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带来的财富如甘霖般润泽四方,民生改善,国库充盈,朝野上下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安定繁荣景象。而在这片盛世沃土之上,另一项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宏大文化工程,也终于迎来了瓜熟蒂落的时刻。
《大靖绣典》编纂馆内,持续了数年之久的忙碌与喧嚣,渐渐沉淀为一种收获前的庄重与静谧。巨大的案几上,堆积如山的各地绣样、针法记录、纹样图谱已被分门别类,整理归档。取而代之的,是一摞摞装帧精美、墨香犹存的书稿。
这日,苏清辞、芸娘与几位核心编修,将最后几卷校订完毕的稿纸,轻轻放入特制的紫檀木书匣中。当匣盖合拢,发出清脆的“咔哒”声时,整个编纂馆内,陷入了一片奇异的寂静。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目光聚焦于那数个承载着千钧重量的书匣。
历时数载,汇集四方绣娘智慧,遍历古今针法纹样,融汇东西美学精髓的《大靖绣典》初稿,共计一百零八卷,终于全部编纂完成!
馆内不知是谁先发出了一声如释重负的叹息,随即,低低的啜泣声、压抑的欢呼声、以及相互道贺的声音渐渐响起。几位年迈的绣艺大家更是老泪纵横,她们穷尽一生钻研的技艺,如今得以系统地记录、传承,再无湮灭之虞。年轻的编修们则相视而笑,数年的伏案疾书、反复校勘,所有的辛苦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无价的成就感。
苏清辞立于书匣之前,伸手轻轻拂过那光滑冰凉的匣面,指尖竟微微颤抖。她想起了初接此任时的惶恐与决心,想起了四方绣娘汇聚时的盛况,想起了体系构建时的激烈争论,想起了火灾险情下的奋力抢救……一幕幕场景如同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闪过。这不仅仅是一部书,这是一条奔流了千年的文明之河,而她与她的团队,有幸成为为其疏浚河道、绘制水经的匠人。
“芸娘,”她声音略带沙哑,却异常坚定,“准备一下,明日,我们一同将《绣典》初稿,呈送御览。”
“是,东家!”芸娘激动地应下,眼中同样闪烁着泪光。
翌日,天光正好。
皇宫,文华殿内,熏香袅袅。皇帝萧景澜早已得报,特意空出了半日时间,于殿内等候。萧惊寒亦在一旁。
当苏清辞与芸娘,在司礼监太监的引导下,亲自将那数个沉重的紫檀木书匣抬入殿中时,萧景澜不由自主地从御座上站了起来。
“臣妇(民女)苏清辞(芸娘),参见陛下。《大靖绣典》初稿一百零八卷,编纂已成,谨呈陛下御览!”苏清辞与芸娘躬身行礼。
“皇婶、芸娘夫人快快请起!”萧景澜快步上前,虚扶一下,目光却早已被那些书匣吸引,“辛苦二位了!快,打开与朕和皇叔一看!”
内侍们小心翼翼地将书匣逐一开启,取出里面以宣纸精印、线装而成的一卷卷书稿,按照顺序,恭敬地铺陈在早已备好的长案之上。
刹那间,仿佛有万千锦绣、无尽光华自书卷中流淌而出,充盈了整个文华殿!
第一卷为《绣史源流考》,追溯刺绣自上古至“靖安”的演变历程,考据详实,图文并茂。
紧接着是《技法师承卷》,以清晰的步骤图解与精炼文字,详细阐述了近百种基础与独门针法,从最常见的直针、套针,到失传已久的“纳锦绣”、“铁画银钩”,无不囊括,堪称一部绣艺的“武功秘籍”。
《纹样图谱卷》更是蔚为大观,分门别类收录了几何、植物、动物、人物、山水、吉祥等数千种纹样,既有宫廷华章,亦有民间趣味,更有西域传入的异域风情,每一种纹样皆标注其名称、寓意、源流及适用场景,色彩绚烂,琳琅满目。
《地域流派卷》则系统梳理了苏、蜀、粤、湘、京以及苗、织云部等各大绣派的风格特点、代表针法与经典作品,展现了大靖绣艺“和而不同”的博大格局。
《用料甄选卷》详细记录了丝、棉、毛、麻等各类绣线、底布的特性、产地、鉴别与保养方法。
《品鉴收藏卷》阐述了绣品的艺术价值评判标准、保养修复技巧乃至市场流通常识。
更有《融合创新卷》,记录了苏清辞开创的“融合绣派”理论与实践,展现了绣艺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每一卷皆配以大量精心绘制的插图,工笔细腻,色彩准确,将文字难以尽述的微妙之处,直观呈现。全书体例严谨,分类科学,文笔典雅,既是一部工具巨着,亦是一部艺术珍品,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史诗。
萧景澜一卷卷翻阅过去,起初是好奇,继而变为惊讶,最终化为难以抑制的震撼与激动!他虽不通绣艺,但作为一国之君,其眼界与鉴赏力非同一般。他完全能够感受到,这部《绣典》所蕴含的浩如烟海的知识、严谨求实的学风以及海纳百川的气魄!
“好!好一部《大靖绣典》!”萧景澜抚掌赞叹,龙颜大悦,“皇婶!芸娘夫人!还有所有参与编纂的诸位!尔等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典一成,我大靖绣艺精髓尽在于此,传承有序,发扬有道!实乃文治之盛事,江山之瑰宝!”
他看向苏清辞,眼中充满了激赏:“皇婶不仅技艺通神,更有此等编书立传、总括天工之宏才!朕心甚慰,甚慰啊!”
萧惊寒立于一旁,虽未多言。但看着那煌煌巨着,再看向身旁因激动而脸颊微红、眼中有光的妻子,冷峻的眉眼间亦流露出难以掩饰的骄傲与柔和。他知道,她为此付出了多少。
“陛下谬赞了。”苏清辞谦逊道,“此乃汇聚天下绣娘智慧之功,臣妇不过尽绵薄之力,统筹其事。若无陛下信任,朝廷支持,四方响应,断无此典之成。”
萧景澜大笑:“皇婶过谦了!统筹之功,尤为关键!若非皇婶高瞻远瞩,建立体系,亲力亲为,焉能有此体系完备、包罗万象之巨着?”他沉吟片刻,正色道:“此典初成,当广布天下,惠泽后人。朕意,由司礼监、翰林院牵头,组织最好的刻工、印匠,即刻着手雕版刊印!首批成书,除藏于宫中秘阁、各州府官学、大型绣坊外,亦要赐予‘巾帼绣院’及有功编纂之人!”
“此外,”他目光炯炯,“待刊印完成,朕要于宫中设‘绣典成书大庆’,邀群臣、各国使节观礼,将此文化盛事,昭告天下!”
“陛下圣明!”苏清辞与芸娘齐声应道。
《大靖绣典》初稿的完成与皇帝的高度肯定,标志着这项浩大文化工程的阶段性胜利。它不仅仅是对过去技艺的总结,更是为未来绣艺的发展树立了标杆,开辟了道路。消息传出,天下绣艺界为之欢欣鼓舞,所有参与其中者,无不与有荣焉。
苏清辞走出文华殿,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阳光洒在她身上,温暖而明亮。她知道,这部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绣典》,即将如同种子一般,随着刊印的书籍,撒向大靖的每一片土地,在未来,必将开出更加绚烂的文明之花。而她,有幸成为这播种人之一,此生足矣。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