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匕首的成功震撼了整个联盟,也点燃了所有人对铁器的渴望。各个生产部门的负责人都挤在汪子贤的屋外,争相申请配发铁制工具。伐木队需要更多铁斧,矿工们渴求铁镐,农夫们期盼铁锄,建筑队则眼馋铁凿和铁锤。
面对如此巨大的需求,汪子贤意识到,依靠零星分散的锻造已经无法满足联盟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专业化的铁匠队伍,实现铁器的批量生产。
清晨,联盟议事厅内,汪子贤召开了紧急会议。各行业代表济济一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把展示用的铁匕首上,眼中满是渴望。
“大家都看到了铁器的威力。”汪子贤开门见山,“但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满足所有人对铁器的需求?”
石骨首先发言:“大首领,我们狩猎队需要铁矛头。昨天我们试用了那几把铁矛,狩猎效率提高了三倍!而且更安全!”
老矿工黑石急忙接话:“矿上更需要铁器!石镐磨损太快,效率低下。如果有铁镐,我们采矿速度能快上五倍不止!”
“我们伐木队也是...” “农田开垦需要铁锄...” “建筑队需要铁凿雕刻石材...”
会场顿时吵成一片,各行业都陈述着自己对铁器的迫切需求。
汪子贤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我明白大家的需求。正因如此,我们需要改变目前零星打铁的方式,建立专业的铁匠工坊,批量生产铁制工具!”
“批量生产?”众人对这个新词感到陌生。
“就是像制陶工坊那样,专门有一批人负责铁器制作,分工合作,按照统一标准大量制造。”汪子贤解释道,“这样效率会比现在各自零星打造高得多。”
松伯若有所思地点头:“就像我们制陶,有专门和泥的、塑形的、烧窑的,各司其职,确实比人人自己制陶效率高。”
“正是这个道理!”汪子贤赞许道,“我计划组建专业的铁匠队伍,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让铁器能够源源不断地被制造出来。”
这一提议得到了全场一致支持。会议决定抽调联盟中最有天赋的工匠组成第一支专业铁匠队,由汪子贤亲自指导培训。
选拔消息传出后,近百名工匠报名参选。汪子贤设置了严格的选拔标准:不仅要有强健的体力和耐力,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学习能力。
经过三轮测试,最终选出了二十名首批铁匠学徒。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石匠,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甚至还有两名心灵手巧的女性工匠——这在联盟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为什么选女人当铁匠?”有保守者质疑道。
汪子贤正色回答:“铁匠不仅需要力气,更需要细心和耐心。女性手巧心细,在精细加工方面有独特优势。我们联盟珍视每个人的才能,不论男女。”
这一开明态度赢得了更多人支持,特别是女性族人的由衷拥护。
铁匠工坊选址在冶炼区旁,方便取用生铁料。汪子贤规划了合理的功能分区:原料区、锻打区、淬火区、精加工区和成品区。还特别设计了联排锻炉,可同时容纳十人一起作业。
开工前,汪子贤为全体铁匠学徒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
“要成为合格铁匠,首先需要了解铁的习性。”汪子贤在第一课上讲解道,“铁是有生命的材料,它随着温度变化而改变性格:冷时倔强,热时柔顺;锤击可使它坚强,淬火能令它刚硬...”
这些形象比喻让学徒们很快理解了铁的特性。汪子贤还编写了《铁匠入门手册》,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基本工具使用、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培训结束后,铁匠工坊正式开工。第一天,汪子贤亲自示范标准化的生产流程。
“今天我们先从最需要的铁斧开始。”汪子贤宣布,“批量生产的关键是标准化和分工合作。”
他将斧头制作分解为七个步骤:选料、加热、初锻、成型、精修、淬火和装柄。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
“你们二十人分为四组,每组五人,负责不同工序。”汪子贤安排道,“第一组负责选料和初加热;第二组负责初锻和成型;第三组负责精修和淬火;第四组负责最后检查和装柄。”
这种分工合作的模式让学徒们感到新奇。过去每个工匠都是独立完成全部工序,现在只需专精其中一环。
“大首领,这样每人只做一部分,能学会全套手艺吗?”有学徒担忧地问。
汪子贤微笑回答:“首先专精一艺,融会贯通是后续的事。就像学习狩猎,先精通一种武器,再掌握其他。”
工坊开始运转起初难免混乱。选料组切割的铁块大小不一,导致锻打组难以处理;淬火组有时温度掌握不准,导致斧头过硬易碎...
汪子贤不急不躁,耐心指导每个环节,逐步改进流程。三天后,工坊开始走上正轨,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第七天,工坊迎来了第一个里程碑——日产量达到十把铁斧!而且质量稳定,都能达到使用标准。
这批铁斧优先分配给了伐木队。结果令人震惊:原本需要五天才能完成的伐木任务,现在仅用一天就完成了!
“太神奇了!”伐木队长激动地汇报,“铁斧砍树如切菜,效率提高五倍不止!而且战士们不那么疲劳了。”
这一成功极大地鼓舞了铁匠工坊的士气。汪子贤趁机引入竞争机制:各组之间开展生产效率竞赛,优质高产的小组将获得奖励。
同时,他建立了质量追踪体系:每件铁器都打上制作组的标记,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追溯源头。这既保证了质量,也增强了各组的责任心。
随着铁斧批量生产的成功,工坊开始拓展产品线。接下来是矿工急需的铁镐。
铁镐的设计比斧头复杂,需要尖头和扁头两种功能端。汪子贤改进了生产工艺,采用分体锻造再焊接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
第一批铁镐交付矿队使用后,采矿效率提升了四倍。更令人惊喜的是,铁镐的耐用度远超石镐,长期来看大大节约了资源。
“过去我们一个月要更换十几把石镐,现在一把铁镐用了两周还完好如初!”老矿工黑石激动地说,“而且能开采以前无法处理的硬岩层!”
接下来是农夫们期盼的铁锄。汪子贤根据农事特点,设计了两种型号:宽口锄用于翻土,尖头锄用于除草。这一贴心的设计让农夫们感激不已。
铁锄的使用让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原本需要十人一天才能翻完的土地,现在三人半天就能完成。联盟因此能够开垦更多耕地,为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建筑队获得的铁凿和铁锤则彻底改变了石材加工方式。过去需要数天才能雕刻成型的石雕,现在几小时就能完成;建筑精度和速度都得到极大提升。
随着各种铁制工具的批量生产,联盟的整体生产力迎来了飞跃式发展。以往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大型工程——如引水渠、粮仓扩建、防御工事——现在都成为可能。
汪子贤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建立了用户反馈机制,让工具使用者能够提出改进意见。这些宝贵的一线经验被融入产品迭代中,使铁器设计越来越实用。
一个月后,铁匠工坊已经能够稳定日产各类工具三十件,质量持续提升。工坊规模也扩大到三十人,分为六个小组,实行两班倒作业。
更令人欣喜的是,铁匠中开始涌现专业人才。有人擅长淬火工艺,有人精于锻打成型,有人善于设计改进。汪子贤鼓励这种专业化发展,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
这天傍晚,汪子贤站在工坊前,看着里面依然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充满成就感。不过胖墩的提示让他意识到还有改进空间:
「生产效率提升87%,但能源利用率仅42%,材料浪费率38%。建议:优化炉体设计,回收利用废料,建立标准化度量体系。」
第二天,汪子贤召集铁匠团队,提出了三项改进措施:
第一,改造联排锻炉,增加隔热设计,减少热量散失;第二,建立废料回收系统,将锻打产生的铁渣和碎片回收重熔;第三,制作标准铁尺和铁规,统一产品规格。
这些措施实施后,工坊的能源利用率提高到65%,材料浪费率降至20%,产品质量更加稳定统一。
更让汪子贤欣喜的是,铁匠们开始主动提出创新建议。有学徒改进了铁钳设计,使其更易夹持工件;有小组发明了可调节的锻打模具,能够快速成型不同工具;还有人尝试在铁中加入其他材料,探索改善铁质的方法。
这种创新精神正是汪子贤最希望看到的。他特别设立了“创新奖励”,鼓励任何能提高生产效率或改善产品质量的建议。
随着铁器的大量生产,联盟的社会结构也在悄然变化。专门从事铁器制造的铁匠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工具的统一标准化促进了各行业间的协作;生产效率提升解放了大量劳动力,这些人可以从事更专精的工作。
一个月后,联盟举办了盛大的“铁器庆典”,展示批量生产带来的成果。广场上陈列着各式铁制工具:斧、镐、锄、凿、锤、刀、矛...每件都闪耀着金属特有的光泽。
各行业代表轮流上台,讲述铁器如何改变了他们的工作:
伐木队展示了以往需要十天才能完成的伐木量,现在仅用两天就能完成;矿队带来了以往无法开采的稀有矿石;农队展示了新开垦的良田;建筑队则展示了精美的石雕和稳固的建筑...
最令人震撼的是,所有展示中都强调了一个共同点:不仅效率提高,工作也变得更为安全。工伤事故减少了七成以上,这对每个家庭都意义非凡。
汪子贤在庆典最后宣布:“今天的成就属于联盟每一个人!是大家的智慧和汗水,让铁器从一把匕首发展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力量!”
“但这仅仅是开始!”他话锋一转,“我们将建立更多的专业工坊,不仅生产铁器,还要开发新工具、新机械!让我们的联盟继续前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庆典结束后,汪子贤独自站在更新后的文明发展图前,欣慰地看着铁器时代分支上繁茂的技术果实。
「文明等级:铁器时代中期。生产力提升450%,专业化程度提高,技术创新加速。智力+1(组织生产)。新技能解锁:标准化生产、质量控制、流程优化。」
胖墩的提示让他微微一笑。最令他骄傲的不是生产力的提升,而是族人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开始接受新思想,勇于创新,注重效率和质量。这种变革意识,才是文明前进的真正动力。
窗外,铁匠工坊的炉火依然通明,映照着这个正在快速前进的原始文明。汪子知道,批量生产带来的不仅是工具革新,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而这场变革,正在悄然塑造着一个文明的未来。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