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宜良的早春,梅树村阶“金钉子”遗址的坡地还留着残雪,5.42亿年前的磷质页岩在晨光中泛着淡金色,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启动期”的关键痕迹——多门类生物集群遗迹,藏进“磷质结核与页岩的夹层”中。林晚站在“梅树村阶2号剖面”的观测棚下,聚灵玉佩贴在掌心,传来一阵比马龙共生印痕更纷繁的灵气——没有双物种的清晰联动,却带着“多门类萌芽”的细碎活力,像是远古浅海里,小壳生物爬过、软躯体生物留下痕迹时,留在岩层里的“爆发前胎动”,数亿年未散。
“根据马龙共生印痕的‘生态雏形’线索和梅树村阶勘探报告,2号剖面的‘寒武纪底界磷质页岩’中,藏着‘爆发启动期多门类生物遗迹群’。”顾倾城展开一张防水的《梅树村阶“金钉子”剖面结构图》,指尖在页岩的“磷质结核夹层”处点了点,“这些遗迹包括三类关键证据:一是‘小壳化石’(最早有矿化外壳的生物,如似壳动物)的外壳印痕,二是‘生物扰动构造’(软躯体生物爬过的痕迹),三是‘藻席钻孔迹’(微生物与后生生物互动痕迹),三者共存能证明5.42亿年前,生物已从‘单一门类’向‘多门类辐射’,是寒武纪大爆发的‘启动信号’。2025年普查时,曾在夹层边缘找到过小壳碎片,但完整遗迹群藏在‘磷质结核的微晶间隙’中——磷质页岩质地脆,且一伙‘古生物爱好者非法采集团’盯上了这里,他们带着小铲子、毛刷乱挖‘小壳化石’当藏品,昨天已经在剖面东侧挖了片乱坑,10多处生物扰动痕迹被铲破,再挖下去,微晶间隙会坍塌,遗迹群会随碎岩散落,连‘启动期生物多样性’的证据都留不下。”
梅树村阶考古队的宋教授,穿着加绒的野外服,手里拿着一块小壳化石复制品(树脂翻模),神色焦灼:“这伙采集团的领头叫‘老藏’,自称‘古生物爱好者’,却不懂遗迹化石的珍贵——他们以为只有‘能拿在手里的小壳’值钱,把软躯体生物的爬痕当‘没用的划痕’,昨天我们在坑底捡到的页岩片上,还能看到半截生物扰动迹,再乱挖3天,2号剖面的遗迹层就会彻底被毁!”
宋教授指着坑边的碎岩:“你看这些带铲痕的磷质结核,里面的藻席钻孔迹已经被铲断——这可是‘微生物与后生生物互动’的最早证据,比小壳化石更能说明‘爆发启动’,要是没了,我们连‘生物怎么从微生物世界走进后生生物时代’都没法证明!”
林晚蹲下身,指尖轻轻触碰磷质页岩的表面,聚灵玉佩突然发烫,左眼泛起淡金色光晕。她清晰感应到微晶间隙中,遗迹群的灵气像一串“细碎的光点”:小壳印痕的灵气带着“矿化硬壳”的冷硬感,生物扰动迹的灵气带着“移动轨迹”的流畅感,藻席钻孔迹则是“细小孔洞”的点状活力,三者交织在夹层中——而老藏正带着人用小铲子铲挖磷质结核,铲尖已经碰到含藻席钻孔迹的夹层,再用力就会戳碎微晶,破坏遗迹。
“绝不能让他们乱挖遗迹层!”林晚站起身,拍掉手上的碎雪,“顾倾城,你联系当地文物局和古生物学会,出示‘金钉子’遗址的保护法规,让学会派专家来科普劝阻;宋教授,你帮我准备‘遗迹保护工具组’——包括遗迹化石专用软刷(刷毛直径0.1毫米)、石膏固定剂(用于加固松动的扰动迹)、微晶间隙填充胶(防止结核碎裂);我留在剖面,用聚灵玉佩定位遗迹群的核心区,一旦采集团靠近,就用灵气暂时固定微晶,避免痕迹被铲破。”
顾倾城立刻拿着“金钉子”遗址的保护文件去拨打电话,晨光里的声音带着急切;宋教授则从考古箱里搬出特制工具,队员们已经开始用软刷清理坑边残留的扰动迹。林晚走到剖面中心,掌心贴着磷质页岩,聚灵玉佩的“细碎灵气”越来越清晰,她能“看到”遗迹群的分布:小壳印痕像撒在夹层里的“微型盾牌”,生物扰动迹像蜿蜒的“细线”,藻席钻孔迹则是点缀其间的“小坑”,三者共同织成“爆发启动”的第一幅“生物多样性草图”。
没过多久,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和古生物学会的专家赶到,专家拿着显微镜给采集团看碎岩上的藻席钻孔迹:“这不是普通划痕,是5亿多年前生物互动的痕迹,比你们挖的小壳化石珍贵百倍!‘金钉子’遗址是全球对比标准,挖掉就再也补不回来了!”老藏看着显微镜下的细小孔洞,终于红着脸收起工具:“以前不知道这些‘划痕’这么重要,以后再也不来乱挖了。”
喜欢剑狱符途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剑狱符途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