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威胁的阴影日益浓重,但独立一团内部的生活与建设却并未因此停滞。相反,在宋书羽“发展是最好的防御”理念指导下,基地内部的建设步伐反而加快了几分,呈现出一种外松内紧、争分夺秒的态势。
教育的萌芽:秦湘云与“地窝子学校”
就在宋书羽忙于勘探和应对威胁的同时,秦湘云负责的文化教育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随着基地人口的自然增长(包括一些职工家属的迁入和……在共同奋斗中孕育的新生命),以及对未来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建立正规学校的条件逐渐成熟。在宋书羽和孙德胜的大力支持下,秦湘云梦想中的学校,终于从识字班升级了。
没有砖瓦教室,就在一片相对平整的坡地上,挖出了几间更大的“地窝子”作为校舍。屋顶用粗大的红柳枝和芦苇覆盖,再糊上泥巴,开出的窗户上,镶嵌着好不容易凑出来的、大小不一的透明玻璃块,算是带来了宝贵的光明。
课桌是用土坯垒砌,上面搭上木板。板凳则是各式各样,有树墩,有旧箱子,还有战士们手工打造的小木凳。一块用锅底灰混合胶水刷黑的木板,挂在土墙上,就成了黑板。粉笔更是稀缺,需要省着用,很多时候,秦湘云和孩子们不得不用木棍在沙盘上练习写字。
尽管条件如此艰苦,但当“独立一团子弟小学”的木头牌子,被郑重地挂在地窝子门口时,秦湘云和所有参与筹备的妇女、乃至闻讯赶来观看的战士们,眼中都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开学第一天,几十个年龄不一、穿着补丁衣服但脸蛋洗得干干净净的孩子,怯生生又充满好奇地坐在了“教室”里。他们的父母,有的是团里的干部战士,有的是普通职工,还有的是像阿卜杜勒大叔这样与兵团紧密合作的本地族人的孩子——这是秦湘云坚持的,教育要面向所有建设者和他们的后代,促进融合。
秦湘云站在那块简陋的黑板前,看着下面那一张张稚嫩而渴望的脸庞,心中充满了庄严与使命感。她没有讲深奥的道理,只是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说:“孩子们,从今天起,这里就是我们的学校。我们要在这里学习文化,学习知识。你们父辈用双手和汗水建设这片土地,而你们,将来要用知识和智慧,让她变得更好!”
她教他们认读最简单的汉字“人、口、手”,教他们用稚嫩的嗓音唱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教他们认识脚下的土地,告诉他们哪些植物可以吃,哪些动物是朋友……
朗朗的读书声和稚嫩的歌声,第一次从这片戈壁绿洲中响起,穿透地窝子的屋顶,飘向广袤的天空。这声音,象征着文明的火种在此扎根,象征着希望与未来在此孕育。很多路过学校的战士和职工,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听着里面的声音,脸上露出欣慰而充满希望的笑容。
宋书羽在忙碌的间隙,也曾悄悄来到学校外面,听着里面的动静。看着秦湘云忙碌而充满光辉的身影,看着她如何耐心地教导着每一个孩子,他的心中充满了温暖与骄傲。他知道,秦湘云正在做的,是塑造这片土地“灵魂”的伟大事业,其意义,丝毫不亚于他正在推动的技术与工业建设。
技术的推进:煤炭与规划
面对外部威胁,宋书羽深知,强大的物质基础是应对一切挑战的根本。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对黑石沟煤矿的开发规划中。
他和郑教授一头扎进了临时实验室——一个更加坚固、配备了更多工具和书架的地窝子。里面堆满了从黑石沟带回来的各种煤样。
通过对煤样的燃烧实验、成分简单分析,他们初步确定了煤质。属于中等热值的烟煤,虽然含有一定的硫分和灰分,但用于工业燃烧和火力发电是完全可行的。
“关键是开采和运输。”宋书羽在地图上比划着,“黑石沟距离基地有将近四天的路程(以当前运输条件计算),大规模开采后,如何将煤炭高效运回来是个大问题。”
“可以先进行小规模露天开采,主要满足我们自身急需。”郑教授建议,“比如,先建一个小型的焦炭窑,尝试土法炼焦。焦炭的热值更高,更适合我们未来搞的小高炉炼铁。同时,我们可以开始勘探设计从基地到煤矿的道路,哪怕先修一条能通骡马和爬犁的简易路也好。”
“道路必须修!”宋书羽肯定道,“这不仅是运煤的需要,也是加强我们对那片区域控制、应对潜在威胁的战略需要!有了路,我们的部队和物资才能快速投送。”
他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蓝图:一条连接基地与煤矿的砂石路,未来甚至可以延伸向玉矿;小型坑口电站;利用煤炭能源发展的初级化工厂(生产化肥、肥皂等)……发展的脉络越来越清晰。
同时,他也没有放松对军工技术的关注。结合陈刚传回来的关于敌人可能拥有较多自动火力的情报,宋书羽再次改进了那款“重型炸药抛射器”的设计,使其射程更远,精度稍高。他还开始构思,能否利用现有的条件,尝试复装子弹,或者制造一些简易的地雷和手榴弹,以弥补可能出现的弹药消耗。
思想的凝聚
孙德胜和李铁柱则主要负责内部的警戒和思想动员。
李铁柱调整了巡逻路线和哨卡设置,增加了暗哨和游动哨。同时,组织部队进行有针对性的防御作战演练,假设基地、玉矿或未来煤矿遭到攻击,该如何应对。
孙德胜则利用各种场合,向全团官兵传达当前复杂的形势。
“……同志们!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想安心搞建设!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总有那么些魑魅魍魉,看不得我们过好日子,想破坏我们的劳动成果!怎么办?”
“提高警惕,保卫家园!”战士们齐声怒吼。
“对!”孙德胜声音洪亮,“我们要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建设不能停,但战备更不能松!要把我们的绿洲,建成敌人打不垮、攻不进的钢铁堡垒!”
外部压力,有时反而能成为内部凝聚的催化剂。潜在的威胁,让独立一团上下更加团结,目标更加明确。每个人都知道,他们享受的每一分和平与安宁,都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和 vigilance 去守护,去争取。
宋书羽站在正在兴建的学校旁,看着远处操场上训练的战士,听着耳边稚嫩的读书声,再望向更远方那隐藏着威胁的戈壁深处。
他的目光坚定。建设与斗争,如同硬币的两面,将长期伴随着这片土地上的开拓者。但他们无所畏惧,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的,是一个值得用一切去扞卫的家园与未来。
喜欢钢铁雄心:开局一座戈壁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钢铁雄心:开局一座戈壁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