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辞关于设立“女性绣业互助会”的提议,如同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御书房内激起了萧景澜心中的波澜,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于朝堂内外引发了新一轮的暗涌与观望。皇帝虽当场表明了支持的态度,但要将此议落到实处,化为正式的国策,仍需经过必要的程序与博弈。
接下来的数日,萧景澜并未急于在朝会上宣布此事。他先是单独召见了户部尚书与工部尚书,将苏清辞的构想详细阐明,询问钱粮拨付与各地官署协调的可行性。
户部尚书虽对动用官银有所迟疑,提及国库因战事及善后尚不充盈,但在皇帝明确表示此为“定民心、促技艺”的长期国策,且初期投入无需过巨后,也只得领命筹划。工部尚书则对此举能促进手工业发展、规范行业标准表示赞同,认为长远来看有利于增加税收。
同时,萧景澜也授意几位近臣,将此事的风声适度放出,试探朝野反应。果不其然,消息灵通的官员们很快便得知了此事。与之前弹劾苏清辞个人封赏时不同,此次涉及具体政务与官银使用,反对的声音虽未如之前那般激烈直白,却也在私下里弥漫开来。
“女子操持此等全国性事务,闻所未闻!”
“苏氏已掌御用工坊,如今又要统领天下绣娘,其心……”
“哼,不过是沽名钓誉,想借此揽权罢了。”
“国库尚且紧张,却要拿银子去填那些绣娘的无底洞,岂非本末倒置?”
种种非议,或出于对女子能力的轻视,或出于对打破现有利益格局的担忧,或单纯是因苏清辞风头太盛而心生嫉妒,不一而足。就连一些原本对苏清辞抱有同情的中立官员,也对此事的可操作性持保留态度。
然而,萧景澜对此早有预料。他深知,任何触及旧有格局的改革,必然会遇到阻力,关键在于决策者的决心与推动力。
他一方面通过摄政王萧惊寒在朝中的影响力,暗中安抚乃至压制一些过于激烈的反对声音;另一方面,则授意苏清辞,通过清辞绣坊的渠道,开始小范围地与京城及周边一些信誉良好、有影响力的绣坊接触,阐述互助会的理念,争取业内的初步支持。
苏清辞对此心领神会,她并未因可能的阻力而焦虑,反而更加专注于完善互助会的具体章程。
她在芸娘和几位核心绣娘的协助下,结合自己经营绣坊的经验与对底层绣娘生存状态的了解,将基金的运作模式、技艺培训的层级、行业规范的标准等细节逐一细化,务求方案切实可行,经得起推敲。
那件凝聚心血的江山嫁衣,依旧在静谧的绣房中,随着她一针一线的推进而日渐完美,仿佛是她内心坚定与沉静的写照。
时机在暗流中逐渐成熟。
这一日大朝会,在商议完几项紧要的边防与漕运事务后,萧景澜目光扫过满殿臣工,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
“日前,忠谨夫人苏氏,向朕呈递奏疏,建言成立‘大靖女性绣业互助总会’,旨在联结天下绣娘,互助共济,传习技艺,规范行业,以稳固民生,促进手工之业。朕览其奏,深以为然。”
他开门见山,直接将议题抛了出来。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许多官员交换着眼神,等待着下文。
萧景澜不给他们过多议论的时间,继续道:“朕思,大靖立国,以民为本。‘靖安’之年,不止于平定祸乱,更在于使天下百姓,各安其业,各得其所。绣娘,虽多为女子,然其十指技艺,亦是民生所系,国家财赋之一源。然其势单力薄,易受盘剥,遇灾病则生计维艰,此乃实情。”
他语气转为铿锵:“今有忠谨夫人,感同身受,愿牵头促成此事,为天下绣娘谋一安身立命、共同发展之途。此乃大善之举,朕,岂有不支持之理?”
话音刚落,便有一位御史出列,躬身道:“陛下仁德,体恤民情,臣等感佩。然,成立如此全国性总会,涉及钱粮、人事、制度,千头万绪,交由……交由苏夫人一女子主持,是否过于草率?且国库尚虚,拨付官银用于此途,是否……”
“爱卿多虑了。”萧景澜直接打断了他,语气不容置疑,“忠谨夫人之能力,于平叛护驾、经营绣坊中已展露无遗,朕信得过!且此事并非她一人独断,朝廷自有章程制度,户部、工部及各地州府皆需协同办理,何来‘草率’之说?”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面露迟疑的官员:“至于官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于稳固万千家庭,促进百工技艺,正是正途!莫非在尔等眼中,只有军国大事才算大事,这关乎无数女子生计、关乎一方产业兴衰之事,便是小事,便不值得朝廷投入吗?”
这一反问,掷地有声,让那御史和其他有心反对者一时语塞。
萧景澜不再给他们反驳的机会,直接宣布最终决定:
“朕意已决!兹正式下旨,成立‘大靖绣业互助总会’!特擢升忠谨夫人苏清辞,出任总会首任会长,总领筹备及日后会务!”
“着户部,即日划拨官银十万两,作为总会初始运作及互助基金!”
“着工部,协同制定行业技艺标准,提供必要技术支持!”
“敕令各道、州、府、县,需积极配合总会于当地设立分社,不得借故推诿阻挠!”
“此事,关乎民生国计,凡有阳奉阴违、敷衍塞责者,严惩不贷!”
一连串清晰明确的旨意,如同定音之锤,彻底敲定了此事。皇帝态度之坚决,支持力度之大,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那些原本还想进言劝阻的官员,见大势已去,也只得将话咽回肚子里,躬身领旨。
“臣等遵旨!”
圣旨很快便正式下达,连同着皇帝的朱批与官印,被郑重其事地送往榆林巷苏宅,以及相关的各部衙署。
当那明黄的绢帛圣旨展开在苏清辞面前时,她平静地接旨谢恩。手中沉甸甸的,不仅是圣旨的分量,更是万千绣娘的期盼与皇帝沉甸甸的信任。
她没有耽搁,立刻以总会会长的身份,召集了芸娘、春桃以及几位最早表示支持的京城绣坊主事,在清辞绣坊内设立了临时的总会筹备处。依据圣旨授权,一道道盖有“大靖绣业互助总会”印章的文书开始发出,招募人手,细化章程,联络各地,分配资金用途……一个前所未有的、旨在惠及天下绣娘的组织,开始从纸面上的构想,一步步走向现实。
而那道象征着皇权支持与全新起点的圣旨,也被苏清辞命人恭敬地誊抄了一份,悬挂于筹备处的正堂之上,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这条注定不会平坦,却充满了希望与意义的道路。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