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台自制柴油机的成功点火,如同在独立一团沉闷的工业领域炸响了一声春雷。那“咚咚”作响的轰鸣声,不仅回荡在车间,更激荡在每一个听闻此讯的人心中。连续几天,都有好奇的战士和职工,特意绕路到车间附近,只为听一听那代表着力量与希望的声响。
然而,沉浸在巨大喜悦中的攻关小组,很快就被拉回了现实。
发动机的运行远非完美。它像一匹未被完全驯服的烈马,虽然充满了力量,却也暴躁而不稳定。
问题一:运行时间短。 首次连续运行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因为过热而自动熄火。检查发现,是自制的简陋水冷系统效率不足,循环不畅,导致缸体温度过高。
问题二:动力输出不稳。 负载稍有变化,转速就剧烈波动,排气管不时冒出一股股黑烟(燃烧不充分),有时甚至会突然“咳嗽”几下,差点熄火。这显示出燃油喷射系统和调速器存在缺陷。
问题三:渗漏与异响。 运行一段时间后,在一些密封面出现了轻微的机油渗漏。同时,在特定转速下,内部会传来一种令人不安的金属摩擦异响,来源难以 pinpoint。
“看来,咱们这‘孩子’是生下来了,但还得好好‘坐月子’,把身子骨调养结实才行!”王振虎抹着脸上的油污,对着有些气馁的组员们说道,语气里没有失望,只有更加旺盛的斗志。
宋书羽也第一时间来到了车间,他没有责备,而是组织攻关小组和“种子计划”的成员,召开了一场详尽的“故障分析会”。
“过热问题,我们需要重新设计冷却水套的流道,增加水泵的流量和扬程。张建业,这个任务交给你,参考系统提供的原理图,结合我们现有的加工能力,拿出改进方案。”
“是,宋老师!”张建业如今已是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立刻领命。
“动力不稳,核心在燃油系统和调速器。”宋书羽看向李卫东,“卫东,你带两个人,专门攻关喷油泵和喷油嘴的精密配合,务必提高燃油雾化效果。调速器方面,我们先用最简单的机械离心式,但灵敏度要反复调试。”
“明白!”李卫东扶了扶眼镜,眼神专注。
“至于渗漏和异响,”宋书羽拿起一个出现渗漏的密封垫,“材料不过关。我们需要寻找或制作更耐油、耐高温的密封材料。异响……可能需要拆解后,对内部所有运动副进行更精细的检查和磨合。”
一场更为精细、更需要耐心的“磨合”战役打响了。
车间里再次充满了研磨、测量、调试的声音。张建业小组重新翻砂,铸造改进后的缸盖和水泵壳体;李卫东小组在近乎无尘的环境下(用布帘围起来的小空间),像对待精密仪器一样,反复校准着喷油系统;王振虎则带着几个老钳工,凭着经验和手感,对曲轴、连杆、轴承等运动部件进行着最后的“精雕细琢”,寻找并消除那细微的摩擦点。
宋书羽则把目光投向了材料。他带着王秀英,一方面向上级打报告,申请调配特种橡胶或石棉板材用于制作密封垫,另一方面,也开始研究利用本地材料(如处理过的羊毛毡、混合特定胶黏剂)制作替代品的可能性。同时,他指导工人们用极细的研磨膏,对关键摩擦副进行“跑合”,加速其自然磨合过程。
这个过程,比从无到有的制造更加磨人。它需要反复的试验、细微的观察和不断的调整。失败依旧常伴左右,改进后的水泵叶轮断裂了,新调的喷油嘴雾化更差了,自制的羊毛毡密封垫很快被油泡胀失效……
但没有人放弃。每一次微小的进步,比如运行时间延长了半小时,黑烟变淡了一些,异响减轻了一点,都足以让整个小组欢欣鼓舞。
秦湘云带着古丽和扫盲班的妇女们,时常来车间慰问,送上热水和她们精心准备的点心(有时是用新麦粉烤的硬饼干,有时是煮熟的鸡蛋)。她们不懂复杂的技术,但她们能感受到那股不认输的劲头,并用她们的方式给予支持。古丽看着那些满手油污、却眼神发亮的叔叔哥哥们,心中对“技术”二字,有了更具体、更崇高的理解。
时间在指尖和工具的细微摩擦中流逝。半个月后,经过不知道第几十次拆装调试,这台编号为“01”的柴油发动机,再次被启动。
“咚!咚!咚!咚!”
声音比之前更加平稳、纯净,不再有令人心悸的“咳嗽”和杂音。排气管排出淡淡的青烟,显示燃烧状况良好。水温表指针稳定在绿色区域,机油压力正常。
它持续运行了八个小时!十个小时!二十四个小时!
期间,攻关小组轮流值守,记录着各项数据,心脏随着机器的节奏一起跳动。
当连续稳定运行超过四十八小时的指标达成时,所有人都明白,这台机器,真正地、彻底地,被他们征服了!
王团长、宋书羽、秦湘云等团领导再次齐聚车间。看着那台仿佛焕发了新生、沉稳有力地咆哮着的钢铁造物,王团长激动地大手一挥:“好!太好了!这是我们独立一团自己生的‘金娃娃’!得给它起个名!不能老是‘01号’、‘01号’地叫!”
众人纷纷提议。
“叫‘戈壁雄狮’!有气势!”
“叫‘开拓者一号’!纪念意义强!”
“叫……”
宋书羽沉吟片刻,开口说道:“团长,同志们。这台机器,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依靠大家的智慧和汗水诞生的。它承载着我们告别纯粹人力、迈向机械化的希望。我觉得,它更像是一股风,一股从我们自力更生实践中刮起的、必将吹遍这片戈壁的东风!不如,就叫它——‘戈壁东风’,如何?”
“戈壁东风……”王团长重复着这个名字,眼睛越来越亮,“好!这个名字好!既有我们这里的特色,又有寓意!东风送暖,万物复苏!我们的‘戈壁东风’,就是要给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我同意!”
“同意!”
“好名字!”
在一片赞同声中,独立一团第一台完全自制的、可稳定运行的单缸柴油发动机,被正式命名为——“戈壁东风”!
名字定下的瞬间,仿佛赋予了这台钢铁机器独特的灵魂。它不再仅仅是一堆零件的组合,而是凝聚了独立一团精神、象征着奋斗与希望的图腾。
“戈壁东风”的成功,不仅仅是完成了一项技术攻坚。它标志着独立一团在通往“铁牛”梦想的道路上,迈过了最艰难、最核心的一道门槛。系统的任务进度,也因此向前推进了一大截。
宋书羽看着那台轰鸣的机器,和王振虎、张建业等人喜悦而疲惫的脸庞,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有了这颗能够自主制造的、强劲的“心脏”,独立一团的未来,必将如同这“戈壁东风”一般,势不可挡,迎来更加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喜欢钢铁雄心:开局一座戈壁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钢铁雄心:开局一座戈壁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