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无误后,待到正式誊写,丁陌笔走龙蛇,文思尿崩,挥毫写下题目:
《论怀柔与威压兼行以安边策》
“……是故,善治边者,不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不恃其不叛,恃吾有所不可叛也。
《王制》之言,乃理内之常经;
《春秋》所严,乃驭外之大权。权经常变,唯在适时而已……”
一口气写完策论,丁陌又通读一遍,一再对比脑海里的典籍,自觉立意稳妥,论证扎实。
既符合章氏经义,又贴合实际,没有夸夸其谈,言之有物。应该……大概能入赵学政法眼吧。
至于最后的诗赋部分,他则以“玉京观潮”起兴,描绘潮水“吞天沃日势何雄”的壮阔,转而歌颂朝廷“四海来同万国风”的气象。
最后以“愿借沧波洗甲兵”作结,含蓄表达了希望边陲安宁、兵戈止息的愿望,格律工整,气象宏大。
毫无难度……
搁下笔,丁陌又将所有试卷从头到尾仔细检持三遍,确认无误才长出一口气,依旧望天发呆,等待收卷。
三场考毕,丁陌随着人流挤出贡院。
送考丁陌没让周启他们来,但是考完试周启几人早已候在外面,见丁陌出来,都围了上来。
“小叔叔,考得如何?”周启急切问道,这可比他自己考试还紧张。
“尽人事……”
丁陌还未说完,张锦马上接口道:
“听天命。三场了,每次考完你都这么说。前两次都是案首了,这次也定稳了吧……”
“哈哈,题目有点刁钻,不过……应该还行。”丁陌笑道。
不过,在丁陌心里还是觉得自己这话说得保守来。心里却有了七八分把握,那篇策论自问已是超常发挥。
贡院内,阅卷房。
烛火通明,几位同考官围坐长案前,各自批阅着手中试卷。
赵贞吉坐在主位,面前堆着厚厚一摞已阅卷宗。老人家一丝不苟,每张卷子都要细看三遍,朱笔批注密密麻麻。
“唉,又是套话连篇。”一位同考官摇头叹息,将手中试卷丢到一旁。
另一位接话:“今科考生虽多,但真正有见地的寥寥无几。多是背诵时文,生搬硬套,毫无己见。”
赵贞吉没说话,只是继续批阅。
忽然,他手中朱笔一顿。
眼前这份试卷的策论部分,开篇便引《王制》与《春秋》对照,论述怀柔与威压的平衡之道。
文章脉络清晰,引经据典精准,更难得的是观点新颖却不偏激,既有书生意气,又有实务考量。
“修其教不易其俗,此言对内施政之智;严华夷之防,乃确立正统之要。二者看似矛盾,实则一体两面……”
赵贞吉越看越是专注,连旁边同考官的交谈声都听不见了。
“刚柔并济,其核心在于势与利二字……”
“保持强大军事实力为势,辅以经济文化渗透为利……”
“最终使四夷融入大纪,认同大纪,方能从根本上消弭夷夏之防……”
好文章!
赵贞吉心中暗赞。这策论不仅对经典理解透彻,更将时务与经义完美融合。尤其是最后那句“融入大纪,认同大纪”,格局之高,远超寻常考生。
他翻看试卷上的诗赋。
《赋得玉京观潮》,七言律诗:
“东风卷浪入京华,万顷银涛映彩霞。
天子居中调四海,百川朝宗汇龙沙。
潮起潮落皆有度,江山永固赖明察。
愿随春水朝天阙,一片丹心照万家。”
赵贞吉眼中精光一闪。
这诗表面写潮水,实则暗喻朝廷气象。“天子居中调四海”点出君王统御之能,“潮起潮落皆有度”暗合治国之道。最后两句更是将个人抱负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
妙!
帖经墨义更是无一错漏,可见此生功底扎实。
赵贞吉看向试卷密封处的编号,心中已有定论。这卷子,必是本科前三之列。
“赵学政,您看这份如何?”
一位同考官递过来一份试卷,正是李唯的。
赵贞吉接过扫了几眼,微微皱眉。文章中规中矩,但观点保守,论述平庸,典型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作。
“尚可。”他淡淡评价,搁到一旁。
又一位同考官递来赵士弘的试卷。
这份更糟。通篇引经据典倒是不少,但生硬堆砌,毫无逻辑可言。策论部分更是避重就轻,对核心问题避而不谈。
赵贞吉直接朱笔一划:“此卷浮夸无实,列为中下。”
那同考官脸色有些尴尬。这赵士弘可是襄国公府那边的人,本想让赵学政给个情面,没想到碰了个钉子。
“赵学政……”他还想说什么。
赵贞吉抬眼看他:“怎么,你对本官的评判有异议?”
“不敢不敢。”那名考官讪讪退下。
赵贞吉冷哼一声。他最看不惯这种徇私舞弊之举。科场乃国之根本,岂能因私情而坏规矩?
他重新拿起那份让他惊艳的试卷,仔细端详。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一名书吏进来,躬身禀报:“赵学政,襄国公府的管事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赵贞吉头也不抬:“不见。告诉他,本官阅卷期间,概不见客。”
“可是……”书吏为难道:“那管事说,襄国公有话要带给您……”
“滚!”
赵贞吉猛地一拍桌案,震得烛火都跳了跳。
“告诉郭悠,他的手若是伸得太长,本官不介意替陛下剁了!”
书吏吓得一哆嗦,连滚带爬退了出去。
屋内几位同考官面面相觑,都不敢吭声。
赵贞吉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怒火。他知道襄国公府打的什么主意,无非是想让他在某些试卷上手下留情,或者对某些人格外关照。
做梦!
他赵贞吉这辈子最恨的就是科场舞弊。当年他能在朝堂上怼得陈封哑口无言,靠的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想在他手里搞小动作?
门儿都没有!
赵贞吉重新看向那份试卷,目光柔和了几分。
好文章就该得到好名次,这才是对寒窗苦读的公平回报。
他提笔在试卷上批注:“策论精辟,诗赋雅正,帖经墨义无一错漏。此生才学出众,见识不凡,堪为本科翘楚。”
批完,他将试卷郑重放在最上面那一摞。
这时,另一位同考官凑过来,小声道:“赵学政,这份试卷……您可知是何人所作?”
“不知。”赵贞吉摇头:“密封未启,如何得知?”
“可是……”那同考官欲言又止:“听闻襄国公府那边对某位考生颇有微词,若是这卷子恰好是那人的……”
赵贞吉冷冷看他一眼:“你是在教本官如何阅卷?”
“不敢不敢。”那名考官连忙退开。
赵贞吉心中冷笑。他岂会不知这些人的小心思?无非是想提前探探口风,好回去向主子交差。
可惜,他赵贞吉吃的就是这碗饭,最不怕的就是权贵施压。
“继续阅卷。”他淡淡吩咐:“天亮之前,所有试卷必须批阅完毕。”
众人应声,各自埋头苦干。
烛火摇曳,映照着赵贞吉清瘦的面庞。老人家盯着那份试卷,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他倒要看看,这份让他惊艳的文章,出自何人之手。
若真是那个被襄国公府盯上的丁陌……
那就更有意思了。
贡院外,夜色深沉。
一辆马车悄然停在僻静处。
车内,郭悠面色阴沉,听着管事的回禀。
“公爷,那赵贞吉油盐不进,连面都不肯见。还说……还说您若是手伸得太长,他不介意替陛下剁了……”
“混账!”郭悠一拳砸在车壁上:“这老匹夫,真以为本公拿他没办法?”
管事低声道:“公爷息怒。这赵贞吉素有铁面之名,朝中谁都知道他的脾气。咱们若是硬来,怕是……”
“本公知道。”郭悠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罢了,既然明面上行不通,那就从暗处着手。”
烛火通明的阅卷房内,
那份被他列为本科翘楚的试卷,静静躺在案头最显眼的位置。
喜欢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