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皇宫,未央宫偏殿。此处较德阳殿更为私密些,常用于皇帝召见近臣或进行非正式议事。殿内熏香袅袅,却驱不散那无形中弥漫的沉闷与压抑。
曹昂奉召入内,他今日特意未着甲胄,只穿了一身庄重而不失谦和的深色文官朝服,步伐沉稳,举止间毫无其父曹操那种迫人的威势,反而显得温润守礼。
“臣曹昂,叩见陛下。”他行至殿中,依足礼数,躬身下拜,姿态恭敬无比。
御座上的刘协看着阶下的曹昂,目光复杂。
相较于其父曹操,曹昂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他更年轻, 身上没有那种久经沙场的悍戾之气,也没有那种执掌大权、生杀予夺的深沉心机,更像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恪守臣节的青年才俊。这让刘协在戒备之余,又不自觉地稍稍放松了一丝紧绷的神经。
“爱卿平身。”刘协的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清朗,却又努力模仿着帝王应有的沉稳,“赐座。”
“谢陛下。”曹昂谢恩后,才在宦官搬来的绣墩上稍稍侧身坐下,姿态依旧保持恭敬,目光谦逊地垂视下方,并不直视天颜——这是臣子应有的规矩。
“今日召爱卿来,是想问问河北流民安置的后续事宜。闻听爱卿亲自督办,颇有成效,朕心甚慰。”刘协开口,话题是早已想好的、相对“安全”的政务。他需要借此观察曹昂。
曹昂微微躬身,从容应答:“回陛下,此乃臣分内之事,不敢言功。仰赖陛下洪福与朝廷政令得当,河北四州流民已初步得以安顿。冀、青两州主要采取附籍安置,使其重归乡里;幽、并边州则更多迁入屯田区,既可垦荒增产,亦能实边。目前已发放粮种、农具,预计明年春耕后可大致稳定。然其中细节,如各地田亩分配之均衡、地方胥吏是否公允,仍需持续督察,以免陛下仁政未能彻底泽及黎庶。”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数据扎实,不仅说明现状,更主动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后续需要关注的重点,显得务实而负责,全然一副忠心王事、为君分忧的能干臣子模样。
刘协听着,心中不禁暗叹:曹操有子如此,沉稳干练,熟知政务,却无其父那般咄咄逼人……若他只是寻常臣子,该多好。他口中赞道:“爱卿思虑周全,体恤民情,实乃百官楷模。”
“陛下谬赞。”曹昂再次欠身,“臣只是谨记家父教诲:为官者,上需体察圣意,下需抚慰民心。陛下仁爱,欲施恩于天下,臣等自当竭尽全力,将陛下之恩泽,落到实处。”
他巧妙地将功劳归于皇帝的“仁爱”和父亲的“教诲”,自己则只是执行者。
这番话让刘协感觉很受用,却又感到一丝悲哀。
恩泽?这恩泽究竟是谁的?但他没有表露,转而似不经意般叹道:“曹司空教子有方啊。不仅爱卿你忠孝勤勉,朕闻子桓(曹丕)、子建(曹植)等公子,亦是人中俊杰。曹家真是人才辈出。”
曹昂心中一动,知道这是关键的试探。
他神色愈发恭谨,声音也带上了几分恰到好处的感慨:“陛下天恩,体恤臣下。为人子者,孝奉父母乃人伦之本;为人臣者,忠君报国乃立身之基。家父常以此训诫臣与弟等,时刻不敢或忘。尤其家父时常感慨,陛下年少聪慧,仁德爱民,实乃英主之象,命臣等需尽心辅佐,以报国恩。”
他提到“家父常感慨陛下年少聪慧,仁德爱民”,这极大满足了刘协内心深处对自身价值的渴望和被认可的需求。纵然知道这可能是套话,但在这种孤立无援的境地下,听到权臣之子亲口说出,仍让他心头一热,仿佛找到了一丝虚幻的认同感。
刘协的语气不由得软化了些许,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倾诉欲:“是啊,司空……确是国之柱石。只是朕常居深宫,于民间疾苦,所知终是有限。有时想多做些事,却……”他适时地停住,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无奈和困扰,目光若有若无地看向曹昂。
曹昂立刻表现出感同身受的神情,他稍稍向前倾身,声音压低,充满了真诚:“陛下之心,臣能体会一二。陛下深居九重,心怀天下,此乃万民之福。然政务千头万绪,自有外朝百官为陛下分劳。陛下乃天下之主,重在垂拱而治,明辨忠奸,权衡大势。至于具体庶务,恰是如臣等之辈应为陛下驱驰之处。陛下若有任何想知晓的,或任何想法,臣愿为陛下耳目,为陛下奔走。”
这番话,简直说到了刘协的心坎里!他感觉自己被理解了!他不是不想做事,而是被曹操架空,无力做事。而曹昂的话,既承认了他“天下之主”的地位和“心怀天下”的初心,又为他目前的“无力”提供了一个非常体面的台阶,还暗示了自己愿意充当他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虽然刘协深知这“桥梁”最终通向的仍是曹操,但曹昂这种尊重他、理解他处境的态度,与他父亲及其党羽那种实质性的胁迫与控制截然不同,让他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作为“皇帝”而被臣子“真心”尊重的错觉。
刘协的脸上不禁露出了真切的笑容,虽然很快收敛,但语气明显亲切了许多:“有爱卿此言,朕心甚安。日后若有事,或还需多多倚仗爱卿。”
“臣,万死不辞!”曹昂立刻起身,郑重行礼,“能为陛下分忧,是臣之荣幸,亦是臣曹家世受国恩,理当尽之忠孝!”
“忠孝”二字,被他咬得格外清晰。既表明了对皇帝的“忠”,也暗示了遵从父命的“孝”,完美地将他所处的微妙位置诠释了出来。
又闲聊了几句无关痛痒的经籍文章后,曹昂见时机差不多,便恭敬告退。
看着曹昂消失在殿门外那谦恭守礼的背影,刘协独自坐在空旷的大殿里,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的迷茫和复杂。
曹昂……此人确实给人一种忠厚可靠、又通情达理的感觉。他的话语,他的态度,都让人如沐春风,甚至让他产生了一丝幻想:若曹操一党皆如曹昂这般“忠君”,该多好?
但他随即又警醒过来。龙案上那份关于曹昂高效安置流民的报告,恰恰说明其能力出众,是曹操极其得力的助手。其今日所言,究竟是发自肺腑的忠诚,还是更高明的、以其温和面貌出现的政治伪装?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稳定他们曹家的统治,让自己这个皇帝更安心地做傀儡吗?
刘协发现,自己竟有些看不透这个比自己年长不了几岁的年轻人。
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无论是面对曹操的强势,还是面对曹昂的“温和”,他似乎都只能被动接受。唯一不同的是,面对后者,他心里的抵触和戒备,竟不知不觉地……减少了一些。
“忠孝两全……”刘协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玉玺,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在这冰冷的未央宫中,这四个字,听起来竟是如此的遥远而讽刺。
而离开皇宫的曹昂,坐在回府的马车上,面色沉静。
方才殿中的应对,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既完成了父亲交代的公务汇报,安抚了皇帝,又巧妙地传达了曹家的“忠君”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似乎真的在那位年轻天子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名为“曹昂或许不同”的种子。
这无关个人好恶,而是政治需要。他深知,在父亲构建的巨大权力格局中,处理好与这位象征性的皇帝的关系,本身就是一项重要且微妙的任务。今日,他觉得自己完成得还不错。
建安十一年十月,北方草原的秋风猎猎作响,空气中透着肃杀之气。
曹操率领的大军千里奔袭,悄然越过卢龙塞,出其不意地逼近乌桓腹地柳城。直到距离柳城不足二百里时,乌桓单于蹋顿方才惊觉曹军突至,大惊之下仓促纠集麾下数万骑兵迎击。
骤然间,天地间卷起漫天黄尘,只见乌桓铁骑黑压压一片自远处铺天盖地而来,战马嘶鸣声、羌笛牛角号声此起彼伏,震动山野。乌桓军兵锋甚盛,声势仿佛遮天蔽日,令观者心惊。
反观曹军,此刻人困马乏。为了奇袭柳城,曹操只率不足万人轻骑前行,重兵辎重都远在后方。
将士们风餐露宿,攀山越谷数百里,早已饥渴疲惫,许多人甚至卸下重甲以减轻负重,身上护具寥寥无几。
面对乌桓数倍于己的骑兵夹裹尘沙而来,曹军中弥漫着一股紧张不安的气息。许多将士望着远处乌桓军盖野般的骑阵,心中发憷,握刀枪的手心渗出汗来:此等强敌当前,我军远道而来又缺甲少粮,如何能挡?
一时间军心动摇,营中仿佛连风吹草动都令人惊疑不定,真可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白狼山下,曹营临时扎下的军帐中气氛凝重。
曹操麾下众将汇聚在一起,眼见敌骑渐近,人人神色凝肃,面面相觑。
有参军低声进言:“主公,乌桓骑兵来势汹汹,我军长途跋涉,将士疲惫,不如且退守山岭据险,待大队辎重与后续部队赶到,再与贼决战不迟。”
此言一出,周围不少人连连点头。众将认为此番遭遇强敌,应当谨慎从事,暂且避其锋芒以安定军心 。
一名偏将更是焦急道:“如今敌众我寡,硬拼恐不利,不若先扎营休整,静观其变!”营帐内充斥着劝阻迎战的低语,许多将领心生怯意,主张按兵不动等待援军。毕竟,在他们看来,如今曹军轻骑孤军深入,既无重甲坚城,又无后援接应,轻举妄动恐有全军覆没之险。
曹操坐于帐中,沉吟不语,目光在诸将脸上缓缓扫过。
只见众人神情或惶虑或避视,军心涣散之状尽收眼底。他深知此刻己方境地艰险:进,则要以少击众;退,则无粮无援、骑兵难逃。
片刻思量后,曹操霍然起身,掀帘出帐,纵马奔上附近一处高岗。众将愕然抬头,纷纷跟随他的目光望去。只见曹操驻马高处,凝眸远眺白狼山下的乌桓骑阵,山风吹动他漆黑的披风猎猎作响。
曹操眯起双眼,冷静地打量着敌情:乌桓骑兵虽然众多,但来得匆忙,阵列疏松混乱,仿佛一盘散沙 。
有的骑队尚未成列,有的各部落旗帜杂乱穿插,队形毫无章法。显然,蹋顿率军仓促出战,连基本的阵型都未及列稳,正处于仓皇应敌的慌乱中。曹操见状,原本凝重的神色略微舒展,他心中已有了计较。
正在众将犹疑不决之际,一员虎将拍案而起,洪声说道:“主公,万万不可坐以待毙!此时不战,更待何时!”说话之人正是前将军张辽。只见张辽目光如炬,拱手对曹操进谏道:“今我军远涉险境,已无退路。乌桓虽众,然仓促应战阵形未整,这是天赐良机。”
他沉稳而坚定地分析道:乌桓骑兵虽人多势盛,但各自为战,单兵技勇并非无敌;况且曹军千里突袭而至,早已打乱了乌桓的部署,敌军此刻惊恐仓皇,军心动摇 。张辽指着山下敌阵,高声说道:“贼军未成合围之势,队伍杂乱松散,并无有序坚实的防御态势 。彼众我寡,我军却皆精锐骑兵,且背水一战,退无可退,不如鼓起余勇,乘其未定一鼓击之!”他声音铿锵有力,言辞中透出一股视死如归的豪壮。
营中将校无不为之侧目,只见张辽神情昂扬,战意炽烈,浑身仿佛燃烧着一团烈火,完全不似旁人般畏缩不前。
张辽继续说道:“敌军远来疲顿,阵脚未稳,此正破敌良机!若贻误战机,待敌缓过神来结阵固守,再战便艰难矣。诸公切勿忧虑我军疲弱,贼众乌合之众,何足惧哉!请主公下令,让末将率先锋出战,为大军开道。愿凭这条性命,搏此一胜!”张辽言辞恳切,抱拳请命,请求亲率先锋迎击乌桓。他目光灼灼地望向曹操,等待着主公的决断。
四周众将看着张辽挺拔如枪的身影,心中既佩服又惭愧:危急之时,此人胆略过人,果真有万夫不当之勇和临阵谋断之才。
喜欢曹操重生后摆烂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曹操重生后摆烂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