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博士登录“斗智场”绝非为了自曝身份。
事实上,他原本打算随意编造一个类似“dr.某某”的临时Id,但在习惯性地输入“dr.”之后,他惊讶地发现,系统联想列表里同时在线、以“dr.”为游客Id的竟然多达两百多个——显而易见,“dr.”这个称谓在阿戈尔,尤其是在这个知识碰撞的平台上,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流行的文化梗。
“斗智场”系统并不限制Id重名,但会贴心地为重复的Id自动加上序列号以示区分,于是博士的临时身份便定格为“dr.(298)”。
“298……这个数字不错。”博士看着这个序号,莫名勾起了一些关于“物美价廉”和“首充双倍”的、模糊而愉悦的氪金回忆,当即拍板,“行,就决定是你了!”
由于博士选择了非神经链接的安全模式登录,斗智场那宏大的全景投影只能通过一副特制的VR眼镜来呈现,虽然损失了些许身临其境的沉浸感,但眼前展现的景象依然足够震撼:
视野所及,是一个无比恢弘的圆柱形虚拟会场,其整体结构设计灵感依稀源于古罗马的斗兽场,无数闪烁着微光的虚拟座椅呈同心圆状一圈圈向下延伸,越靠近底层中心的位置,所进行的讨论涉及的理论便越是艰深晦涩。
新注册的访客默认被分配在最外围的圈层。想要进入下一层,必须通过一个考验——随机回答三十道题目。参与者既可以选择难度相对较低、但覆盖知识面极广的“通识卷”,也可以挑战特定专业领域、内容更为专精艰深的“专业卷”。
“也不知道答题能不能靠肌肉记忆蒙混过关……”博士暗自嘀咕,对自己那尚未完全恢复的记忆库并非全无信心。
至于参与实时辩论,则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直接输入对方的Id发起一对一的挑战;二是由系统根据算法自动匹配对手。在后一种模式下,通常只有处于同一知识圈层的访客会被分配为彼此辩论的对手,并且系统会自动将他们的虚拟席位调整到会场中对称的位置,因而也叫“排位”。
这熟悉的味道!
好在仅仅是查阅和下载资料,则不受“圈层”等级的限制。
斗智场中储存的浩瀚知识库向全体阿戈尔公民开放,即使是像博士这样的游客登录,虽然存在每日下载流量的上限,但以他短暂的访问时间,很难触及那个限制。
因此,博士一进入斗智场,就像进了自助餐厅的老饕,什么都想尝尝咸淡。
当然,博士还记得自己不是来逛大观园的,找资料也得有选择性和优先级。
首先是答应会带回伊比利亚的海嗣相关资料。
进入“海嗣研究”分类,眼前具象化出无数大部头书籍和期刊论文,博士先指挥“小帮手”开始批量下载《海嗣学》、《海嗣进化史》、《海嗣基因图谱》等位列“必看榜”的奠基之作,然后自己开始在论文中检索,有没有关于“沉默海嗣自我基因编辑”的相关研究。
为什么要检索这个?当然是为了研究能不能改造一下棘刺钓上来的鱼,让它变得能吃——没错,博士还是忘不了吃鱼!
不出所料,这样的研究有一大堆:海嗣最大的威胁有两个,一是“大群意志”,二是能够对自己进行基因编辑,从而导致的疯狂的进化速度,那么一定有人考虑过使用基因武器阻碍海嗣的进化。
博士逐一浏览下去,发现大量研究都在和大群隔离的海嗣身上取得过成功:阿戈尔人发明了至少上百种技术沉默海嗣的自我基因编辑,问题是,一旦把这只海嗣放归大群,它就会马上发展出对抗这种沉默技术的突变。
受到前史文明“无人之岛实验”的启发,利用海嗣的多样性缺失,通过基因武器消灭海嗣,一直是阿戈尔的重要研究方向,但这条路径面临的巨大困难在于:海嗣的整体进化速度,往往超过了基因武器投放、生效乃至在族群中传播的速度。
看到这里,博士心中一动,在公共讨论区发出了一个提问:
dr.(298):假如,我们制造出一片能够有效隔离‘大群意志’的独立生态系统,然后在该系统中投放攻击海嗣自我编辑基因的定向病毒,经过几代的进化筛选,就能去掉海嗣的自我基因编辑能力,换言之,海嗣就回归了进化树。可行吗?
他的提问很快引来了回应,一个Id为“玛利图斯(333)”的用户回复道:
玛利图斯(333):逻辑上没有问题,但您这样做的目的是?毕竟,只要这些海嗣个体再次接触到大群,就会再次被同化。
dr.(298):养殖水产。可食用的那种。
玛利图斯(333):???
dr.(298):我的目的。
玛利图斯(333):……
由于博士的思路过于清奇,他的这个提问和随后的对话很快引来了大量围观者。
西克斯塔:您如何低成本地制造出一片隔离大群的生态系统?用实验室“生态鱼缸”来养殖水产,恐怕太奢侈了。
dr.(298):既然人类中有一些个体天然恐惧社交,那么海嗣中应该也会存在带有“离群”倾向的个体。利用海嗣的快速进化能力,选育这些个体花费的时间应该不长。
阿玛狄斯:如何“选育”呢?我们对“基因”这座祖传屎山代码的研究,恐怕还不够深。定向沉默一些基因的表达相对容易,人工编辑产生“离群”这种明显受到大量基因调控的复杂症状,就不容易了。
dr.(298):给海嗣喂食“社恐”的细胞?
西克斯塔:……
阿玛狄斯:……
由于博士的思路异于常人,但说出来的方法又不像完全不可行的样子,再加上他如此郑重其事的目的是为了安全食用海嗣,可以说抽象中暗含着智慧,原本只是一篇基因沉默论文的讨论区,却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人。
在好事者的撺掇下,有人向博士发起挑战,pK刚开启,就进了斗智场“龙虎榜”(观看人数最多的辩论榜单)。
“今天的‘龙虎榜’有什么新想法……等等,‘论使用定向选育和基因沉默安全养殖和食用海嗣的可行性’???”
“我觉得那位dr.非常认真,感觉他真的想吃海嗣……”
“别说,他的方法听起来好像真的可行……不是,我的意思是,这是一个消灭海嗣的好想法啊?怎么就歪到吃上面去了?这不是‘如何使用核武器做烧烤’吗?”
“因为这个问题就是从‘这样做能不能吃’开始的……”
“为什么这位dr.说话这么慢。”
“你看角落那个小图标,他是键盘输入,都是AI配音的。”
“哈?什么打点纸带高手?”
“Ip在弥利亚留姆……新城就是神人多啊。”
dr.(298):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尝试从物理上消灭海嗣,这或许其实是一个误区。我们把自己变成了海洋的敌人。但事实上,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海嗣,才是海洋的敌人。相比从物理上灭绝海嗣,让海嗣回归生态系统的钳制,重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说不定是一条更简单的路。
抛出这一“暴论”,博士就退出了辩论。既然阿戈尔专业学者已经肯定了他思路的可行性(阿戈尔学者:这是“肯定”吗?),回去就可以把实验做起来了。
博士把阿戈尔开发出基因武器中,允许下载的论文全部打包带走,颇有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快乐。鉴于罗德岛目前还比较缺研究员,如果伊比利亚那边同意,这个项目或许可以继续跟莱茵生命合作……
但他们有乱做基因实验的前科,轻易把海嗣基因序列给他们,恐怕不妥。要不还是去拐几个前莱茵生命的干员……
博士一边盘算着,一边继续徜徉知识的海洋,完全不知道自己在阿戈尔斗智场引起了热议。
“辩论呢?我来晚了?”
“不算晚,dr.还在线,在逛资料库,正看《编程发展史》……他没有开隐私。”
“为啥会有人不开隐私……”
“看资料库有什么好隐私的,谁这么闲这么变态,视奸别人看资料——”
这句话忽然哽住,大概意识到在座的都是这种“变态闲人”。
“不是,你们都在围观什么?”
《明日方舟:这个泰拉还能抢救一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明日方舟:这个泰拉还能抢救一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日方舟:这个泰拉还能抢救一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