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庆典气氛如同夏日的骤雨,来得猛烈,去得也迅疾。不过两三日光景,下邳城内便似乎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市井街巷间,百姓们为击退曹军而欢欣,但更深层的军政层面,那被短暂胜利压制下去的暗流,却开始重新涌动,甚至因为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变得更加复杂。
曹豹站在新挂上“军需统筹司”木牌的衙署院中,看着手下吏员和临时调拨来的军士们清点、搬运昨日缴获的物资。账册在他脑海中飞速运转,与眼前实物一一对应。精铁、皮革、完好和破损的兵甲、钱帛、粮秣……这些都是联盟宝贵的血液,也是可能引发争端的火星。
“先生,”一个略显油滑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这点验之事,何须您亲自在此督看?交由下面的人去做便是。”
曹豹不用回头,也知道来者是糜芳。他转身,脸上挂起恰到好处的温和笑容:“子方将军,物资乃军国根本,数目清晰,方能分配公允,不敢不慎啊。”
糜芳是糜竺之弟,目前在刘备军中担任裨将。他身材微胖,面容与糜竺有几分相似,但眼神中缺少其兄那份沉稳与远见,多了几分精明与算计。此刻,他搓着手,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道:“先生所言极是,公允最是要紧。只是……末将听闻,此番缴获的战马,十之七八都要优先拨给吕布军?这……是否有些厚此薄彼了?我部骑兵亦需补充,昨日诱敌,战马折损可不在少数。”
曹豹心中了然,该来的总会来。他维持着笑容,引糜芳走到一旁稍静处,耐心解释:“子方将军,此事在军议上已有定论。温侯麾下俱是骑兵,乃我军机动破敌之主力,战马于他们而言,如同我等之双腿。昨日之战,若非温侯铁骑及时切入,战局难料。优先补充,是为保持并增强我联盟最强之矛,此乃大局所需。”
他顿了顿,观察着糜芳的神色,继续道:“至于将军所部折损,豹已记录在案。此次虽无法补充良马,但可从钱帛、皮甲方面予以倾斜,并已行文至糜竺先生处,请其通过商路,尽快为将军采买一批江北健马,以为后续补充。你看如何?”
这番说辞,既有大局观,又给出了具体的补偿方案,还抬出了其兄糜竺,可谓滴水不漏。糜芳脸色稍霁,但眼底那丝不满并未完全消散,他干笑两声:“先生考虑周详,末将只是……只是为麾下儿郎们争上一争,既如此,便依先生安排。”
送走了糜芳,曹豹轻轻吐出一口气。他知道,糜芳代表的不是他个人,而是一批刘备军中,对吕布集团享有“特权”心存芥蒂的将领。功勋制能解决表面的分配,却难以瞬间扭转根深蒂固的派系观念和“我们”与“他们”的界限。
这仅仅是开始。
下午,曹豹前往城外吕布军驻地,与张辽进一步敲定“传令营”的细节。刚进营寨,便感受到一股与刘备军中迥异的氛围。这里更粗犷,更散漫,也更崇尚武力。沿途遇到的军士,看向他这位“曹先生”的目光,有好奇,有审视,也有几分因为他的计策和“规矩”带来好处而产生的初步认可,但绝无刘备军中那种对文官或上位者的天然敬畏。
在张辽的军帐外,他听到了里面传来的争吵声。
“……魏续兄,此言差矣!曹先生设立此法,乃为大军通讯便捷,岂是为监视我等?”是张辽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气。
另一个粗豪的声音立刻响起,充满了不屑:“文远,你莫要被那曹豹几句好话哄了去!什么‘记室参军’,什么‘功勋记录’,分明是刘备那边想出来的缚手缚脚的法子!打仗凭的是勇力,是快马弯刀!弄些文人来指手画脚,记录这记录那,烦也不烦?依我看,这‘传令营’也是多余,以往没有这些,咱们并州狼骑不照样纵横天下?”
曹豹听出,这是吕布的姻亲兼部将魏续的声音,一个典型的吕布军中的保守派和既得利益者。
张辽反驳:“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我等与刘使君联盟,协同作战乃必然。若无统一号令,各自为战,岂不重蹈昔日兖州覆辙?曹先生之策,利在长远!”
“长远?我看是刘备和那曹豹想慢慢蚕食,夺了温侯的权!”魏续的声音陡然提高。
帐内的争执清晰传来,曹豹站在帐外,阳光照在他身上,却感觉有些发冷。他意识到,在吕布军中,阻力不仅来自于对刘备的轻视,更来自于对任何可能约束他们以往那种自由散漫、以掠夺为主要激励方式的军事传统的抵触。魏续这样的人,在吕布军中绝非少数。
他没有立刻进去,而是等到里面声音稍歇,才故意加重脚步,朗声道:“文远将军可在?曹豹前来商议传令营之事。”
帐帘掀开,张辽面带愠色地走出,看到曹豹,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曹先生来了。”他身后,魏续也跟了出来,抱着臂膀,斜眼看着曹豹,毫不掩饰脸上的倨傲与怀疑。
曹豹仿佛没看见魏续的脸色,对张辽拱手道:“辽将军,可是在为营务烦心?”
张辽叹了口气,还未说话,魏续便阴阳怪气地插嘴道:“曹先生真是勤勉,这联盟上下,如今怕是都要听您调度了。”
这话已是极其无礼,带着明显的挑拨意味。张辽脸色一变,正要呵斥,曹豹却摆了摆手,脸上笑容不变,目光平静地看向魏续:“魏将军说笑了。豹之所为,无非是奉刘使君与温侯之命,为联盟效力,让将士们少些无谓的争执,多打胜仗,多得实惠。譬如昨日之功勋分配,若无记录,将军麾下儿郎的斩获,可能分得如此清楚,如此痛快?”
他直接点出魏续及其部下刚获得的好处,这是最有力的反驳。魏续噎了一下,脸色变幻,想要反驳,却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毕竟实实在在的好处已经落袋。他哼了一声,嘟囔道:“……但愿如此。”便悻悻然地转身走了。
张辽看着魏续的背影,无奈地对曹豹道:“先生见谅,魏续兄他……”
“无妨。”曹豹打断他,神色坦然,“新法推行,总有不解与疑虑之时,日久自见人心,亦见其利。辽将军能明察其中益处,豹心甚慰。”
与张辽敲定了传令营的人员构成、训练地点和初步的信号旗语方案后,曹豹离开吕布军营。回城的路上,他心情并不轻松。糜芳代表的不满,魏续代表的抵触,都清晰地告诉他,联盟的根基远未牢固。他现在所做的,就像是在沙地上筑城,每一次成功的协调,每一次制度的推行,都只是勉强夯实了一小块地基,而四周的流沙随时可能将其吞噬。
傍晚时分,他回到自己的府邸,陈登已在书房等候。这位年轻的智者正在翻阅曹豹留下的关于“屯田制”的初步构想,见曹豹回来,放下竹简,关切地问道:“元显兄面色疲惫,可是今日诸事不顺?”
曹豹苦笑着坐下,将糜芳和魏续之事简要说了一遍。
陈登听罢,并无意外之色,轻摇羽扇(虽是秋冬,但他似乎习惯拿着这东西),淡然道:“此乃意料中事。刘使君仁德,然其部下如糜芳者,难免有乡土之见,视温侯为客军,心存提防。温侯骁勇,然其麾下如魏续者,多为骄兵悍将,崇尚快意恩仇,不喜约束。元显兄欲以制度弥合裂痕,无异于逆水行舟,难矣。”
“再难,也要做。”曹豹揉了揉眉心,语气坚定,“否则,联盟终将毁于内耗。登弟,依你之见,当下该如何?”
陈登沉吟片刻,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当务之急,并非急于推进所有新政。而是要在刘、吕二位之间,以及双方核心将领之中,找到更多的‘张辽’与‘高顺’,找到那些能看到长远利益、愿意接受规则的明白人。同时,对于糜芳、魏续此类,或可适当给予一些眼前的好处,加以安抚,但核心原则不可退让。此外……”
他压低了声音:“元显兄还须谨记,你如今地位超然,全赖双方制衡与需要。他日若一方势大,或外部压力骤减,你这‘粘合剂’,恐成最先被舍弃或攻击的对象。”
曹豹心中一凛,陈登的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他近日因地位提升而产生的一丝微醺。他郑重地点点头:“登弟提醒的是,我明白了。”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渐沉的夕阳和亮起的点点灯火。下邳城看似安宁,但其下暗流汹涌。他不仅要面对外部的曹操、袁术,更要小心翼翼地平衡内部这复杂的人心与利益。
“路还长得很啊……”曹豹低声自语。他握了握拳,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冷静。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只能继续走下去,用更高的智慧,更缜密的手段,将这脆弱的联盟,一步步引向未知的未来。
喜欢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