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春,寒意未完全褪去的北京城,却笼罩在一股炽热而肃杀的气氛中。德胜门外的忠魂塔高耸入云,庄严肃穆,塔身上由朱由检亲书的“大明忠魂、永镇山河”八个遒劲的大字,冷峻的泛着寒光,塔下环绕着无数刻有姓名的石碑,那是自崇祯元年以来,为抵御外虏而战殁的将士英灵安息之所。今日,这里成为了大明王朝雪耻复仇的起点。
清晨,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洒在塔尖,仿佛为英魂镀上了一层金辉。塔前广阔的校场上,十万京营新军列阵如林。将士们身着崭新的赤色鸳鸯战袄,外罩精铁鳞甲,在阳光下反射出片片寒光。他们手中的崇祯六式燧发铳铳刺如林,肩扛的新式“崇祯”系列野战炮、佛朗机速射炮更是透着一股冰冷的杀意。军阵严整,鸦雀无声,只有风吹旌旗猎猎作响,那面巨大的“明”字皇旗和“朱”字帅旗在风中狂舞,仿佛巨龙苏醒。
吉时已到,钟鼓齐鸣。崇祯皇帝朱由检身着戎装,并未乘坐御辇,而是骑着一匹神骏的黑龙驹,在曹文诏、周遇吉、黄得功等一众剽悍将领的簇拥下,缓缓行至忠魂塔前的高台下。他面容朗俊,眼神锐利如鹰,眉宇间凝聚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决绝与坚毅。
他翻身下马,步履沉稳地登上高台。面对台下十万雄师,更面对那座承载了无数血泪与牺牲的忠魂塔,朱由检深吸一口气,声音通过特制的铁皮喇叭,清晰地传遍校场每一个角落:
“大明忠勇的将士们!”
“朕身后的这座塔,铭记着自辽东烽火燃起以来,为我华夏山河,为我兆亿黎民,浴血奋战、壮烈殉国的英魂!他们的血,不能白流!他们的恨,今日当雪!”
他手臂猛地一挥,指向东北方向:“建奴肆虐,占我辽土,戮我百姓,此仇此恨,不共戴天!昔日,我朝虽有挫折,然将士用命,百姓输饷,终使国势稍振!去岁松锦大捷,黄土岭破敌,已断奴酋一臂!今日,朕亲率尔等,挥师东进,誓要犁庭扫穴,光复旧疆!”
“尔等手中利器,乃朕与朝臣、工匠心血所铸;尔等身上甲胄,乃天下百姓膏血所供!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战,非为朕一人之荣辱,乃为天下汉家衣冠,为尔等父母妻儿,永绝边患!”
他的声音愈发高昂,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朕,与尔等同行!功成之日,朕当在此塔前,为尔等凯旋之师,亲斟御酒!封侯拜将,青史留名,正在此时!若有畏缩不前,临阵脱逃者,军法无情!若有奋勇争先,斩将夺旗者,朕不吝封赏!”
“大明万胜!”
最后四个字,朱由检几乎是嘶吼而出,声震四野。
“万胜!万胜!万胜!”
十万将士的怒吼如同平地惊雷,冲天而起,声浪滚滚,似乎连北京城的城墙都在为之震颤。无数刀枪举起,反射的阳光汇聚成一片令人不敢逼视的光海。士气已然沸腾!
誓师完毕,朱由检翻身上马,拔出腰间御剑,直指东方:“出征!”
号炮连响九声,低沉而威严。大军如同苏醒的巨兽,开始缓缓蠕动。精锐骑兵开路,步兵方阵踏着整齐而沉重的步伐紧随其后,辎重营的各式车辆(包括新式的偏厢车、盾车以及大量的弹药粮草车)汇成一道洪流。这支军队,不仅装备精良,更重要的是,其骨干军官多出自督卫营,经过新式操典训练,纪律严明,战术思想统一,与往日明军已有云泥之别。
京营主力将先至山海关,与卢象升的三万天雄军汇合。卢象升部常年驻防前沿,战力彪悍,尤擅野战。两军汇合后,兵力可达十三万,堪称北伐铁拳。
与此同时,一道道命令早已通过发达的塘报系统发出:
驻守大凌河城的总督张之极,接到旨意后,立即开始整合麾下五万京营、三万关宁军(其中包括祖大弼、李性忠等部八千精锐关宁铁骑)以及曹文诏留下的一万骑兵预备队,合计九万大军。他们将成为东征主力的右翼和先锋,一旦主力出关,便与之呼应,直扑辽西走廊的清军据点,目标直至辽河防线。
在东线,登莱巡抚衙门下,东江镇总兵黄龙、副总兵毛承禄也已秣马厉兵。三万登州新军装备了大量来自登州炮局仿制乃至改良的火炮、火铳,并配备了相当数量的战船。他们将依托辽东半岛旅顺、金州等地,威胁辽阳南翼,牵制清军兵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而在广袤的北方,三边总督孙传庭,这位以治军严酷、善打硬仗着称的名将,已集结五万秦军出潼关,汇合宣府、大同地区的五万边军,合计十万精锐,北出长城杀胡口、得胜堡,进入漠南蒙古之地。他们的任务并非直接攻击清军主力,而是执行大纵深战略迂回,扫荡与满洲结盟的蒙古科尔沁等部,清除清军侧翼屏障,并视机威胁沈阳以北地区,让皇太极感受到真正的腹背受敌。
大明帝国,这个曾经摇摇欲坠的巨人,在年轻的皇帝驱动下,发动了立国以来罕见的多路、大规模战略性反攻。三支利剑,分别从正面、侧翼和背后,刺向盘踞辽东的满洲心脏。战争的阴云,彻底笼罩了关外大地。皇太极在盛京接到明军大举出动,尤其是皇帝御驾亲征的消息时,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深知,决定国运的决战,提前到来了。
喜欢撰鼎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撰鼎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