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业在宋书羽的指导下,初步尝试了新的管理模式,将日常调度、维修保养等具体事务授权给赵大牛等骨干后,肩上的担子确实轻了一些。但他很快发现,仅仅做到“事后维修”和“计划排班”是远远不够的。农机队依旧像是一个不断“跑冒滴漏”的系统,故障仍时有发生,影响了整体作业效率。他意识到,管理精细化不能只停留在分工和计划上,必须向更深层次——设备状态管理和预防性维护——迈进。
“铁牛”也需要“把脉问诊”
这个想法的萌生,源于一次看似偶然的对话。一天傍晚,张建业看到赵大牛正围着刚刚完成深翻作业的“戈壁一号”打转,时而侧耳倾听发动机的声音,时而用手触摸变速箱外壳的温度。
“大牛,干嘛呢?车不是刚保养过吗?”张建业走过去问道。
赵大牛抬起头,神情专注:“队长,我总觉得这车今天干活的时候,声音有点‘闷’,不如以前清脆。而且这变速箱外壳,温度好像也比平时高一点点。我寻思着,是不是哪里有点小毛病了?”
张建业心中一动。赵大牛这种基于长期驾驶经验形成的、对机器状态的敏锐直觉,不正是他们目前最缺乏的吗?现有的维修模式,大多是等机器“趴窝”了,或者出现明显异响、冒烟了,才去修理,往往已经造成了较大的损坏,维修时间长,影响作业。如果能像赵大牛这样,在故障发生前就察觉到细微的征兆,进行预防性维护,岂不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大牛,你这个感觉很重要!”张建业肯定道,“咱们不能总等机器‘病入膏肓’了再治,得学会‘治未病’!”
他立刻召集农机队所有骨干和维修组成员,提出了建立 “农机设备预防性维修制度” 的构想。
“铁牛日记”——为每台机器建立健康档案
制度的首要一环,是信息的记录和分析。张建业借鉴了王秀英在车间建立设备档案的经验,设计了一种简单的 《农机运行与维护日志》 ,农机手们亲切地称之为 “铁牛日记”。
这本“日记”要求每位当班驾驶员在作业结束后,必须认真填写以下内容:
· 基本运行数据: 本班次作业时长、作业亩数、主要作业内容。
· 关键参数记录: 发动机启动是否顺畅、怠速和负荷时有无异常声音或振动、排烟颜色、各仪表读数(水温、油压、电流等)是否正常范围。
· 异常现象描述: 任何感觉不对劲的地方,哪怕再细微,比如“转向比平时沉了一点点”、“某个档位挂入时稍有涩感”、“闻到一丝焦糊味”等,都必须记录下来。
· 保养与简单维修记录: 添加燃油、机油、冷却水量,紧固松动的螺栓,清理空气滤清器等日常保养操作,以及处理过的小故障。
“日记”由各班组长每日检查,张建业或赵大牛每周审阅汇总。维修组则根据“日记”中反映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提前准备备件,制定针对性的检查计划。
从“感觉”到“数据”的尝试
为了将赵大牛那种“感觉”量化,张建业和维修组还想了一些土办法。
他们制作了简单的听诊器(用金属棒和橡胶管连接),用来更清晰地辨别发动机和变速箱内部的异响。
他们用不同颜色的油漆,在重要的螺栓螺母上画上标记线,一旦标记错位,说明螺栓松动,一目了然。
他们甚至尝试用点温计(一种利用特定材料遇热变色原理的简易贴片)来监测轴承、刹车毂等关键部位的温度变化。
这些措施推行之初,遇到了不少阻力。一些老农机手觉得麻烦,认为“机器没坏填啥日记”、“咱这手比啥仪器都准”;一些新驾驶员则因为经验不足,对“异常现象”判断不准,要么记录些无关紧要的,要么忽略了真正的问题。
张建业没有气馁,他以身作则,坚持每天检查“铁牛日记”,并在周例会上,对记录认真、发现问题隐患的驾驶员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因记录疏忽导致小故障发展成大问题的,进行批评教育。他还组织技术好的老手,向新手传授“听音辨病”、“触感识障”的经验。
一次成功的预警
新制度运行一个多月后,一次成功的预警证明了它的价值。
一名细心的新驾驶员在“戈壁二号”的“铁牛日记”中记录道:“今天运输砂石途中,感觉后桥部位在颠簸时,有非常轻微的‘咯噔’声,平路行驶时消失。”
这个记录起初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赵大牛检查后也没发现明显问题。但张建业在周审阅时注意到了这条记录,结合“戈壁二号”近期承担了大量重载运输任务,他敏锐地感觉到这可能是个隐患。他立即安排维修组对“戈壁二号”的后桥进行了一次重点检查。
结果令人后怕!维修工拆解后发现,后桥主减速器的一个轴承保持架出现了细微的裂纹!如果再继续重载运行下去,很可能导致轴承碎裂,打坏整个后桥总成,那将是一次损失惨重、维修周期漫长的重大故障!
由于发现及时,仅仅更换了一个轴承就排除了隐患,避免了至少一周的停机和巨大的维修成本。
这次事件,极大地教育了所有人。“铁牛日记”和预防性维修制度的重要性,得到了农机队上下一致的认同。驾驶员们填写“日记”更加认真,甚至开始互相交流“诊断”心得。维修组也从被动的“救火队”,逐渐向主动的“保健医生”角色转变。
管理的深化与人的转变
“铁牛日记”带来的,不仅仅是设备可靠性的提升,更是管理理念的深化和人的转变。
它促使管理者(张建业)必须学会从海量的、看似琐碎的数据中,发现规律,预测趋势,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它促使执行者(驾驶员)必须更加了解自己的“伙伴”,培养更强烈的责任心和观察力。
它促使技术支持者(维修组)的工作前移,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防。
张建业看着那一摞摞日渐规范的“铁牛日记”,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宋书羽说过的话:“管理,就是通过一套好的方法和制度,把每个人的积极性和智慧都调动起来,形成合力。”现在,他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精细化管理的道路还很长,但沿着“铁牛日记”开辟的这条路走下去,他相信,农机队必将能更好地驾驭这些钢铁巨兽,为独立一团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坚实、更高效的保障。这片土地上的机械化之歌,正因为注入了精益求精的管理灵魂,而变得更加悦耳动听。
喜欢钢铁雄心:开局一座戈壁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钢铁雄心:开局一座戈壁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