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驱散了最后一缕夜色,将清凉与光明一同洒向火焰山焦黑的轮廓。经过一夜的沉淀,空气中的灼热感似乎又减弱了几分,远方那巨大坑洞中传来的地脉脉动,也显得比昨日稍稍平稳、悠长了一些。
玄奘法师早已醒来,静立于昨日那株破土新生的嫩草旁。他并未诵经,只是默默注视着那承载着无限生机与希望的绿色,目光深邃,仿佛在与之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体悟着枯荣循环、劫后新生的天地至理。他周身气息与这片逐渐平息的大地隐隐相合,圆融的佛光内敛,却自然流露出一股安抚万物的祥和意蕴。
孙悟空则显得有些不耐静。他在焦岩间纵跃来回,火眼金睛如同最精密的探针,扫视着每一寸土地,感知着地底深处火灵之力的细微流向。偶尔,他会停在某处,用金箍棒轻轻敲击地面,侧耳倾听传来的回响,判断下方岩层的结构与淤塞情况。
“这里,堵得厉害!”他指着一片看似平坦、实则内部传来沉闷回音的焦岩区喊道,“还有那边,几条小火脉拧成了麻花,再不梳理,怕是要自己憋炸了!”
陈默盘坐在坑洞边缘,双眸微阖,心神却早已沉入一种极其精微的感知状态。识海中,溟泉珠静静旋转,灰蒙蒙的光华如同水波般荡漾开来,并非向外扩散,而是如同无数纤细的触须,沿着大地脉络,向下、向四周悄然蔓延。
在他的“感知”中,脚下已非坚实的土地,而是一幅由无数明暗交错、粗细不一的能量流构成的、庞大而复杂的“地脉织锦”。这些能量流,大部分呈现出温暖的橘红色,代表着纯净的地脉火灵。然而,这幅“织锦”如今却显得支离破碎,千疮百孔。
有的地方,能量流粗壮却如同死水,淤塞不通,散发着沉闷的躁动;有的地方,细小的支流断裂,如同断掉的丝线,灵气无以为继,渐渐消散;更多的地方,则是数股能量流相互纠缠、冲撞,形成混乱的漩涡节点,不时逸散出紊乱的波动,正是这些节点,成为了地脉不稳的隐患。
他尝试着,将一缕极其细微、温和的寂灭道韵,如同最灵巧的绣花针,引导向一处较小的、正在无序逸散灵气的断裂节点。
那缕灰色道韵悄然融入那躁动的火灵细流。没有强行压制,更没有湮灭,而是如同一位高明的导引师,以其“回归平静”、“趋向寂灭”的本质意蕴,轻轻抚平那细流因断裂而产生的“惊慌”与“狂躁”。那缕火灵细流仿佛找到了主心骨,逸散的趋势戛然而止,开始顺着寂灭道韵指引的、更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向,缓缓流淌起来,最终汇入了一条相对平稳的主脉之中。
成功了!
陈默心中微喜,但并未松懈。这仅仅是一处最微小的节点,修复它耗费的心神与时间却不容小觑。放眼整个火焰山地脉,这样的节点何止千万?这无疑是一项浩大至极的工程。
“师父,师兄,”陈默睁开眼,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凝重,“地脉损伤确如所见,淤塞断裂之处繁多。以寂灭道韵引导,虽可见效,但欲彻底梳理通畅,非数年乃至十数年之功不可。且越靠近原核心区域,节点越是复杂庞大,耗费心神愈巨。”
孙悟空闻言,挠了挠头:“十几年?这也忒久了!俺老孙可等不了那么久!有没有快点的法子?”他虽如此说,但也明白此事急不得,只是天性使然。
玄奘捻动佛珠,缓步走来,目光扫过那巨大的坑洞,沉声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根治痼疾,岂能求速成?默儿此法,虽缓,却是治本之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辈修行之人,当有此耐心与担当。”
他顿了顿,将手中那枚失去灵光的芭蕉叶递向陈默:“此叶虽失其神通,然其本体乃先天灵根,于此地脉气息相融五百载,冥冥中自有因果牵连。或可将其置于一地脉交汇之关键节点,以其形定其气,作为你疏导地脉之‘灯塔’与‘坐标’,或能事半功倍。”
陈默接过芭蕉叶,触手温凉,虽无灵力波动,却能隐隐感觉到其中蕴含的一丝极其隐晦的、与这片大地同源共振的奇异韵律。他若有所思,将其贴于眉心,以心神细细感应。
顿时,他识海中那幅“地脉织锦”仿佛被点亮了几个关键的点!那些点,正是昔日铁扇仙以芭蕉扇梳理地脉时,力量交汇、影响最深的核心节点!其中最大的一个光点,赫然便是脚下这巨大坑洞的核心深处!
“师父明鉴!”陈默眼中精光一闪,“此叶果然大有玄机!它能助我更快定位地脉关键,明晰疏导之先后缓急!”
有了芭蕉叶作为“地图”与“信标”,陈默的工作效率顿时提升。他不再盲目地尝试,而是选择了一处距离坑洞稍远、但淤塞较为严重的中型节点,作为第一个目标。
他再次闭上双眼,心神与芭蕉叶的感应相连,同时催动溟泉珠。这一次,他引导出的寂灭道韵不再是一缕,而是化作数股更纤细、更具渗透性的灰色气流,如同织网的蛛丝,精准地探向那处节点。
孙悟空在一旁看得分明,只见陈默指尖微动,周身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灰色光晕,神情专注,呼吸绵长,仿佛与脚下的大地融为了一体。他不再打扰,只是默默守护在侧,同时也在细细体悟自身混沌之力的变化,尤其是那“混沌变”的意蕴,在经历了与魔念的法则对抗后,似乎又有新的灵感在酝酿。
玄奘则寻了一处平整岩石坐下,将九环锡杖置于膝上,低眉垂目,轻声诵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文声不高,却字字清晰,蕴含着破除一切虚妄、照见真实本源的智慧力量。这声音并非直接参与修复地脉,却如同无形的甘露,悄然滋润着此方天地残破的法则,抚平着因魔念肆虐而留下的无形创伤,也为陈默专注的心神提供着一份坚实的依托。
时间在寂静而专注的劳作中悄然流逝。日头渐高,又缓缓西斜。
陈默的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脸色微微发白。连续数个时辰高度集中精神,引导寂灭道韵梳理那处中型节点,对他的心神消耗极大。那节点如同一个顽固的绳结,数股火灵之力纠缠不清,躁动不安。他必须如同最耐心的工匠,以寂灭道韵一丝丝地剥离、安抚、引导,将它们重新归位于应有的流淌轨迹。
终于,在夕阳再次将天际染红之时,那处节点最后一股躁动的火灵细流,发出一声轻微的、如同叹息般的嗡鸣,彻底平复下来,顺畅地汇入了主脉之中。
刹那间,以那节点为中心,方圆数十丈内的焦土,似乎都焕发出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活力”。并非草木生长,而是一种大地本身气息的顺畅与柔和。甚至有几处岩缝中,原本死气沉沉的暗红色光泽,也悄然变得明亮、温暖了几分。
陈默长长舒了一口气,缓缓睁开眼,虽然疲惫,眼中却带着欣慰。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脚下这片区域的地脉,比之前通畅、稳定了许多。
“干得漂亮,师弟!”孙悟空拍了拍手,虽然觉得这速度还是慢了点,但也看出其中的不易与成效。
玄奘也停止诵经,微笑颔首:“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日之功,便是明日绿洲之基。”
陈默调息片刻,恢复了些许精神,正欲开口,却忽然心有所感,与孙悟空、玄奘几乎同时转头,望向东南方向。
只见那片焦土与尚未完全平息的热浪扭曲的空气尽头,一点极其微弱的、土黄色的光华,正颤巍巍地、如同风中残烛般,朝着他们所在的方向飘荡而来。
那光华微弱,却带着一股纯正而熟悉的地只气息。
是那位此前躲藏起来、神体近乎溃散的火焰山土地神!
他此刻的形态依旧虚幻,但比起之前那随时可能湮灭的状态,似乎凝实了那么一丝丝。他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与敬畏,远远地便停下,对着玄奘师徒三人,尤其是手持芭蕉叶的陈默,深深躬身下拜,声音带着哭腔,却不再是绝望,而是充满了希望的颤抖:
“小神……小神拜见圣僧!拜见大圣!拜见仙长!感……感谢诸位上仙荡涤魔氛,再造天地!小神……小神感觉,此地地脉虽损,然魔根已除,那日夜侵蚀小神神源的污秽之力……消失了!小神……小神或许,有望重聚神源,再履神职了!”
他的出现,以及他那充满希望的话语,无疑是对玄奘师徒此番努力最好的肯定。
夕阳余晖下,残破的焦土、新生的嫩草、疲惫却坚定的取经人、以及那重燃希望的土地神明,构成了一幅劫后重生、充满禅意与希望的画卷。
修复之路漫长,但第一步,已然稳稳踏出。而希望,正如那株破土的小草,在这片死寂的余烬中,顽强地伸展着枝叶。
喜欢重生西游之我是蜈蚣精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西游之我是蜈蚣精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