\/压制、投放侦察设备、执行特殊任务(如针对王虫的猎杀),升级方向:极致隐身性能、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多样的任务载荷。
作战流程设想:
特种单位前出,获取战场情报。
战列巡洋舰在安全距离进行首轮重火力打击,清除硬目标,削弱防线。
空天母舰进入最佳战机投送阵位,护卫舰群紧密环绕保护。
变形战机群如蜂群般倾巢而出,在母舰指挥下,分割、包围、歼灭敌方主力。
整个过程中,各单元通过数据链实时共享信息,协同作战。
这一颠覆性的理念,在联军内部引发了轩然大波和激烈争论。
传统海军派的质疑:许多习惯了巨舰作为舰队核心的将领难以接受将空母舰置于战列舰之上,认为这是本末倒置,削弱了舰队的攻坚和威慑能力。
技术实现的难度:实现如此高效的协同作战,对联军的指挥控制系统、数据链兼容性、各兵种训练水平提出了极致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混乱。
资源分配的争议:将资源向空母舰和战机倾斜,意味着战列舰等传统主力舰的建造和升级会受到限制,触动了原有利益格局。
面对阻力,王浩展现了坚定的决心和卓越的领导力。他没有强行命令,而是采取了多项措施:
实战模拟推演:利用先进的战争模拟系统,进行了上百次不同场景的推演,用数据证明新体系在面对虫海战术时的生存率和作战效率远高于传统阵型。
小规模试点:挑选一支精锐分舰队,按照新理念进行改编和训练,进行实战检验,用成绩说话。
统一思想教育:反复向各级指挥官阐述虫族威胁的特殊性和不对称战争的本质,强调适应变革的重要性。
利益平衡:承诺对战列巡洋舰进行针对性升级,确保其在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锤”地位,安抚传统派。
经过不懈努力,新理念逐渐获得了大多数将领的理解和支持,联军开始了艰难但坚定的体系转型。
理论是否有效,需要实战检验。机会很快到来。侦察发现,虫族在“庇护所”外围的一个关键资源星系的轨道上,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孵化场”空间站,并有重兵把守,包括疑似雷兽的巨型单位在附近巡逻。联军决定以此为目标,发动一次中等规模的进攻,检验新体系。行动代号“铁壁合围”。
参战兵力包括:
核心:两艘经过现代化改造的“昆仑山”级空天母舰。
重锤:一艘“秩序级”战列巡洋舰。
盾牌:一个由六艘新型“卫士”级护卫舰组成的护卫支队。
拳头:两个满编的“龙牙-II”战机联队。
幽灵:数艘“暗影”级侦察舰。
战斗过程严格按照新体系流程展开:
侦察阶段:“暗影”舰潜入,精确标定了孵化场、雷兽位置及防空火力点。
重锤打击:“秩序级”在远距离锁定雷兽和孵化场的关键支撑结构,发动“共振裂解炮”齐射。精准的火力成功重创了雷兽(使其行动迟缓),并破坏了孵化场的外部防御。
核心进场:两艘空母舰在护卫舰环绕下,机动至最佳攻击位置。
铁拳出击:遮天蔽日的战机群从母舰起飞,分成多个编队,一部分清剿周围的飞龙和守护巢穴的刺蛇,另一部分则集中火力,对受损的孵化场和雷兽进行饱和攻击。
体系协同:整个过程中,护卫舰牢牢守护在母舰周围,击退了数次虫族小股部队的突袭;战列舰继续提供远程火力支援;侦察舰实时监控战场,提供预警。
结果令人振奋!联军以极小的损失(数架战机被击落,一艘护卫舰轻伤),成功摧毁了大型孵化场和雷兽,并歼灭了驻守的虫族部队。新体系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和韧性,各兵种配合默契,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铁壁合围”行动的成功,为新体系的推行扫清了最后障碍。联军开始全面转向“航母核心立体打击体系”的建设。更多的空母舰被改造或新建,战机飞行员开始接受严格的体系化作战训练,各舰种间的联合演习成为常态。
王浩和苏婉博士的团队则根据实战数据,不断优化体系的细节:开发更智能的战场管理AI以辅助指挥;研究战机与母舰、战舰之间更高效的协同算法;针对可能出现的新虫族单位,预先制定应对预案。
联军的面貌焕然一新,从一支依赖巨舰决战的舰队,蜕变为一支高度协同、灵活机动、能够与虫族进行“蜂群对蜂群”消耗战的现代化力量。他们找到了一条在虫族优势领域与之抗衡,并能发挥自身科技长处的道路。
喜欢家族之星际指挥官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家族之星际指挥官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