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越过院墙,小院里就传来王婶的笑声。她拎着一个竹编篮子走进来,篮子上盖着一块蓝布,掀开后露出鲜红的苹果和几串黄澄澄的香蕉 ——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新鲜水果比肉还稀罕,平时连水果罐头都要省着吃,更别提现摘的苹果和香蕉了。
“小楚,秋楠,快看看我给你们带啥了!” 王婶把篮子放在石桌上,脸上满是得意,“这是你王叔昨晚开完会拿回来的,小猛说啊,你王叔把会场摆的水果差不多都收拾了,就怕晚了被别人抢了去,也就香蕉剩得少点,就这几串。”
陈墨刚帮丁秋楠喂完宝宝,听到声音走出来,看到篮子里的水果,眼睛都亮了:“王叔也太实在了,这得被老同志们笑话吧?”
“笑话啥!” 王婶摆摆手,把香蕉往丁秋楠面前递了递,“会场的水果本来就是给大家吃的,你王叔想着秋楠刚生完,需要补维生素,才多拿了点。香蕉都给秋楠留着,软乎好消化;苹果你洗洗,给大家分一个,尝尝鲜。”
陈琴正帮丁妈晒尿布,走过来看了眼水果,笑着说:“婶,您别偏心,我可没意见 —— 秋楠是产妇,本来就该多补补。”
“还是小琴懂事。” 王婶笑着拍了拍她的手,又叮嘱丁秋楠,“香蕉一次别吃太多,一天一根就行,吃多了怕闹肚子。”
丁秋楠接过香蕉,心里暖暖的:“谢谢王婶,让王叔费心了。”
早上的小院格外热闹:家媛和家栋背着书包,临走前各拿了一个苹果,家媛还不忘给宝宝挥挥手;王建军整理着公文包,陈墨走过去,递给他一个苹果,又说:“姐夫,今天麻烦你跟物资局的朋友说一声,开点煤票 —— 咱家锅炉烧的煤快不够了,得提前备着。”
“没问题!” 王建军接过苹果,咬了一口,脆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等我到局里就给老张打电话,让他多开点,省得你总惦记。还有别的需要吗?”
“暂时没有了,家里的粮票、布票都还够。” 陈墨摇摇头,又想起什么,“对了,国庆放假咱们两家一起吃个饭吧,正好我能歇两天,好好陪陪秋楠和宝宝。”
“行啊!” 王建军笑着点头,“我让你姐提前准备,炖个鸡汤,再做几个硬菜。”
说着话,大家陆续出门:王建军去粮食局上班,陈琴去街道办,陈墨则拎着公文包,准备去医院。丁妈和王婶留在家里,一个收拾厨房,一个帮丁秋楠照看宝宝,小黑则蹲在门口,目送着大家离开,尾巴摇个不停。
来到医院,陈墨先去诊室换白大褂。他翻了翻桌上的台历,明天是星期天,后天是国庆节,正好能连休两天 —— 这还是他生完宝宝后第一次休息,心里满是期待,想着要带丁秋楠和宝宝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再给他们做顿好吃的。
“陈医生,内科那边请您过去会诊!” 主任办公室的苏护士突然出现在诊室门口,语气带着几分急切。
“好,我现在就去。” 陈墨连忙站起身,从墙上取下白大褂,边穿边往外走 —— 自从他整理的中医笔记被推广后,他就成了中医科的 “名片”,院内会诊几乎每次都点他的名,院外会诊也参加了好几次,现在北京医疗圈里,没人再拿他的年龄说事,反而都佩服他的医术。
当然,同行之间难免有竞争,看不惯他的人也不少 —— 毕竟他年纪轻轻就出人头地,抢了不少老医生的 “风头”。但陈墨从不在意这些,他只想好好治病救人,对得起 “医生” 这两个字。
内科现在还是一个统称,不像后来细分出神内、心内、泌尿等科室,外科也一样,都是 “大科室”,医生什么病症都要接诊。陈墨刚走到内科住院部楼下,就看到一个年轻的实习医生在等他,见到他,连忙迎上来:“陈医生,您可来了!陈主任他们都在病房等着呢。”
陈墨愣了一下 —— 往常会诊都是先在会议室通报病情,讨论完再去见病人,这次直接去病房,看来情况不简单。他跟着实习医生走进住院部,走廊里静悄悄的,只有护士站传来轻微的打字声。
来到 302 病房门口,陈墨就感觉到里面的气氛不对劲 —— 门没关严,能看到里面站着不少人,还有女人的啜泣声。他推开门,果然,内科的三个正副主任都在,还有三个主治大夫,几个实习医生则缩在后面,头都不敢抬。病床旁边站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正用手帕抹眼泪,肩膀一抽一抽的。
病床上躺着一个男人,三十多岁的样子,脸色蜡黄,面部浮肿,黑眼圈重得像熬了好几夜,连耳朵都是蜡黄色的,双眼紧闭,不知道是睡着了还是昏迷了。
见到陈墨进来,众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原本凝重的气氛似乎松了口气。内科主任陈国栋(注:此处按对照表,原内科陈主任对应政务院陈国栋,结合剧情调整为内科主任仍用 “陈国栋”,符合职场设定)黑着脸,勉强挤出一点笑容:“小陈,麻烦你跑一趟。”
“应该的,陈主任。” 陈墨点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一个年轻的女医生身上 —— 她眼圈发红,显然是刚哭过,身上的白大褂皱巴巴的,手里还攥着一个病历本,看样子是这次误诊的负责人。
“小刘,给陈医生介绍一下病情。” 陈国栋头也没回,语气严肃。
女医生往前挪了两步,声音带着几分沙哑:“陈医生,您好,我是内科的刘敏。病人叫张伟,三十四岁,一周前因‘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头晕、腰膝酸软’来就诊,我当时诊断为急性肠胃炎,开了止吐、止泻的药……”
她顿了顿,眼泪又差点掉下来:“病人服药后症状缓解,就没再来复查。可昨天早上,他突然出现尿频、尿少、便血,血压也升高了,下午还昏迷了,送到医院后,我们做了检查,怀疑是…… 肾功能衰竭。”
陈墨听完,心里一沉 —— 从急性肠胃炎到肾功能衰竭,这误诊的差距也太大了。他看向病床上的张伟,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张同志,您好,我是中医科的陈墨,能让我给您把个脉吗?”
张伟慢慢睁开眼睛,眼球上布满血丝,看起来格外疲惫。他看了陈墨一眼,没说话,只是把左手往床边挪了挪,示意同意。
陈墨坐在床边,指尖搭在他的手腕上 —— 脉象沉细无力,尺脉尤其微弱,这是肾精亏虚、脾肾两虚的表现。他又换了右手,脉象同样虚弱,还带着几分涩脉,说明体内有瘀血,可能是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
把完脉,陈墨站起身,对陈国栋点了点头。陈国栋会意,对张伟说:“张同志,你先休息,我们出去商量治疗方案。” 说完,就带着众人往会议室走,脚步匆匆。
病房里,张伟看着妻子还在哭,伸出手抓住她的手,声音沙哑:“别哭了,会好的……”
会议室里,众人刚坐下,陈国栋就迫不及待地问:“小陈,你怎么看?化验报告显示,他的血肌酐、尿素氮都超标了,我们怀疑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准备做透析。”
陈墨接过化验报告,上面的数据他大多看不懂 —— 西医的指标对他来说太陌生,但 “肾功能衰竭” 这几个字他还是知道的,是很严重的病。他沉思了一会儿,说:“陈主任,我不懂西医的诊断标准,但从中医角度来看,病人的情况是‘脾肾两虚、肾精不足、瘀血内阻’。他刚开始的症状 —— 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其实是脾虚失运导致的;头晕、腰膝酸软是肾虚的表现;后来出现的尿频、尿少、便血,是因为脾肾两虚,无法运化水湿,瘀血阻滞经络,损伤了膀胱和肠道。”
“那你的意思是,他不是肾功能衰竭?” 内科副主任王涛问道,语气带着几分怀疑。
“不是否定西医的诊断,而是从中医角度解释病因。” 陈墨解释道,“中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但目标是一样的 —— 治好病人。我觉得,可以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调理,健脾益肾、活血化瘀,或许能缓解症状。”
他顿了顿,又补充:“我刚才把脉时,发现他的脉象虽然虚弱,但还有生机,说明病情还没到不可逆的地步。如果只用西药透析,可能会损伤他的脾肾功能,反而不利于恢复;加上中药调理,既能保护脏腑,又能辅助西医治疗,效果可能更好。”
刘敏站在旁边,小声问:“陈医生,那…… 那我的误诊,是不是耽误了病情?”
陈墨看了她一眼,语气平和:“刘医生,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及时纠正。你刚开始没做全面检查,确实有点疏忽,但病人后来没复查,也有一定原因。现在最重要的是治好病人,而不是追究责任。”
陈国栋点点头,对众人说:“小陈说得对,先治病!王主任,你负责制定西医治疗方案,准备透析;小陈,你开个中药方,我们中西医结合治疗;刘敏,你负责跟进病人的病情变化,有问题及时汇报。”
“好!” 众人齐声应道。
陈墨拿起笔,在纸上写药方:黄芪二十克、党参十五克、白术十二克、茯苓十五克、山药二十克、山茱萸十五克、枸杞子十五克、丹参十五克、川芎十克、当归十二克、车前子十克(包煎)、甘草六克。
“这个方子能健脾益肾、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每天一剂,水煎服,分两次喝。” 陈墨把药方递给刘敏,“注意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反应,如果出现呕吐、腹泻加重,就及时告诉我,我调整药方。”
刘敏接过药方,认真地记下来:“谢谢陈医生,我会注意的。”
会议结束后,陈墨又去病房看了张伟,叮嘱他:“张同志,服药期间别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尽量吃清淡点,比如小米粥、烂面条,好好休息,别着急。”
张伟点点头,眼里多了几分希望:“谢谢陈医生,麻烦你了。”
走出住院部,苏护士正好路过,笑着说:“陈医生,还是你厉害,刚才陈主任的脸都快黑成锅底了,现在总算松了口气。”
陈墨笑了笑:“都是为了病人,中西医结合,效果能好点。”
回到中医科诊室,王洁连忙走过来:“陈医生,您刚才去会诊了?听说内科出了误诊,情况很严重?”
“没事,已经制定好治疗方案了。” 陈墨坐下,喝了口热水,心里还在想着张伟的病情 —— 希望中西医结合能有效果,别让他留下后遗症。
他翻开台历,国庆放假的日子越来越近,心里又开始惦记家里的丁秋楠和宝宝。他拿出笔,在纸上写了 “国庆计划”:带秋楠晒太阳、给宝宝做小衣服、炖鸡汤、去供销社买水果…… 每一条都离不开家人,字里行间满是温情。
夕阳西下时,陈墨收拾好东西,提前下班了 —— 他想早点回家,告诉丁秋楠会诊的事,再帮她照看宝宝。走到医院门口,正好碰到王建军,他笑着递过来一张煤票:“小楚,煤票开好了,五十斤的,够你烧一阵了。”
“谢谢姐夫!” 陈墨接过煤票,心里暖暖的。
回到家,小院里满是饭菜的香味 —— 丁妈正在厨房炖鸡汤,王婶则帮丁秋楠抱着宝宝,家媛和家栋坐在床边,正小声跟宝宝说话。看到陈墨回来,家媛连忙跑过来:“舅舅,你回来啦!宝宝刚才醒了,还笑了呢!”
陈墨走过去,看着宝宝粉嫩的小脸,心里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丁秋楠笑着说:“墨哥,今天会诊顺利吗?”
“顺利,中西医结合治疗,应该能治好。” 陈墨坐在床边,握住她的手,“对了,国庆我们能连休两天,到时候带你和宝宝在院子里晒太阳,我再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肉。”
“好啊!” 丁秋楠眼睛一亮,脸上满是期待。
晚饭时,鸡汤的香味飘满了小院,大家围坐在桌前,吃着饭,聊着天,小黑蹲在旁边,偶尔能得到一块肉骨头。陈墨看着眼前的家人,心里满是踏实 —— 有爱的人陪伴,有喜欢的事业,这样的生活,就是他最想要的幸福。他知道,未来还会有很多挑战,但只要家人在身边,他就有勇气面对一切,守护好这个温暖的家。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