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早晨八点半,交易四部的玻璃会议室里。
所有员工,包括资深交易员和实习助理王小翠、唐浩,全部到位。
晨会并不常见,尤其是在开盘前半小时召开,所有人都明白,一定有重大决策需要讨论。
部门经理王建坐在首席,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他轻轻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开门见山地说道:“好了,人都到齐了。
长话短说,今天会议只有一个议题:业兴银锡。”
他身后的投影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业兴银锡的日K线图——四根连贯的阳线组成了一条近乎完美的上升曲线。
“从上周五收盘的8.90元,到昨天周四收盘的11.25元。”王建的声音沉稳,但带着一丝凝重,“四根阳线,+8.8%,+5.1%,+4.3%,+6.0%。
四天时间,累计涨幅超过26%。”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场每一位下属的脸:“短期涨幅巨大,积累了丰厚的获利盘。
LmE期锡昨晚冲高回落,显示外围市场出现分歧。
今天周五,面临周末的两天不确定性。”
“现在的问题很关键。”王建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是相信趋势的力量,格局持股,博取更大的收益?
还是尊重市场的短期规律,获利了结,将这26%的丰厚利润落袋为安,规避可能出现的回调风险?”
“老陈,你先说。”
负责A股交易的老陈毫不犹豫地回答:“王总,必须止盈。
短期涨幅过大是客观事实,RSI指标已经严重超买。
26%的利润已经非常可观,没必要再赌周末的消息面风险。”
风控专员小李立刻附议:“完全同意。
风险是涨出来的,当前性价比已经不高。
锁定利润是专业风控的首选策略。”
负责策略的小王则激烈反对:“王总,不能卖。
趋势完好无损,量价配合完美。印度泥夕亚减产的逻辑没有任何变化,现在卖出很可能错失主升浪中最肥美的一段。”
会议室内顿时响起激烈的争论声。
“稳健派”与“趋势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王建的目光突然转向角落:“王小翠,你说说看。”
王小翠吓了一跳,结结巴巴地说:“我…我觉得趋势还好…不该卖…”
“唐浩,你呢?”
唐浩起身,语气平静却异常笃定:“趋势未破,逻辑未变,没有任何卖出理由。
应该满仓持有。”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王建身上,等待他的最终决断。
王建的身体微微后靠,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扫过所有人,最终停留在唐浩脸上片刻。
他的眼神变得极其复杂,那里面有一丝对唐浩笃定态度的好奇,但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庞大资金管理和团队责任的冷静与权衡。
“唐浩,王小翠,”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你们的观点,我听得很清楚。
看好趋势,满仓持有。
作为个人投资者,这或许是非常有魄力的选择。”
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沉重而严肃:
“但是,我管理的不是你们个人的账户,而是公司的资金,是整个团队的操作。
我们背后是严格的风控协议和投资者的信任。
26%的短期利润,对于一个基金产品来说,已经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并考虑部分兑现的丰厚回报了。”
“更重要的是,”他用手指重重敲了一下屏幕上那根陡峭的阳线,“我必须为整个团队的稳定性和操作纪律负责。
我可以允许你们用少量资金去追逐市场的‘趋势’,但我绝不能拿核心仓位去‘赌’一个尽管概率很大,但并非100%确定的‘周末不确定性’。”
“老陈和小李的担忧,是纯粹的风险管理视角,这是机构资金的立身之本。
而小王和你们的观点,代表了对潜在收益的追求。
在当下,对于这笔已经获得巨丰利润的持仓,规避已知的风险,远比追逐不确定的收益更重要。
这才是机构思维和个人思维最大的不同。”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做出了最终裁决:
“所以,我的决定是:执行清仓。
开盘后寻找高点,全部平仓。
锁定利润,规避风险。
执行吧。”
上午九点半,A股准时开盘。
业兴银锡以+2.1%开盘,报11.48元。
在王建团队沉重的抛压下,股价一度回落至+0.8%附近。
交易员们严格执行指令,将筹码分批挂在11.20元至11.50元的区间。
“11.25元,卖出20万股!”
“11.38元,卖出15万股!”
“11.45元,卖出30万股!”
专业的交易员们像精密机器般执行着指令,大部分筹码成交在11.20-11.50元区间,平均出货价格约为11.35元。
相对于他们9.35元的建仓成本,成功锁定了超过21%的利润。
清仓完成后,老陈和小李都松了口气,小王则闷闷不乐地盯着盘面。
然而,就在他们清仓后不久,市场发生了诡异的变化。
上午十点半,业兴银锡的股价在+1.2%附近获得支撑,买盘开始逐渐增多。
上午十一点,一笔神秘的万手买单突然出现,股价直线拉升,涨幅迅速扩大至+5.8%。
下午一点开盘后,更多的买盘涌入,股价节节攀升,涨幅突破+8%。
下午两点四十,股价在巨量买盘的推动下,强势封死涨停板。
价格定格在12.38元。
“涨停了?!”老陈看着那根笔直向上的分时线和坚不可摧的涨停封单,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小王猛地一拍桌子,痛心疾首:“我就说了不该卖。
卖飞了,彻底卖飞了。
我们就是被洗出去的浮筹。”
小李看着屏幕,脸色发白。
一次看似成功的风控操作,在短短几个小时后,就变成了一次经典的“卖飞龙头”的失败案例。
王建站在办公室的玻璃窗前,看着那刺眼的涨停价格和巨大的封单,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团队的卖出,不仅没有引发回调,反而像是为主力清洗了最后的浮动筹码。
他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回响起唐浩那句平静却无比笃定的话:“趋势未破,逻辑未变,没有任何卖出理由。
应该满仓持有。”
一个实习生…为什么能如此肯定?
他凭什么?
强烈的挫败感和巨大的疑惑,如同藤蔓般缠绕上王建的心头。
他第一次对自己专业的决策,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而与此同时,在公共办公区。
唐浩看着自己模拟账户和实盘账户里全仓持有的业兴银锡,成本依然停留在9.04元附近。
累计浮盈超过+35%。
他看着那坚硬的涨停板和巨大的封单,内心平静如水。
系统的提示,从未出错。
专业的风控和谨慎,在绝对的信息优势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和苍白。
市场的残酷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王建团队基于专业判断的“正确”决策,导致了事实上的“错误”结果。
而唐浩看似“鲁莽”的满仓持有,却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喜欢都市:股市疯狂敛财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都市:股市疯狂敛财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