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年的这个冬天,北京城里的空气都带着一股子甜腻的兴奋劲儿。皇城根儿下,茶馆酒肆里,说书先生唾沫横飞地讲着辽西大捷,讲着张之极、曹变蛟将军如何在松山把那皇太极打得抱头鼠窜,逼得那些辫子兵缩回了辽阳老家。《皇明日报》更是连日头版,字里行间都透着扬眉吐气,连带着卖报的小童吆喝声都比往日响亮三分。街头巷尾,百姓们脸上也多了些笑容,仿佛这大明的天,是彻底放晴了。
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
窗外的日头暖洋洋地照进来,落在朱由检明黄色的龙袍上,却驱不散他眉宇间那一丝积年的冷峻。他放下手中那份墨迹似乎还未干透的《皇明日报》,上面“举国欢腾”、“天兵赫赫”的字眼格外醒目。他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像是笑,却又带着更复杂的东西。
帝国的蒸蒸日上,他感受得到。流寇驱至西域,东瀛俯首,辽东劲旅受挫,这些都是他呕心沥血十年,一点点扳回来的局面。但越是接近那最终的目标——与关外大清进行最后的、决定国运的决战,他心底某个角落就越是清醒,甚至……一丝隐忧像水底的暗草,悄然浮动。
他知道,这庞大的帝国躯体里,还有脓疮未曾挤净。
他的目光掠过御案,落在角落一个不起眼的紫檀木匣上。匣子表面光滑,却积着一层不易察觉的薄灰,与这日日打扫的暖阁有些格格不入。他伸出手,指尖缓缓拂过那冰凉的匣面,动作轻缓,仿佛在触碰一条沉睡的毒蛇,又或是一柄尘封已久的利刃。
这里面,装的是天启七年年底,那个魏忠贤献上的“投名状”,交给他的《天鉴录》。
朱由检还记得当时魏忠贤被逼着写下那一串串恶名时的无奈神情,那本厚厚的册子,记录了多少朝臣、勋贵、士绅见不得光的阴私勾当。他当时没有立刻动用这把刀,一是时机未到,朝局不稳;二来,他也想看看,这些人,是否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收敛。他朱由检,并非一味嗜杀之人。
这十年来,他励精图治,一步步将《天鉴录》上许多名字或罢黜、或调离了中枢要职,换上了他认为能干实事的人。帝国机器在他的操控下,艰难却又坚定地向着好的方向运转。
然而,人心,终究是难以测度的。
他轻轻打开木匣,取出了那本纸张已微微泛黄的《天鉴录》。同时,又从另一摞文书中抽出了几份密奏,那是锦衣卫指挥佥事沈炼直接呈报的。密奏的内容,与《天鉴录》上的某些名字,一一对应。
“成安伯朱纯臣……”皇帝低声念出一个名字,手指在泛黄的纸页上划过,后面罗列的是天启年间其家族侵占民田、纵仆行凶的旧事。而沈炼的密报则更新鲜:这位老勋贵归养天津卫后,非但没有丝毫收敛,反而利用旧日关系,插手漕运,盘剥商旅,新置的庄园比京城里的府邸还要气派,府中夜夜笙歌,据说连漱口的杯子都是金镶玉的。
“魏藻德……”又一个名字。此人曾是东林一员,以清流自居,被罢官后回到江南老家。密报上说,他表面上吟风弄月,暗地里却与盐商勾结,利用旧日门生故吏网络,把持盐引,牟取暴利,家中积累财富堪比王府,却对地方公益一毛不拔。
“钱谦益……”这个名字让朱由检眉头皱得更紧了些。这位文坛领袖,被驱离朝廷后回到常熟,依旧过着名士风流的日子,结交权贵,评议朝政,门下宾客如云,生活极尽奢靡。更可恨的是,此人表面上对陛下新政歌功颂德,背地里却常以“不得已”为由,对朝廷政策多有讥讽,混淆视听。
最后,他的目光在一个名字上停留最久——“周奎”。这是当朝周皇后的父亲,他的岳丈,嘉定伯。《天鉴录》上关于他的记录不多,但“贪鄙”二字足以概括。而锦衣卫的调查则更具体:这位国丈爷,仗着皇亲身份,在京城内外放印子钱,利滚利逼得多少人家破人亡;强买强卖店铺田产,顺天府尹都不敢过问;甚至,他还曾暗中阻挠过朝廷清丈田亩的政令,怕自己的隐田被查出来。
“悔改?造福一方?”朱由检冷哼一声,声音在空旷的暖阁里显得格外清晰。他洞悉人性,深知贪婪一旦生根,便难以拔除。这十年来,他给了这些人机会,观察他们,等待他们哪怕一丝一毫的向善之心。可惜,他们辜负了这最后的机会。他们不仅没有悔过,反而像吸附在帝国肌体上的水蛭,一边享受着辽东大捷、海内初平带来的稳定和红利,一边继续敲骨吸髓,败坏着他苦心经营的吏治民心!
“蛀虫!”皇帝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
他缓缓合上《天鉴录》,将沈炼的密奏压在上面。眼中最后一丝犹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决断。决战之前,必须先肃清内部,否则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后方这些蠹虫却在侵蚀根基,这仗为何而赢?
他要动手了。不仅要抄他们的家,充实那即将为决战而准备的军需库;更要他们的命,以儆效尤!还要借《皇明日报》这把新的“利器”,把他们的罪行大白于天下,让万民都看看,这就是腐败、欺君、鱼肉百姓的下场!
“王承恩。”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一直垂手侍立在角落阴影里,闻声立刻趋步上前,躬身道:“皇爷”
“传李若琏,”朱由检顿了顿,补充道,“让他……带齐人手。”
王承恩心头一凛,他伺候皇帝多年,深知“带齐人手”这四个字在此时的份量。他不敢多问,连忙应道:“是,皇爷。” 倒退着出了暖阁,脚步匆匆而去。
暖阁内,朱由检重新拿起那份《皇明日报》,目光却仿佛穿透了纸张,看到了不久之后,另一场不见硝烟,却同样关乎国本的雷霆风暴。他要用这些人的鲜血和家产,为大明这艘即将进行最后决战的巨舰,做一次彻底的清洗和加固。
喜欢撰鼎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撰鼎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