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悠长,蝉鸣聒噪。
谢林府的书房里,却门窗紧闭,隔绝了外头的暑气与喧嚣。
林晏端着冰镇的酸梅汤走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谢霄坐在书案后,眉头微蹙,手指在悬浮的光幕上快速滑动、点选。
光幕被分割成数个区块,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和分类文件夹不断闪烁、合并、归档。
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专注与……凝重。
“呜呜,歇会儿吧,喝点凉的。”
林晏把白瓷碗放在书案一角,自己则习惯性地蹭到旁边的软榻上坐下,好奇地伸长脖子看那光幕,“你这几天忙什么呢?对着这板子一看就是大半天。”
谢霄闻言,手指动作未停,只是稍稍偏过头,看了他一眼,语气平淡:
“整理些旧资料。”
“哦。”
林晏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捧着给自己那碗酸梅汤小口喝着。
他看见光幕上一个文件夹被标注为“农业-新粮推广及影响”,另一个是“手工业-技术革新与社会效应”,还有“官僚体系观察”、“民间信仰与习俗”、“市井经济脉络”……五花八门,看得他眼花缭乱。
他瞧着谢霄将一些看起来特别复杂、带有奇异符号和图形的文件,拖进一个带着锁形标记的区域,光幕闪过一道微光,那些文件就变成了无法窥探的加密状态。
“这些……都是你这十年记下来的?”
林晏咂咂舌,觉得那光幕里装下的东西,恐怕比翰林院的藏书阁还要多。
“嗯。”
谢霄低低应了一声,目光依旧停留在光幕上,指尖划过一行行记录,像是在做最后的检视与告别。
这是他为此间世界留下的最后一份,也是最完整的一份“研究报告”。
整理完庞大的原始数据,谢霄又开始在光幕上撰写新的文档。
这次的内容,林晏倒是能看懂一些了。谢霄用词精炼,条理清晰,总结了大齐目前的政治格局、经济民生状况,尤其是新粮推广后的积极变化,也委婉地指出了潜在的问题。
后面还附上了一些看起来切实可行的“建议”,涉及水利、道路、工匠培养等方向,都是基于现有条件稍加引导便能实现的技术改进。
“这是什么?”
林晏凑过去问。
“一份陈情书,也算是……辞官前的交代。”
谢霄语气没什么起伏,将最后一份关于“水泥路养护与延伸规划”的建议归档。
“辞官?!”
林晏这下真惊着了,手里的碗差点没拿稳,“你要辞官?为什么啊?”
他猛地站起来,跑到书案前,抓住谢霄的胳膊,满脸不解:
“呜呜,你才多大年纪?陛下那么看重你,朝廷现在好多事都指着你,你怎么能辞官呢?”
在他看来,谢霄正处在权势的巅峰,跺跺脚京城都要抖三抖,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风光,怎么突然就要放手?
谢霄放下光幕,伸手将急吼吼的林晏拉到自己腿上坐下,环住他的腰,下巴轻轻蹭了蹭他的发顶。
“累了。”
他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并非身体,而是某种更深层的东西,“十年了,晏儿。从入书院,到科举,再到为官,推行新粮,修筑道路……未曾有一日真正松懈。”
他顿了顿,手臂收紧了些,声音放得更缓:
“如今,新粮已普及天下,仓廪渐实;几条主要的干道也已规划妥当,按部就班即可。我想……是时候歇一歇了。”
他低头看着林晏依旧困惑的眼睛,语气染上几分诱哄:
“你不是总说想去岭南看看荔枝,去西域瞧瞧葡萄美酒吗?辞了官,我们就有大把的时间,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看遍这山河景色,就我们两个人,不好吗?”
“游山玩水?”
林晏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下,显然被这个前景吸引了。他早就腻烦了京城里没完没了的宴请和规矩,能跟着谢霄天南地北地跑,想想就快活。
可是……
“但是……陛下会答应吗?还有那些事……没了你,能行吗?”
他还是有些犹豫,觉得这官辞得太突然。
“陛下那里,我自有分寸。”
谢霄安抚地拍拍他的背,“至于那些事……我已经安排好了。”
谢霄辞官的风声,不知怎么就在小范围内悄悄传开了。
最先坐不住的是工部老尚书,他亲自登门,拉着谢霄在书房谈了半日,出来时连连叹气,拍着谢霄的肩膀:
“谢大人,朝廷正值用人之际,你这……唉,可惜,太可惜了!”
几位与谢霄交好、或在政务上仰仗他的官员也陆续前来探口风,言语间皆是惋惜与不解。
就连宫里的皇帝,在一次例行召见后,也留下谢霄,语气温和却带着审视:
“谢爱卿近日似有心事?可是朝务过于繁重?若有难处,但说无妨。”
谢霄应对得滴水不漏,只言深感疲惫,精力不济,恐负圣恩,向往山林之趣,想带着家眷四处走走看看。
消息传到林晏耳朵里,他才知道谢霄是动了真格。他窝在谢霄怀里,还是有些不安:
“呜呜,大家都舍不得你走呢。我看陛下也不是很情愿放人……”
“无妨。”
谢霄语气平静,“心意已决。”
林晏观察着谢霄,发现他除了整理那些“资料”,确实也在不动声色地安排着后续。
他召见了负责水泥路工程的几个核心官员,将一套更详细、更易于操作的施工与养护手册交给了他们,并指定了其中一位能力出众、品性可靠的官员作为后续的总协调。
“谢林工坊”那边,他也去得更勤了。他没有直接插手经营,却与几位掌握了玻璃、自行车核心工艺的老师傅进行了数次长谈,将一些关键的技术要点和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以“经验总结”的形式留给了他们。
同时,他也与掌柜敲定了日后工坊发展的几个主要方向,确保即使他不在,工坊也能沿着既定的轨道稳步前行。
林晏有次去找谢霄,正好听到他在书房里跟一个心腹属下交代:
“……日后若遇难以决断之事,可按此章程办理。若有急事,可往江南送信。”
那属下神色恭敬中带着凝重,一一应下。
林晏站在门外,没有进去。
他忽然意识到,谢霄不是在开玩笑,也不是一时兴起。他是在认真地、一步步地,将他经营了十年的一切,平稳地交出去。
晚上,两人并排躺在凉簟上,林晏翻来覆去,还是没忍住,侧过身,借着月光看谢霄闭目养神的侧脸。
“呜呜,”他小声问,“我们……真的能一直在一起,到处去玩吗?”
谢霄睁开眼,在黑暗中准确无误地找到了他的目光,手臂伸过来,将他揽入怀中。
“嗯。”
他应道,声音低沉而肯定,“一直在一起。”
林晏把脸埋进他带着淡淡皂角清香的怀里,心里那点因为谢霄辞官而引起的忐忑和疑惑,渐渐被对未来自由生活的憧憬所取代。
他想着岭南的荔枝,西域的葡萄,江南的烟雨,塞北的风沙……有谢霄在身边,去哪里都好。
他安心地闭上了眼睛,很快呼吸变得均匀绵长。
谢霄却依旧醒着,在黑暗中,目光落在怀中人恬静的睡颜上,久久没有移开。
手腕上的光幕,倒计时的数字在寂静中无声跳动,像命运的鼓点,敲在无人知晓的角落。
他收拢手臂,将怀里的温暖抱得更紧了些。
《小纨绔靠贴贴拿下未来首辅》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小纨绔靠贴贴拿下未来首辅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小纨绔靠贴贴拿下未来首辅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